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实证结果也与自身提出的假说一至假说四相吻合,即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存在消极影响,其影响机制为规模效应和科研效应两条部分中介效应;同时产业集聚能够降低市场风格对于出口结构升级的不利影响。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1988年我国推行的是财政包干的政策,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一政策的实施的确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也给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秩序冲击,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削弱了中央政府对于整体经济的调控。为此,1994年我国实行财政分权改革,《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生效。这一改革举措极大地改善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情况、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但是也给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一方面,分税制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2023年的GDP较1994年增长了约28倍,高达1,260,582亿元,名义汇率下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为了更多地创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实现更好的政绩,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排斥非本地区的企业进入本地的市场,由于各个地区的动力类似,他们有着采取各自为政的动机,造成了我国的国内大市场被人为地破坏,衍生出市场分割这个不利因素,出现了所谓的“诸侯经济”(沈立人和戴园晨,1990)。
诸侯经济十分形象的将我国各个地区比作诸侯,以诸候间的竞争来隐喻地区之间存在的市场分割,也即地方政府使用行政的手段干预要素资源的市场配置,使其无法达到市场经济下的最优配置,此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效应被极大的破坏,企业在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增加,部分地区间的贸易成本甚至超越其进入海外市场的出口贸易成本。市场分割导致企业难以利用国内大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也就难以最大化地释放规模经济潜力,而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正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因素(林毅夫,2012)。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搜集我国263个地级市的消费者八大类分类数据,利用相对价格法来测算国内地级市之间的市场分割指数。同时,本文借助2004~2015年的海关数据、CEPII的BACI数据库以及WDI数据库,测算出我国的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具体包括,首先通过基准回归模型研究城市之间市场分割程度对于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并通过稳健性分析、内生性分析对于基准回归模型进行补充,说明结果是可信的;其次,从规模经济效应、科学技术创新效应、产业集聚三个方面探究市场分割对于出口结构升级影响的机制路径,以此验证本文提出假说的真伪;最后,基于上述基准回归及其机制路径研究结论,从统一国内大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角度提出关于从市场分割角度思考如何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计量软件stata实证分析市场分割是否对于出口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若产生影响,则继续分析其影响方向、作用机制,并通过异质性等进一步说明东中西地区、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市场化程度角度市场分割和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
文献阅读法:通过阅读关于市场分割、出口结构升级等相关话题的中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的梳理学界关于市场分割、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已有研究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进而形成对本文研究话题的思考,并确定研究思路。
............................
2.文献综述
2.1市场分割的相关文献研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就提出了“诸侯经济”这个话题,用古代的诸侯割据局面来比喻各个地区之间产生市场分割的现状。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相互追逐发展速度、积极扩大投资、努力促进消费,竭尽全力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结果就是使得本地区经济增长过热,而经济增长过热则会进一步促进地区的投资生产,使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为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的各自为政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条件,各个地区在追逐有利的产业和高速的发展时,带来了市场区域割据和结构趋同的不利影响,(沈立人和戴园晨,1990)。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早期发展阶段,粗犷的发展模式依然能够提升本地区的GDP,各自为政有着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地方政府有动力追逐各自为政的目标,由此造成各个地区之间市场分割的事实。当前,我国俨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忽视国内市场的粗犷发展模式开始变得难以为继,地区无法再放任地区间的大市场被条块化,企业需要利用国内大市场获得未来的发展市场。尽管中央政府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着力解决市场分割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研究表明各个省份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依然严重(Fan & Wei,2006),企业仍然难以利用国内大市场获得发展的规模效应优势。这一现象激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对于市场分割的相关研究因此也逐渐丰富。整理可知,这些研究可分为影响市场分割的因素、市场分割所带来的影响两个类别,主要涉及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及任职官员角度、地区发展、作用机制等方面,各个学者针对市场分割的原因及其影响给出了各自的解释。
................................
2.2出口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国的出口结构是否合理对于该国参与国际分工而言十分重要。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我国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国内消费市场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得到了攀升,尤其是参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工的提升更为显著(邱斌等,2012)。我国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实践也证明了我国商品出口结构获得了优化升级且符合H-O定理(贾杉和甘子夏,2009)。但是,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等优势已经开始减弱,以往的靠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结构弊端开始显现。因此,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如何通过出口结构升级继续攀升全球价值链成为现实需求。众多学者通过对影响出口结构升级的国内外因素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国际因素层面和国内因素层面,具体情况如下。
国际因素层面,主流研究较为关注FDI、OFDI、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FDI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弥补了我国发展初期资金匮乏的发展短板,能够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和外资占比较大的企业中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FDI也能通过其资本补缺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产生正向影响,使其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张亚斌和唐卫,2011)。不过,也有学者发现FDI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存在抑制作用(刘金焕等,2021),FDI会使得企业过于依赖外资,其资金索取的常常是大量的利润回报,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OFDI能够促进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的竞争和合作,这同样对于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积极影响(张莉和刘紫月,2019)。相对于微观层面,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对来探讨出口结构升级,其发现国际汇率是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升值能够增大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其出口成本优势、加大企业的出口竞争压力,因此这会激励企业寻求成本优势之外的途径来提升其出口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出口结构升级(牛艳梅,2023)。
...................................
3.市场分割和出口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 ....................... 17
3.1市场分割的现状分析..................................... 17
3.2我国出口结构现状分析........................... 19
4.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说 ................................... 23
4.1地区间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不利影响..................... 23
4.2地区间市场分割与规模经济效应................................. 24
5.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 27
5.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7
5.2模型设定................................. 27
5.3变量描述.................................. 28
7.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分析
7.1东中西的异质性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横跨巨大,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建设都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也使得各个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在同一时期并不太同步。东部地区凭借沿海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大力吸收外资参与经济建设、参与到国际分工,其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西部地区市场建设并不完善。基于此,将本文搜集到的数据根据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分组,并利用stata输入其回归结果至表7-1。
表7-1分别展示了将各个城市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结果。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其市场分割影响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为-0.306;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未呈现出显著性,也即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地处沿海的东部城市能够凭借海岸线的天然优势能够降低其参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将其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来参与国际分工,地区的发展相对于中部、西部地区具备优势,其出口结构发展的比中西部地区好,因此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更为敏感,变现为市场分割显著的抑制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结构升级。这说明尽管东部地区相较于中部、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更高,但是也存在市场分割限制发展的问题,市场分割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大。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8.结论与对策建议
8.1结论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使得中国抓住了全球经济分工的机遇,凭借自身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成本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目前的出口主要为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的制造业产品,且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当前的出口结构并不符合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地方政府的“各自为政”则限制了我国统一大市场成本优势的发挥,以往凭借成本优势参与全球分工的老办法难以化解发展的新问题,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必须得到解决。我国如何化解市场分割的不利影响下摆脱“低端价值链的困局”,从而继续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是当下的发展现实需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1)模型实证回归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市场分割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结果在剔除直辖市、缩尾、截尾以及聚类到省级的处理之后,依然显示出稳健性,也通过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检验,表明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结果是可信的。(2)通过构建规模效应、科研支出两个模型,利用多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分割会抑制地区的规模效应和科学创新效应,进而对出口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3)通过利用产业集聚构建模型,将产业集聚与核心解释变量的交乘项同时加入模型,发现产业集聚的综合效应能够降低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不利影响,也即产业集聚存在调节效应。(4)通过地区区位、城市规模、城市市场化程度的分组回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a.相对比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市场分割对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大的结果,东部地区则显示市场分割程度越大,其对出口结构升级的不利影响则越多,这也符合我国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b.以城市人口为标准划分城市为中小城市、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之后,其中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场分割不利于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其中特大城市受到的负面影响大于大城市;c.从城市的市场化程度的研究角度来看,市场化程度低的时候,市场分割对于出口结构升级存在不利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高时,由于市场分割反而有利于其吸收外部要素进行生产经济活动,但是却不必对外开放其市场,由此反而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了其出口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