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验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25 论文编号:sb2025101316381053597 日期:2025-10-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某高中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12周的教学实验,结合访谈和调查问卷,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方面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说明,英语课程内容由六个要素构成,其中之一为语言技能。语言技能由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组成。其中,理解性技能包含听、读和看,表达性技能包含说和写,二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课程标准新增了“看”这一技能,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活动就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并对语篇做出回应的活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其中一种方式为理解书面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并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书面形式创造新语篇。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2023年6月,吉林省的英语高考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与题量未发生变化,但是每道题由之前的2分增加到2.5分,总分由40分上升为50分;完形填空的题量与分值均有所下降;写作部分发生的改动是最大的,删除了原有的改错题型,应用文写作由原来的25分降低为15分,读后续写作为新题型出现在高考卷中,总分为25分。读后续写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仿照原文的语言风格,创造出一篇新的语篇结构合理的文章。这样,读后续写就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即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进行结合,是提升高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对《课程标准》的呼应。读后续写,作为新的高考题型,有必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在读后续写方面的技能。
........................
1.2研究目的
读后续写题型是读写整合的重要实践载体,在2012年由王初明教授首次提出,但是在2022年才出现在吉林省的英语高考卷中,所以对读后续写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便捷的辅助教学和学习工具,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读后续写教学中也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研究试图采用思维导图的读后续写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探究写作态度,通过读后续写测试,来了解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三个核心维度,即写作内容,结构和语言使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进行实验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对高中英语教师有所启发,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另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改善英语写作态度。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起源于国外,是英国教育家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Buzan(1993)提出思维导图是一种记忆工具,能够帮助人们简单高效地组织和表达知识,通过在纸上做出一定的轨迹,以此来展现思考路径。Mento(1999)提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提高学习者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有用技术,作为一种进化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一张纸上表达他们的想法。除此之外,思维导图更加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如Budd(2004)所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表,它有助于将一些信息与思想的中心部分联系起来,是一种表征各种物体、事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工具,类似于人类的感知方式。Epple(r2014)认为思维导图是不同信息之间关系的呈现,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有此功能,源于其自身的结构特性。Owitt(2019)提出思维导图是从中心点向外围辐射的图形,从而形成了具有放射性和发散性特征的从中心到外围的辐射图形结构。
思维导图在国外广泛传播的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也慢慢涌入中国,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对思维导图有了日渐深入的认识。陈敏(2005)指出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和思考的过程进行图形化表征,主要通过图表来阐述知识。某一个主题有着许多不同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概念统一归纳到圆圈或方框等图形之中,如果多个概念之间有关联,则可以使用线条将其进行连接,并且在线条的附近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马武林和陈钰(2008)认为思维导图能够包含各种方面,如数字、逻辑、色彩、节奏、词汇、图形和空间感的图形等,是一种能够驾驭较大范围的皮层结构技巧。顾敏(2014)提出思维导图发挥着转换器的作用,能够将大量的、复杂的书面文字转化为精炼的、简约的视觉图形,可以节省读者理解文本的时间,提高把握文本内容的效率。李向红(2021)指出思维导图不是单纯的可视化图片,而是图片与文本的结合体,能够将不同层次的信息用相互隶属的图表展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缪华(2021)认为思维导图是通过关键词、线条、图像、颜色等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特定形式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倪文锦(2022)提出思维导图是思路图像化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性图形思维工具,通过简洁明了的图形、表格,显示教学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
.......................
2.2理论基础
2.2.1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对心理过程理解的理论。它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Kant于1781年提出的,概念存在于人脑当中,但并不完全脱离于感知对象,他认为概念与感知对象是有一定关联的,是由图示进行相连的。Bartlett(1932)认为图示是一种类似于背景知识的物质,能够将人们已经拥有的经历和经验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脑海当中,并认为图示这一概念能够方便人类进行知识结构的掌握以及强化记忆能力,极大地发展了图式理论。20世纪初,Piaget认为,图式是人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图式依赖于这种相互作用。图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随着外界的互动进行变化,逐步发展完善。Rumelhart(1980)提出图式理论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词汇、习语、句法、语法等方面的先验知识。内容模式是指读者先前拥有的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知识。形式图式是指不同类型语篇的语篇结构知识或类型知识。Anderson(1985)认为图示属于记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且归属于长期记忆,它能够更加形象化地储存知识。图示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着相关话题的信息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大型的信息网络。典型的图式结构是分层的,信息子集包含在一个更大更广的概念中。辛自强(2005)认为,图式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将相关知识集中起来的认知方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个体在受到外部信息的刺激后,需要与脑海中已有的图式建立必要的联系,然后根据已有的图式对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现代图式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后来,它被应用于多个领域范畴,阅读理解、写作和其他心理过程的研究等。个体的认知结构也是图式理论的展现方式,个体先前所积累的经验和拥有的经历,都会以图式的形式保存于脑海中并相互关联,最后组成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三维认知结构。张晓艳(2021)认为图式是一种代表个人对物体、人或环境的知识认知结构,它包含了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理解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处理新的信息。
............................
第三章研究设计..............................20
3.1研究问题...................................20
3.2研究对象...................................20
3.3研究工具................................20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42
4.1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42
4.1.1内容方面的影响..............................43
4.1.2结构方面的影响.................46
第五章结语...................55
5.1研究结论.....................................55
5.2教学启示.........................................56
5.3研究不足与展望............................58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4.1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为了确保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两个班级的读后续写分数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开始,在实验班实行基于思维导图的读后续写教学,在对照班按照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本研究再次对两个班级读后续写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测两个班级在接受不同的读后续写教学后,在内容、结构和语言方面是否产生了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分别对实验班内部和对照班内部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探究每个班级学生的读后续写在内容、结构和语言方面所产生的变化,以及该变化的显著程度。现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的读后续写总分数呈现如下,见表4-1。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由表4-1可知,实验开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读后续写分数仅相差0.4分,无明显差异。在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级的读后续写分数均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班提升的更多,两班相差7.27分,差距较明显。
.............................
第五章结语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写作在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的影响。以某高中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实验、访谈和调查问卷,开展了12周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基于思维导图的读后续写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思维导图能显著提高学生读后续写写作在内容上的表现。一是思维导图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使学生获得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潜力。二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抓住文章主旨,从而使续写内容丰富并贴合文章主题。其次,思维导图对学生在组织结构维度的写作能力也有着积极作用。思维导图能够呈现出清晰的可视化框架,使各个情节之间的关联得以展现,学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故事的开头、转折与结尾,确保续写内容的内在逻辑。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在语言维度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将一些词汇进行分类或图式的展示,有效的地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能够在模仿原文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创造自己的内容,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第二,基于思维导图的读后续写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英语写作态度。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绘制与众不同的思维导图来体验续写的乐趣,这就改变了略显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习,逐步提高对读后续写的兴趣。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访谈的内容上来看,学生对于读后续写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学生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喜爱写作,愿意为之付诸努力。另外,读后续写成绩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对于读后续写的写作态度,而写作态度的提升也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写作成绩的进步。而且,学生在读后续写时会提炼文章表达的情感,如歌颂母爱、提高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等,也可以从侧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教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