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4855 论文编号:sb2020082012132732950 日期:2020-09-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又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整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仅在“量”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从“质”的角度来讲却远不如印度。总体来说,与印度相比,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基数较为庞大,但近年来印度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处于快速上升期,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巨额的贸易逆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相反,印度新兴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均高于我国,表明印度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占比重比我国大,其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要优于我国。第二,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的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关系互补性将要大于竞争性。首先,从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的分析中发现,印度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仅高于我国,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从中印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印度出口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我国在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印度竞争力较强的却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这也更加说明我国与印度存在较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与发展空间。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地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一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附加值高却资源消耗低的特点,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提高本国的就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一国的经济増长。如今,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加快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速度,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推动了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2017 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进一步扩大到 5.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7.4%左右,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 23.16%。在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对国际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另外,电信、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技术进步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将会使跨境服务更加便利快捷,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将日趋凸显。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地理位置相邻的发展中大国,在自然资源、人口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也同样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但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印两国却存在一定的差距。2017 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2263.9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位,同比增长 8.7%;而印度服务出口额为 1833.6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八位,同比增长 13.7%。可见,虽然我国在出口总额上高于印度,但印度的增速却远高于我国。这是因为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路径和贸易结构方面有着很大差异,首先,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而印度则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侧重点;其次,我国的服务贸易是以运输、旅游等传统的服务为主,而印度则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由此也可以发现,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上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在各自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加强两国的服务贸易合作。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服务业的研究,国际上开始关注到服务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制造业有关的服务与竞争力的研究;其次是研究某一特定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再次就是对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A.Sapir(1982)通过实证模型来检验比较优势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并指出现实的服务贸易格局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A.Sapir(1985)结合之前的结论,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 之间要 进一步加强合 作, 为推进服务贸 易自由化奠定基础 。R.J.Langhammer(1989)利用实证模型对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四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做了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各国的服务贸易模式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仍旧是要素禀赋。B.Hoekman 和 G.Karsenty(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结论表明二者关系密切,一国的收入水平越高,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也越大。Ramkishen(2002)实证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亚洲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情况,结果显示电信行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而金融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升级,而且能提升国家福利。Prasgabth(2002)对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分析后,指出了几条关于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开放自然人流动形式的服务贸易、保持国内经济各行业的协调发展等。Gary Hufbauer(2007)同样采用了 RCA 指数来分析印度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发现总体指数结果是大于 1 的,由此说明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分行业来看,仅运输和旅游服务的 RCA 指数较低,其他行业的 RCA 指数均大于 1。Franoise Lemoine,
Deniznal Kesenci(2007)从产业政策和制度环境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是由于两国在服务业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不同以及两国融入全球经济大环境的程度不同。
在贸易互补性方面,Peter  Drysdale(1967)最早提出了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测算。Grubel 和 Lloyd(1975)之后又提出了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 指数),用于测算产业内贸易互补的情况。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提出,逐渐有学者开始以贸易互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相关指数进行贸易互补程度的详细测算。
........................

第 2 章  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理论概述

2.1   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相关理论
2.1.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同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的高低是贸易竞争力的表现,市场份额的高低决定着各国之间产业的竞争力的高低。而成本优势和要素禀赋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竞争力差距存在的原因,即一个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一定具有成本优势,而存在比较优势的原因则在于该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s)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会具有适合某些特定产品生产的绝对有利条件,各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存在的绝对差别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所产生的原因和基础。如果各国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按照绝对优势对某类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换,就可以提高本国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物质财富和社会福利。但是,该贸易理论还只是局限于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某个特例展开的研究,是由低层次自然禀赋的差异引起的竞争,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带有极大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他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上与他国相比都具有劣势,但仍然存在着相对的成本比较优势,可以按照“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生产并出口本国优势较大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将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从而使得各国都可以在贸易中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并从中消费和享受更多的产品。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又进一步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来源,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他们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引起的,商品成本方面的差异又是商品形成价格差异的原因,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需要和不同生产要素的搭配比例不同又是商品成本方面存在差异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的丰裕程度决定的,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构成了比较优势的现实基础。每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了该国丰裕而价廉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表 3.1  2008-2017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
2.2   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衡量指标
2.2.1  服务贸易竞争性的衡量指标
波特提出,一国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体现在该国或该地区在特定行业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在某一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就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本文贸易竞争性的内涵界定为:如果在同一个时刻,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出口或进口结构较为相似,那么这两个国家或地区在某种产品的出口或进口方面则存在竞争关系;并且进出口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竞争性就越强,反之则竞争性较弱。两国间保持适度合理的竞争关系,这不仅可以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激发本国的创新能力。
目前,贸易互补性主要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贸易结构的差异程度来描述。本文贸易互补性的内涵界定为: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时,如果一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与另一国进口产品的结构的吻合度较高,说明两者间的贸易互补性也较强,相反,则说明两者贸易互补程度较低。一般而言,如果两国之间所具备的优势产品的结构有较大差异时,双方的贸易互补程度也将随之加深,开展贸易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图 3.1  2008-2017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

第 3 章  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11
3.1  中印服务贸易规模比较分析 ........................ 11
3.1.1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 11
3.1.2  印度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 13
第 4 章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22
4.1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分析 ............................... 22
4.1.1  整体竞争性分析 ......................... 22
4.1.2  行业竞争性分析 ............................ 23
第 5 章  中印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 32
5.1  中印两国深化服务贸易合作的机遇 .................................... 32
5.2  中印两国深化服务贸易合作的挑战 .................................... 33

第 5 章  中印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5.1   中印两国深化服务贸易合作的机遇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印服务贸易合作的最大机遇。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与合作空间巨大。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总额达 977.57亿美元,同比增长 18.4%1,虽然仅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 14.1%,但正在以较快的增速提高;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由此带来的网络效应就可以更好地带动服务贸易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展开合作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印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又位于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还是连接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在地理位置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现与印度的互联互通和广泛合作,对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重大。其次,亚投行的成立又为中印开展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支持动力。印度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一,截至目前,印度获批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 20 亿美元,在亚投行已发放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了 1/4 以上,这也极大地支持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印度的营商环境。再次,中印两国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两国开展服务贸易合作的良好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印双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模式。印度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在制造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我国来说,虽然目前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与印度相比,第三产业依然具有明显差距。因此,中印双方可以借鉴彼此产业模式的发展优势,促进并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总之,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实现中印服务贸易合作的优势互补,而且双方的合作还可以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区,对拉动两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第 6 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在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先从贸易规模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印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又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整体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仅在“量”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从“质”的角度来讲却远不如印度。总体来说,与印度相比,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基数较为庞大,但近年来印度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处于快速上升期,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巨额的贸易逆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相反,印度新兴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均高于我国,表明印度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占比重比我国大,其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要优于我国。
第二,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的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关系互补性将要大于竞争性。首先,从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的分析中发现,印度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仅高于我国,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从中印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印度出口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我国在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印度竞争力较强的却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这也更加说明我国与印度存在较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与发展空间。
第三,随着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未来两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印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合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只要中印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各自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区域框架内有效展开竞争与合作,就能使两国的服务贸易迈上新台阶。
总之,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如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也并不太高,所以我国要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与印度展开更深层次地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