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明确了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和韧性治理等核心概念,并构建了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以其精准、高效、智能的特性。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福祉。新时代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方向,就是建设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持。国家在预防疾病、提升健康意识、改善卫生条件、监测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健康教育、制定公众健康政策和法规以及进行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活动等方面下足功夫。然而,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具有公共影响性、危害严重性、成因复杂性、处置困难性等特征,而社区作为风险的首要承受者,受到了剧烈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手段,可以为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支持。数字赋能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与治理实践相结合,提高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快速反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也曾明确提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1]。总书记的指示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关键作用,数字赋能可以使社区更加灵活、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减少风险损失,有利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而同样作为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补充,在韧性治理理论框架下,社区需具备灵活性和弹性,以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这种适应性不仅包括对急性危机的迅速响应,还涉及对急性扰动和慢性影响的适应,从而使系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保持稳定,并在短时间内实现恢复和重建。将韧性理念纳入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的研究与思考中,更有助于加深对于数字赋能的理解,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能力。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相关研究
应急管理最早出现在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情绪反应的讨论中[2]。随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将应急管理定义为一种管理职能框架,在该框架内,系统不易受到灾害的影响,并能更好地应对灾害,Blanchard等人(2007)指出其指导原则是全面的、渐进的,集协作、协调、灵活和专业于一体[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学术界就开始展开研究。随着2003年SARS病毒在全球传播后,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着个人健康,导致了人员伤亡和医疗资源紧张,还造成了经济活动受限和社会生活停滞的局面,暴露出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脆弱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不再是单个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而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重大挑战。因此,西方发达经济体也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方面,Brennan等人(2004)针对SARS病毒传播途径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同时,需要迅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果断行动以控制局势恶化,避免潜在的负面情况发生。此外,应当特别关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和需求[4]。Jan等人(2020)结合政策、治理和政治三个层面,以国际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疫情实际情况为依据,深入探讨了社区能力、公共卫生系统以及社会民众团结程度等相关变量。通过综合分析,评估了疫情应对对策和治理机制的合理性,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范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模式和做法,以期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应对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经验[5]。
.........................
2相关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阐释
2.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或特定地区突然爆发的,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涉及传染病的爆发、疫情的扩散、自然灾害引发的卫生紧急情况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安,并对社会经济、教育、交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需要卫生部门、社区机构、应急管理机构等多个部门紧密协调合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快速、有效地应急响应,进行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风险评估等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通常是根据其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程度、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来判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MPA论文怎么写
.........................
2.2理论基础
2.2.1数字治理理论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数字治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对挑战的新型公共治理体系,也是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一种新方式[70]。数字治理理论(Data Governance Theory)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资源进行有效公共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实践的理论体系。要求使用数字技术时具有可用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并符合公共利益,以支持公共管理决策制定、治理结构革新和创造公共价值。简言之数字治理就是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由传统公共治理向现代化公共治理方式转变的新手段和新方式[71],数字治理以数据作为治理对象,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加持,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将大量零散、无关联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字技术的加工,转化为具有汇聚力、生命力和价值力的可视化信息。这不仅使治理过程变得更加标准化,还能让治理结果变得更加智慧,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治理期望。数字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数字技术是组织的重要资产,需要明确技术使用责任,强调技术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字技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以防止数据流失和遗漏。数字治理以“社会善治”为价值导向,强调数字伦理与合规性,以促进数字技术的合法和道德使用。数字治理理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信、高效的数字技术管理体系,促进数字技术的合理利用、共享和创新,以推动公共管理战略目标实现。受上述研究启发,本文在认为实践中,数字治理理论为社区提供指导和框架,帮助其制定数字管理策略、实施数字技术使用和控制措施,以实现数字技术的风险管理要求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
3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的技术困境和影响因素分析——以S市X社区为例..........................22
3.1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22
3.1.1案例选择.....................................22
3.1.2数据来源.......................................22
4化解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技术困境的对策建议................37
4.1转变思维观念,推动认知革新...............37
4.1.1矫正传统思维误区....................................37
4.1.2树立全面数治思维..............................38
5研究总结与展望................................45
5.1研究总结........................................45
5.2研究展望.............................................45
4化解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技术困境的对策建议
4.1转变思维观念,推动认知革新
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的探索和应用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观念,树立全面的数字思维,重视数字技术的作用同时正确理解和应用数字技术,认识到数字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案。在韧性治理的框架下,数字赋能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引入,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转变。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社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4.1.1矫正传统思维误区
数字赋能在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技术层面的创新对治理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数字治理思维得以深入渗透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的细分领域。然而,这一进程的首要挑战在于突破传统治理思维对数字治理思维的束缚,需要以更前瞻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数字赋能的运作逻辑。目前,数字赋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将数字技术作为传统治理手段的一种补充,纳入既有治理框架的某个环节。这种做法缺乏对数字技术所蕴含的数字治理思维的深刻理解,未能真正触及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为了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技术优势,首先需要对传统思维误区进行矫正,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主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监管”转变,从“各自为主”向“协同共治”转变,从“被动救援”向“主动研判”转变。在数字赋能的支撑下,提前介入、提前防御,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防线前移,实现应急管理观念的韧性调整。
MPA论文
...............................
5研究总结与展望
5.1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明确了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和韧性治理等核心概念,并构建了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以其精准、高效、智能的特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对、适应和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显著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的韧性和效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数字赋能还面临着一些困境,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治理的技术化或智能化,因此本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困境,包括但不限于技治结合有待提升、数字协作遭遇梗阻、数字安全存在隐患、数字鸿沟引发不公等方面,制约了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的效能发挥。为了克服这些技术困境,本研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充分认识数字技术作用,树立数字治理新理念。其次,要夯实资源基础,加大数字技术投入,提升社区应急数字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多元协作,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此外,还要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最后,要改进技术规范,加强数字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其在社区治理中的有效应用。希冀通过以上研究为数字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韧性治理助力。需要指出的是,对策建议不能仅停留技术层面,还需要将数字技术嵌入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体系中,评估和分析涉及的各个环节,以系统性思维来思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