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1.1 选题依据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应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还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016 年中国外贸总额为 3.74 万亿美元①,已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贸易规模的扩大导致我国与贸易伙伴间产生了各种贸易冲突。从国别上看,中美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依赖性与互补性,中美双方均为对方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但是由于中美贸易出现严重的失衡,双方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加重,加征关税和对等报复措施对双方产业造成了实质性伤害,影响了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注重我国出口贸易中“量与质”的齐头并进。在“量”上,中国应积极拓宽贸易渠道,开拓更大的贸易市场;在“质”上,应优化我国外贸结构,以缓解由于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 OFDI 则是拓宽我国贸易渠道、优化外贸结构的重要手段。东盟作为国际上第三大区域经济体、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受经济地缘、政治地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加强经贸联系成为双方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将会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贸易困境,对于推动我国外贸与投资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我国对东盟等欠发达经济体的 OFDI 与贸易的关系就凸显出了较强的战略含义。
2010 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成立,开创了双边经贸往来的新局面。随着自贸区不断地深入发展,双边贸易规模显著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经贸合作成果颇丰。2003 年,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总额为 782.55 亿美元,2016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至 4523.76 亿美元②,为 2003 年的 5.8 倍,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 14.4%,中国与东盟已互为对方主要的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2003 年中国对东盟 OFDI 规模为 1.2 亿美元,到 2016 年增长至 102.8 亿美元①,年均增长率达到 40.8%,目前东盟在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位居第三。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对东盟 OFDI 将对我国贸易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机制;随后对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与出口贸易额进行统计性分析;最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对东盟整个区域的投资规模同贸易规模间的关系,以及投资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投资规模对该行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外直接投资与外贸关系的研究大多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母国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母国,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的研究较少。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东盟作为国际上位居第三的区域经济组织,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选择中国作为投资国,研究其对东盟 OFDI 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 OFDI 与贸易关系研究理论的现实依据。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一方面对于促进中国对东盟 OFDI 以及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优化中国行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和制造工艺进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提升国家形象和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影响。

...............................
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与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性分析
2.1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的统计性分析
2.1.1整体规模分析
随着 2002 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中国对东盟 OFDI 也随之开启了加速进程。而我国直到 2003 年 1 月才首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统计,因此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文仅选取 2003 年后我国对东盟 OFDI 数据进行描述。表 3.1 展示了历年我国对东盟 OFDI 流量与存量的变化情况。

2.2.1总体规模分析
中国与东盟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毗邻,并且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关系较为密切。自 2002 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启后,双方间的贸易额开始表现出较为迅猛的增长趋向,开创了中国同东盟经贸往来的新局面。
由于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数据选自 UN Comtrade Database,而该数据库只统计了 2007 年之后的出口贸易数据,因此本文仅选取 2007 年后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如表 3.5 所示。

可以发现中国对东盟出口额总体上保持着上升趋势,2007 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为 941.79 亿美元,到 2008 年,出口额增长至 1141.42 亿美元,相比2003 年出口额增长了近四倍,年均增长率达到 24.32%。受信用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为 1062 亿美元,降幅为 6.87%。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运行,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额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 1382.07 亿美元,增幅达到 30.02%。从 2012 年起,中国开始综合性、系统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速开始放缓,由 2012 年的 20.1%减缓至 2014 年的 11.47%,2015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并于2016 年再次出现负增长,降至 2555.72 亿美元,降幅为 7.97%。虽然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整体局面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我国与东盟的要素禀赋各有千秋,行业布局各具特色,双方能够通过双边贸易实现互通有无。因此未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机制;随后对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与出口贸易额进行统计性分析;最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对东盟整个区域的投资规模同贸易规模间的关系,以及投资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投资规模对该行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外直接投资与外贸关系的研究大多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母国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母国,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的研究较少。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东盟作为国际上位居第三的区域经济组织,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选择中国作为投资国,研究其对东盟 OFDI 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 OFDI 与贸易关系研究理论的现实依据。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一方面对于促进中国对东盟 OFDI 以及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优化中国行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和制造工艺进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提升国家形象和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影响。

...............................
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与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性分析
2.1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的统计性分析
2.1.1整体规模分析
随着 2002 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中国对东盟 OFDI 也随之开启了加速进程。而我国直到 2003 年 1 月才首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统计,因此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文仅选取 2003 年后我国对东盟 OFDI 数据进行描述。表 3.1 展示了历年我国对东盟 OFDI 流量与存量的变化情况。

................................
2.2 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性分析2.2.1总体规模分析
中国与东盟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毗邻,并且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关系较为密切。自 2002 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启后,双方间的贸易额开始表现出较为迅猛的增长趋向,开创了中国同东盟经贸往来的新局面。
由于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数据选自 UN Comtrade Database,而该数据库只统计了 2007 年之后的出口贸易数据,因此本文仅选取 2007 年后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如表 3.5 所示。

可以发现中国对东盟出口额总体上保持着上升趋势,2007 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为 941.79 亿美元,到 2008 年,出口额增长至 1141.42 亿美元,相比2003 年出口额增长了近四倍,年均增长率达到 24.32%。受信用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为 1062 亿美元,降幅为 6.87%。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运行,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额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 1382.07 亿美元,增幅达到 30.02%。从 2012 年起,中国开始综合性、系统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速开始放缓,由 2012 年的 20.1%减缓至 2014 年的 11.47%,2015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并于2016 年再次出现负增长,降至 2555.72 亿美元,降幅为 7.97%。虽然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整体局面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我国与东盟的要素禀赋各有千秋,行业布局各具特色,双方能够通过双边贸易实现互通有无。因此未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
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与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性分析..........................19
3.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的统计性分析...................................19
3.1.1 整体规模分析......................................19
3.1.2 国别分布分析....................................22
4 实证分析.............................................. 30
4.1 模型设定......................................30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30
4.3 整体性分析.................................31
5 结论与建议.....................................38
5.1 结论..............................38
5.2 建议.....................................39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此章首先从整体上分析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随后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前后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最后分析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投资额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在进行整体性分析时,选择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额(Trade)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企业的生命周期,所投资企业需要经过三年左右时间才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开展国际贸易,当期投资可能不会立即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因此选取当期投资流量(OFDIF)、滞后 1 年至滞后 3 年投资存量(OFDIS(-1)、OFDIS(-2)、OFDIS(-3))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将东盟地区 GDP(GDP)作为控制变量,表示目标市场潜在的消费需求规模。另外为了纯粹的分析中国—自贸区建立前后,OFDI 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差异性,所使用的变量仅去掉了控制变量,其他变量与整体性分析所选用的变量保持一致。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中国对东盟整体的直接投资具有贸易促进效用
由第四章中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当年直接投资流量与前 3 年投资存量对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观察它们的回归系数可以认为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时期,并且该效应可能会随着滞后时期的增加而越发明显。
2.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相比建立前先升后降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之后,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2002 年自贸区的启动至 2010 年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六个创始成员国之间 93%左右的贸易品不再征收关税,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在随后五年时间里,中国与东盟新四国之间绝大部分的贸易品也不再征收关税,这也标志着我国同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将不会再受到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政策的限制。从短期来看,自贸区建立之后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不再是以躲避贸易壁垒为目的的直接投资,这也意味着较自贸区建立之前投资所产生的贸易替代效用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而创造效用则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长期来看,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将逐渐降低,这将会使得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用逐渐减小。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之后,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2002 年自贸区的启动至 2010 年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六个创始成员国之间 93%左右的贸易品不再征收关税,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在随后五年时间里,中国与东盟新四国之间绝大部分的贸易品也不再征收关税,这也标志着我国同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将不会再受到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政策的限制。从短期来看,自贸区建立之后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不再是以躲避贸易壁垒为目的的直接投资,这也意味着较自贸区建立之前投资所产生的贸易替代效用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而创造效用则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长期来看,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将逐渐降低,这将会使得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用逐渐减小。
3.对不同行业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复杂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出口行业结构发现两者具有高度的“重叠性”,回归结果表明,对不同行业的直接投资在不同时期对贸易的作用与效果不尽相同,影响较为复杂,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我国对东盟制造业前 3 年各年的投资存量以及当年投资流量对出口贸易会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为追求高新技术并且转移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使得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东盟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这种以转移边际产业为目标的市场寻求型与创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会使得我国将更多资源投向具有潜在优势的其他制造行业,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进而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但这种贸易创造效应需要滞后 3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所显现。
参考文献(略)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出口行业结构发现两者具有高度的“重叠性”,回归结果表明,对不同行业的直接投资在不同时期对贸易的作用与效果不尽相同,影响较为复杂,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我国对东盟制造业前 3 年各年的投资存量以及当年投资流量对出口贸易会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为追求高新技术并且转移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使得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东盟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这种以转移边际产业为目标的市场寻求型与创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会使得我国将更多资源投向具有潜在优势的其他制造行业,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进而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但这种贸易创造效应需要滞后 3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所显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