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民生新闻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民生新闻论文怎么写
民生新闻论文范文参考一:后现代文化视阈中新闻酷评节目研究 ——以陕西电视台《白杨大白话》节目为例
本论文以陕西电视台《白杨大白话》节目为研究个案,考察其作为电视新闻酷评节目的内涵、特点和产生背景,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其所具有的后现代特征及表现。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力图揭示受后现代文化影响,受众和新闻节目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后现代实践,新闻酷评这种新的评论方式的出现即是对后现代文化的呼应,而观众对新闻酷评的接受乃至喜爱则预示了电视新闻酷评未来的发展空间。论文基本采取了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取向,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白杨大白话》节目组内部进行考察,同时又对节目生产出的酷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在理论路径的切入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论文的逻辑组成层层递进,通过对电视新闻酷评节目的多维描述,最后抽象出其所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本文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说明了选择《白杨大白话》为研究样本的两点理由,继而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并对关于后现代文化与新闻以及酷评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理论综述;第二章描述了文学酷评向新闻酷评发展的过程,并进一步界定了电视新闻酷评的内涵及其特点;第三章介绍了《大白话》的基本概况,并梳理了《大白话》这六年发展的三个阶段,最后通过对75期节目样本的量化研究,分析了《大白话》节目的选题类型、主持人的话语风格、节目的风格特点等内容;第四章在对《大白话》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后现代文化的视角分析电视新闻酷评的特征和表现,总结出了其非理性的话语表达、琐碎化的叙事、复制式的生产方式、模糊的历史观念等特征;第五章通过分析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受众特征,阐述了电视新闻酷评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电视新闻酷评存在的意义;结语部分申明了电视新闻酷评的出现,是后现代文化在受众与媒体之间达成某种合谋的结果,后现代文化已经对当下媒体和受众都产生了影响,而我们对待新闻酷评的态度更应多方面考察与研究。

民生新闻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1.3 文献探讨
1.3.1 理论基础
1.3.2 相关文献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文学酷评到新闻酷评
2.1 电视新闻酷评的产生
2.2 电视新闻酷评的内涵与特点
2.2.1 主持人个性化的点评
2.2.2 对新颖的追求要强于对深度的追求
2.2.3 评述别人的故事,寻求娱乐放松
小结
第三章 作为电视新闻酷评的《白杨大白话》节目
3.1 《白杨大白话》的基本概况
3.1.1 栏目特色
3.1.2 节目版块介绍
3.2 《白杨大白话》的发展略览
3.3 对《白杨大白话》的节目分析
3.3.1 节目的选题分析
3.3.2 主持人的话语风格分析
3.3.3 节目的风格特点
第四章 电视新闻酷评——《白杨大白话》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解析
4.1 朴实的话语,感性化的表达
4.1.1. 语言的狂欢,评说的是个人情感
4.1.2. 新闻的解构,评论者与观众的游戏
4.2 琐碎的叙事,平民化的故事
4.2.1 从叙事内容上看,新闻酷评选择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4.2.2 从叙事风格上看,新闻酷评的方式是零散、随意的
4.2.3 从叙事对象上看,新闻酷评关注普通人,而非精英
4.3 复制式生产,轻松化的呈现
4.4 模糊的历史,对当下的关注和消费
小结
第五章 电视新闻酷评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空间探析
5.1 社会空间: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社会环境
5.2 受众空间:“浅阅读”时代与它的受众
5.3 电视新闻酷评的价值与意义
5.3.1 新闻酷评强化了评论的“泄洪道”作用,解气强于解惑
5.3.2 观点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传达真实的态度
5.3.3 新闻酷评是个性的评论,无法被模仿
结语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人格化演进[J]. 高贵武,滕泽人. 国际新闻界. 2014(10)
[2]酷评:悖论的复合体[J]. 唐洁璠,李泽需. 山花. 2011(06)
[3]消费文化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变迁[J]. 尚媛媛. 媒体时代. 2011(01)
[4]个性化风格彰显电视新闻评论的独特魅力——以浙江电视台《九点半》栏目为例[J]. 林非.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09)
[5]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化特点[J]. 文九,秦志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当代新闻报道的后现代状况[J]. 张萍. 新闻知识. 2009(03)
[7]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J]. 吴燕,张彩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8]从“酷评”透视当下的文学批评现状[J]. 黄灯. 云梦学刊. 2008(04)
[9]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视的传播特征及其文化悖论[J]. 阚乃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3)
[10]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J]. 王勇,石义彬. 求索. 2007(01)
民生新闻论文模板范例二:中越央视19点《新闻联播》的民生新闻比较研究
新闻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及社会结构,是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方式。新闻报道总会收到相应的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影响,各个国家因为文化思想、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各不相同的传媒制度。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各国相应的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制度邓芳进行解读。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其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闻宣传的。而《新闻联播》节目作文两国的“官方节目”,具有强烈的权威性,通过该节目进行报道的新闻也受到全国人民的重大关注。本文以中、越两国的19点的《新闻联播》中的民生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分析法以及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两国节目中的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两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在内容方面,笔者主要从报道范围和题材选择两国方面进行对比两国节目中的差异。在所选取的时间段内,通过对两国《新闻联播》节目中的民生新闻进行监看,并进行相关的纪录,从而进行对比。在节目形式方面,笔者主要从节目时间,报道方式以及主持人的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研究,能进一步了解中越两国的媒介文化,指出两国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以及两国在相关报道方面的优缺点。在论文的各章节中,第一章主要是对19点《央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概念的界定以及两国《新闻联播》节目中的民生新闻的相关背景做了详细分析。第二章是比较中国和越南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指出两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相同和差异。第三章是分析中越在报道民生新闻有相同和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部分是指出越南在新闻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同时提出两国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建议。笔者对中越两国《新闻联播》的民生新闻对比研究主要为越南《新闻联播》中的新闻报道提供发展的思路和角度,促进越南《新闻联播》节目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 中国和越南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概述
第一节 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概况
第三节 越南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概况
第四节 中越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对比分析
第二章 中越央视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报道形式与内容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两者报道形式的比较研究
一、报道时间的对比
二、报道方式及编排对比分析
三、主持人对比分析
第二节 两者内容报道的比较研究
一、报道内容的对比
二、报道题材选择的对比
三、民生新闻内容导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越19点《新闻联播》中民生新闻报道异同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治方面的原因
第二节 文化方面的原因
第三节 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
第四节 历史背景方面的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1]解读《新闻联播》2014年的新变化[J]. 赵淑萍,王海龙. 新闻与写作. 2014(04)
[2]新闻民生化:《新闻联播》的“群众路线”实践[J]. 乔新玉,张国伟. 当代电视. 2014(02)
[3]近10年央视《新闻联播》研究综述[J]. 李林容,赵红勋. 中国出版. 2014(01)
[4]论《新闻联播》的民生转向[J]. 刘高正,赖日生. 传播与版权. 2013(03)
[5]央视《新闻联播》10年的变与不变[J]. 艾达. 新闻与写作. 2013(03)
[6]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J]. 陈龙. 媒体时代. 2011(09)
[7]关于新闻联播节目与时俱进的一些想法[J]. 雷蕾. 中国广播. 2010(05)
[8]《新闻联播》样本分析——浅析《新闻联播》内容特点[J]. 李齐. 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9(Z2)
[9]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J]. 董天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6)
[10]观众期待什么样的《新闻联播》[J]. 曾鸿. 新闻知识. 2006(11)
民生新闻论文范文模板三: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服务性 ——以栏目策划《民生全接触》为例
新媒体自身无时空限制、快速传播、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正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在新媒体环境中,电视栏目收视率的下降成为常态,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受此影响也面临困境。结合新媒体、打破常规、寻求创新成为了传统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的必走之路。《民生全接触》栏目依托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现有的频道模式,以全新的栏目设置与创办理念定位准确、独具特色,也更新了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固有的播报模式。积极结合新媒体的背景和特点,将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服务性发挥到机智。本文以《民生全接触》策划案为例,阐述《民生全接触》栏目如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出创新,并分析了栏目创新表现的张力及《民生全接触》和其他民生类新闻栏目的不同之处;解读了栏目如何从不同的方面服务大众;探讨了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发展困境时,如何凭借自身特点,借助新媒体力量联合电视端的解决之道。
摘要
Abstracts
1.引言
2.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概述
2.1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定义
2.2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创办背景与发展现状
2.2.1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创建背景
2.2.2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现状
3.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类新闻栏目的服务性呈现
3.1 新媒体环境下服务时效性的放大
3.2 新媒体环境下服务实用性的落实
3.3 新媒体环境下服务针对性的增强
3.4 新媒体环境下服务预见性的提升
4.《民生全接触》的服务性理念与策略
4.1 掌握真实资料,内容服务大众
4.2 受众定位基层,新闻服务民生
4.3 寻求解决出路,功能服务社会
4.4 三大版块串联交流,节目内外信息共享
4.5 采编流程全新改版,凸显服务大众目的
4.6 新媒体互动整合信息,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5.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的长远发展与应对措施
5.1 深化栏目内容,提升思想内涵
5.2 优化栏目包装,展现人文情怀
5.3 利用新媒体优势,创新营销模式
5.4 合作政府服务性部门,切实解决问题
6.结语
参考文献
[1]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栏目研究[D]. 曹宇.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2]当前中国电视新闻栏目品牌策略研究[D]. 李鹏.西北大学 2006
[3]电视新闻栏目品牌战略[D]. 葛海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6
[4]山西电视台科教频道电视新闻栏目研究[D]. 张晓蕾.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国内涉台电视新闻栏目研究[D]. 王奇.黑龙江大学 2013
[6]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发展[D]. 陈燕.重庆大学 2018
[7]民生类数据新闻报道研究[D]. 白璐.浙江传媒学院 2018
[8]民生类专题编导的专业素质提升研究[D]. 李松勋.东北师范大学 2015
[9]中美民生类报纸实证比较研究[D]. 邹素妮.江西师范大学 2012
[10]民生类节目中的隐性采访报道研究[D]. 冀阳.河北大学 2021
以上是民生新闻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