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值得借鉴]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75 论文编号:sb2022011000053842583 日期:2023-11-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
我国尚处于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早中期,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需求剧增;然而,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未能适应这种变化,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高质量地规范地培养大批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是专业界(企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迫切的课题,也是高等教育界必须正视而严肃的问题。本文在对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专业学位等概念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工程管理教育后,提出了设置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设想;借助基准管理(Benchmarking)、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教育目标分类、管理者胜任力方法和理念,佐以相应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和质量基准;最后,针对质量指标和质量基准,提出了若干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质量保证之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引言。本章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而现有的培养体系却难以满足这样需求的现状,引出本文的关于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规范化培养的研究论题,进而提出本文将完成的6项研究任务,并阐明了为完成这些任务的研究思路。第2章:文献综述:相关概念与理论。在梳理“工程管理”概念的基础上,辩识“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三者的关系,为提出工程管理硕士的设想清除了概念混乱的障碍。梳理、研究了基准管理(Benchmarking)、质量管理、布卢姆(Benjamin S. 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方法,为后面研究提供了宽厚的理论基础。第3章:国外工程管理教育概况与相关标准。对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梳理与介绍,着重对美国工程管理及工程管理教育标准进行了重点分析,这些研究对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质量标准等方面有借鉴作用。第4章: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现状与需求分析。本章分析了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不够合理、培养目标与标准不够明确、培养模式有待改进三个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也发现相似结论。究其原因,这些不足主要源自中国工程管理教育未能很好地结合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中国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与社会需求的接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学位制度应增设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本章阐明工程管理硕士是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职业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硕士研究生层面的专业学位。该学位强调职业性,即符合市场导向和职业胜任的要求,并与应用性相结合。第5章:中国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体系及基准构建。本章首先从管理者职业胜任能力的角度剖析了工程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建立了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模型。在此理论假设基础上,围绕这六大方面的胜任要素,对业界进行调查,以了解工程管理领域的实践对工程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和人才质量的重点关注方面和重视程度。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模型中主要胜任要素选择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各胜任要素的重要程度,即权重,进而建立起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体系。然后,以当前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在各项质量指标上的表现,以其均值作为工程管理硕士培养质量基准的参考标准。最后,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国内外对工程管理人才标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教育目标的二维工程管理硕士知识/技能基准。第6章: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保证之对策建议。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本章就保证中国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从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教育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相关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专业界参与四个方面提出了质量基准达标的对策建议。第7章:结论。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大批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
1.1.2 我国现有工程管理人才素质亟待提高
1.1.3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有待规范有序发展
1.2 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工程、工程管理与工程管理学科
2.1.1 "工程"概念辨析
2.1.2 "工程管理"概念辨析
2.1.3 "工程管理学科"概念辨析
2.1.4 "专业学位"概念辨析
2.2 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管理理论和方法
2.2.1 多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
2.2.2 质量管理一般理论和方法
2.2.3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2.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3.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3.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高教管理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国外工程管理教育概况与相关标准
3.1 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历史沿革
3.1.1 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发展路径
3.1.2 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发展动因
3.2 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的现状
3.3 美国工程管理及其教育标准
3.3.1 美国工程管理教育的学科标准
3.3.2 美国工程管理业界的认证标准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现状与需求分析
4.1 中国工程管理教育概况
4.1.1 中国工程管理教育沿革
4.1.2 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现状
4.1.3 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的主要问题
4.2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及其社会需求分析
4.2.1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启示
4.2.2 工程管理人员质量现状与社会需求
43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探索
4.3.1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背景
4.3.2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定位与培养目标
4.3.3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体系及基准构建
5.1 工程管理人才素质的理论建构
5.1.1 管理学视角的工程管理人才素质
5.1.2 职业化视角的工程管理人才素质
5.1.3 工程管理硕士素质的理论模型
5.2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实证研究
5.2.1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的调查思路与方法
5.2.2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相关的统计结果
5.2.3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指标与权重
5.3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基准构建
5.3.1 教育基准方法论
5.3.2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基准
5.3.3 二维工程管理硕士基准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保证之对策
6.1 加强工程管理硕士质量保证的制度建设
6.2 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关键点的质量控制
6.3 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6.4 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专业界参与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美国工程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居前28位大学
附录二:中国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院校
附录三:企业工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及重要程度调查表
附录四:企业工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现状调查
附录五:布卢姆(Bloom)分类学——认知发展的等级和说明性动词
附录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附录七: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
[1]基于产品质量理论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 谭光兴,欧敏.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9)
[2]试论博洛尼亚进程的政策目标及基本特征[J]. 赵叶珠. 现代大学教育. 2008(05)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综述[J]. 郭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8)
[4]服务行业管理者胜任力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 杜娟,赵曙明.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5)
[5]从兴盛到衰落:西方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 黄启兵,毛亚庆.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3)
[6]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J]. 张宏玉. 学术交流. 2008(03)
[7]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 杨桃珍,胡莉华. 山西建筑. 2008(03)
[8]高等教育的四种质量观[J]. 王莉华. 江苏高教. 2008(01)
[9]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张潞. 山西建筑. 2008(01)
[10]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学科建设[J]. 乐云,罗晟,何清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4)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得到空前发展,与此同时,施工安全突发事件频发,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尚没有针对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亟需揭示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特性,建立契合大型土木工程特点的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本文立足于施工企业、项目部,着眼于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以应急管理为主线,基于管理学和安全系统工程学等原理,综合运用风险管理、生命周期和应急管理等理论,以及趋势分析法、LEC风险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反应、恢复等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界定大型土木工程范畴,将最为常见的大型房屋建筑、大型桥梁、大型地下工程(地铁)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辨析突发事件的特点,引出应急管理理论,诠释应急管理的定义、内涵和原则。对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揭示其共性特征,构建了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理论框架。(2)基于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构建由内部功能子系统、外部支援子系统(应急辐射)、检测改进子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组织构成的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覆盖了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恢复等应急管理全过程。其中,内部功能子系统包括风险监测和预警、应急保障、应急响应、信息报送和媒体应对、恢复和调查评估5个模块,外部支援子系统受5项因素影响,检测改进子系统包括3个循序渐进的流程。(3)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分别对大型房屋建筑、大型桥梁、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归纳、识别与分类细化,辨析施工风险源,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检验、显著性计算及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制了三类工程的风险监测清单,可作为施工企业开展风险监测的依据。(4)将物理学中的“辐射”原理引入应急管理领域,提出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概念。研究分析了影响应急辐射的应急救援力量、应急资源、专业救援匹配度、应急处置效率、交通运输条件等5项因素,构建了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应科学评估周边应急辐射强弱,充分利用附近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与自身应急准备互为补充,共同应对重特大施工安全突发事件,能够显著减少自身应急准备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构建了由4个层次、87项指标组成的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指标体系,对某地铁项目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实施检测,并诊断缺陷,查找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改进应急管理系统。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2.1 突发事件
2.1.1 突发事件界定
2.1.2 突发事件分类
2.1.3 突发事件特点
2.1.4 突发事件机理
2.2 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2.2.1 应急管理内涵
2.2.2 应急管理原则
2.2.3 应急管理机制
2.3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2.3.1 风险管理原则
2.3.2 风险因素识别
2.3.3 风险评估度量
2.3.4 风险预警思路
2.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
2.4.1 大型土木工程界定
2.4.2 大型土木工程特点
2.4.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内涵
2.4.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分类
2.4.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特性
2.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2.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
2.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阶段
2.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3.1 应急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3.1.1 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一般原则
3.1.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3.2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剖析
3.2.1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一般框架和功能结构
3.2.2 现有应急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3 覆盖全过程的大型土木工程应急管理系统重新构建思路
3.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构建
3.4.1 应急管理系统框架
3.4.2 内部功能子系统
3.4.3 外部支援子系统
3.4.4 检测改进子系统
3.4.5 应急指挥调度组织
3.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运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研究
4.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4.1.1 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4.1.2 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4.1.3 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4.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编制实证
4.2.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编制方法
4.2.2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分类细化
4.2.3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问卷调查
4.2.4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信度检验
4.2.5 大型地下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筛选
4.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4.3.1 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4.3.2 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4.3.3 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监测清单
4.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监测
4.4.1 风险监测的实施体系
4.4.2 风险监测方法和步骤
4.4.3 风险监测报告和评估
4.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风险预警
4.5.1 风险度量
4.5.2 警情分级
4.5.3 预警反馈和应对
4.5.4 预警的动态调整
4.6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6.1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4.6.2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4.7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研究
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5.1.1 响应等级确定
5.1.2 分级响应机制
5.1.3 应急响应流程
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抢险救援
5.2.1 遇险人员搜救
5.2.2 机械设备转移
5.2.3 次生灾害防范
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媒体应对
5.3.1 信息报送和媒体应对现状
5.3.2 信息报送和发布基本原则
5.3.3 与新闻媒体合作基本思路
5.3.4 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
5.3.5 应急公关能力的提升路径
5.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恢复和调查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研究
6.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理论
6.1.1 应急辐射内涵
6.1.2 应急辐射作用
6.1.3 应急辐射特点
6.1.4 应急辐射与应急能力的区别和联系
6.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影响因素
6.2.1 应急救援力量
6.2.2 应急资源
6.2.3 专业救援匹配度
6.2.4 应急处置效率
6.2.5 交通运输条件
6.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模型
6.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定量分析
6.4.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指标权重系数
6.4.2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定量分析模型
6.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实证研究
6.5.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定量分析实证
6.5.2 专业救援匹配度定量分析实证
6.5.3 应急处置效率定量分析实证
6.5.4 交通运输条件定量分析实证
6.5.5 应急辐射功率
6.6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辐射功能发挥
6.6.1 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的调度派遣
6.6.2 多部门参与应急行动的指挥协调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改进
7.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作用和流程
7.1.1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作用
7.1.2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流程
7.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指标体系
7.2.1 检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2.2 检测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7.2.3 检测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7.2.4 检测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7.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方法
7.3.1 确定权重的方法
7.3.2 常用的检测方法
7.3.3 检测方法的选择
7.4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检测实证
7.4.1 确定检测指标权重实证
7.4.2 应急管理系统检测实证
7.5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诊断和改进
7.5.1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缺陷诊断
7.5.2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优化完善
7.5.3 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持续改进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辐射研究[J]. 尤捷,杨平,李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05)
[2]基于有向图相似的应急响应程序模块化问题研究[J]. 邓婕,池宏,许保光.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4)
[3]基于信息驱动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研究[J]. 梅松,曾润喜.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3)
[4]基于情景的结构化突发事件相似度研究[J]. 张明红,佘廉,耿波.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1)
[5]海外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研究[J]. 贺婷,申琪玉. 建筑经济. 2016(12)
[6]系统分析在科技战略研究中的作用[J]. 池宏.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8)
[7]水网地区危化品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 刘益,文元桥,周春辉,肖长诗,耿晓巧,吴定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03)
[8]基于社交媒体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挖掘与分析[J]. 王艳东,李昊,王腾,朱建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03)
[9]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环境污染案例分析[J]. 王杕,陈松. 食品科学. 2016(05)
[10]基于事件驱动模型的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研究[J]. 芦倩,刘超,朱朝阳. 灾害学. 2016(01)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基于本体的工程学科框架研究
工程学科分类是工程教育和科技教育管理的重大议题(theme),理想与实际的差距又使之成为一个严重问题(problem)。本文首先展现其相关背景,包括现有学科分类和实践的复杂景象、相应研究工作的欠缺和滞后,以及新世纪工程科技和工程教育的巨大变革对新的工程学科框架的迫切需要。本文分六章探讨工程学科框架的形态和性态。第1章“引言”,提出并界定了研究问题与解题思路。第2章“文献探讨”,辨析“工程”、“学科”、“专业”三个基本概念,梳理相关知识论、本体论和框架理论的理论元素,以便后续章节具体应用。第3章是框架形态研究,用第一手材料展现和分析中、美、俄、英、法、德、日、澳8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学科框架,是为第5章的实证研究提供可靠数据的基础。第4章是框架性态定性分析与综合,借助系统过程方式,以大量经考证的历史性资料,从工程活动、工程学科、工程知识体形成模式、工程职业、工程职能、工程过程、工程应用拓展与价值等多个侧面,挖掘出工程学科知识本体的基本元素,构筑了相应的本体模型,对其内涵和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第5章是框架性态实证研究,借助SPSS软件对被统计工程学科进行了多维标度分析(MDS)、因子分析(FA)和聚类分析(CA),给出表征框架性态的多个图谱,对可视化结果,以及所有框架全样本的主因子提取与可视化分析,并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应用。第6章“结论”,总结全文主要工作,阐明创新点和研究不足,对未来研究予以展望。本文研究工作的结果表明:一、工程学科具有框架形态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框架形态,分类层次、学科总数和学科名称不完全相同,当然各自的功用也不尽相同:三个英语国家的工程学科分类标准具有较宽的适用性,既用作统计,也供教育、研究、招生、就业等相关使用;而其他国家的分类标准则表现出应用的“专属性”,一些国家甚至在同类型应用中又有多个专门的标准。学科框架运作于不同的主客观环境,不加剪裁地照搬照抄以谋求统一框架显然并不可取。二、工程学科具有本体元素的同一性.不同学科框架具有相似的内在性态,即具有内在的知识本体元素同一性。框架性态蕴含在本体的基本概念集合中,包括与基础工程学科的同源派生关系、与数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亲缘互补关系、在功能对象领域的基本分布状态、在生命周期中的主要运作阶段、对工程科技的物质,以及能量和信息的负载状态。加上学科的结构指数,工程学科知识本体完整地表达了框架的性态和形态。三、工程学科框架的图谱给人新的认知.对12个框架1327个学科样本的多元分析与可视化,确认了工程学科体系中的设计、制造与矿业工程、物理学与电气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学、数学的显著地位和作用;机械工程和力学是工程知识本体中最具普遍性的要素,对其他工程学科起着一种基础作用;工业工程在传统框架中处于弱势地位,大力发展与之关联的生产、经营和工程服务类的学科应成为新建框架的重要考虑。框架间的根本差异主要是在生产、经营、生命和生态等功能领域的不同侧重,以及对科学依赖或技术依赖的倾向性。四、工程学科框架的全貌得以清楚展现.由于直接采用原始资料,译词反复求证、认真校订,尽可能避免了国外信息的以讹传讹和先入为主。对全球代表性国家的典型学科分类的相对客观清晰的描述,展现了生动而丰富多彩的工程学科面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讯基础。五、学科、专业和工程概念得到进一步甄别.本文初步辨析和厘定了它们的内涵、区别与联系。除了给出“工程”的知识、活动和专业的三重定义外,本文还阐释了“学科”不是科学的专属品,科学以外的学问也可以有自己的学科;“专业”(profession)以及专业界、专业人才、专业领域、专业教育、专业资格论证等等术语中的“专业”,都是专门职业的意思,中国大学里的“专业”(相当于program)则是专门学业的意思。三个术语的内涵虽有重大区别,但可借助它们的知识定义和专业(组织)定义紧密联系。21世纪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发展呼唤新的工程学科框架,以解放和促进工程科技生产力。加强工程学科知识系统的核心成分,调整学科结构,开辟新的领域,发展工程服务等等,均是构建新框架的重要途径。作为重要的理论主张,本文提出用“工程链”统合工程的过程链与价值链,对它的创新实践将创造一个“大E”的工程。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价值多元化与学科方向的迷失
1.1.2 新世纪呼唤工程学科的新框架
1.2 工程学科框架的研究问题
1.3 解题思路与论文结构
2. 文献探讨:墓本概念和理论元素
2.1 工程、学科和专业的概念
2.1.1 “工程”概念辨析
2.1.2 “学科”概念辨析
2.1.3 “专业”概念辨析
2.2 知识及其理论与方法
2.2.1 多学科的知识观
2.2.2 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
2.2.3 知识可视化
2.3 本体理论与框架理论
2.3.1 本体概念与本体论
2.3.2 本体的构建与实例
2.3.3 典型的几种框架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学科的典型框架分析
3.1 英语国家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1.1 美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2 英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1.3 澳大利亚的工程学科框架
3.2 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典型框架与分析
3.2.1 俄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2 德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3 法国的工程学科框架
3.2.4 日本的工程学科框架
3.3 中国的七个典型框架
3.3.1 研究系统的学科分类
3.3.2 教育系统的学科专业(专门学业)分类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解析与合成
4.1 工程活动及其知识体形成
4.1.1 从20世纪的工程成就谈起
4.1.2 工程学科的初生形态
4.1.3 工程知识体生长模型
4.2 工程职业、职能与过程的演化
4.2.1 工程职业谱系和架构
4.2.2 工程职能的拓展
4.2.3 工程过程的演进
4.3 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工程学科
4.3.1 “大E工程”模型 I:工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4.3.2 “大E工程”模型 II:工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4.3.3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合成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学科框架的实证分析与应用
5.1 工程学科本体元素的数据描述
5.1.1 分析样本的选择与说明
5.1.2 样本变量的确定与赋值
5.2 可视化的工程学科框架释义
5.2.1 多维标度分析(MDS)
5.2.2 工程学科框架图谱与解读
5.2.3 学科框架性态的初步比较
5.3 工程学科框架综合属性新解
5.3.1 因子分析(FA)和聚类分析(CA)
5.3.2 工程学科框架的主要成分
5.3.3 利用因子得分的聚类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一、工程学科框架具有形态多样性
二、工程学科具有本体元素的同一性
三、框架图谱为工程学科提供了新的认知
四、工程学科框架的全貌得以相对准确的展现
五、理论和实践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得到甄别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美国 CIP的工程学科
附录 B 美国 CIP的工程技术学科
附录 C 英国 JACS的工程及其相关学科
附录 D 俄罗斯学科方向与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 E 法国 CGE硕士专业目录
附录 F 中国工程院学部专业标准分类
附录 G 框架统计变量与学科代码、名称对照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工程教育的环境[J]. Edward F.Crawley,查建中,Johan Malmqvist,Doris R.Brodeur.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4)
[2]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 查建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3)
[3]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1)
[4]自适应:基于CAS理论的专业特性分析[J]. 汤智. 辽宁教育研究. 2007(09)
[5]知识管理研究文献述评[J]. 熊枫. 财会研究. 2007(05)
[6]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J]. 柴福洪.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7]MIT的化学工程教育:历史、现状与启示[J]. 吴伟伟,程莹. 化工高等教育. 2006(05)
[8]部署新世纪的工程教育行动——兼评美国“2020工程师”《行动报告》[J]. 李晓强,孔寒冰,王沛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4)
[9]当代国际科学学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 侯海燕,刘则渊,陈悦,姜春林,尹丽春,庞杰. 科研管理. 2006(03)
[10]从土木工程领域看21世纪的工程教育[J]. 刘西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3)
以上是土木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