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职称论文范文参考怎么写?本文为大家列举了3篇职称论文范文,大家在写职称论文时可以参考,希望你能够评审职称成功。
体育类职称论文范文一: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类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分析了目前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就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1 存在的问题
1.1 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不吻合
1.2 民族体育课程偏重游戏、娱乐
1.3 教材编写水平偏低
2 民族、民间体育类课程开发改革的思路
2.1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2.2 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相吻合
2.3 民族体育类课程开发应体现时代特征
2.4 要具备创新精神
2.5 开发课程要注意整体性
3 民族民间体育教材的选编
3.1 教材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
3.2 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3.3 应重视民族、民间体育教材的建设
3.4 编写教材要与教育改革目标相一致
[1]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J]. 冯学礼. 华章. 2013 (22)
[2]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江滨实验小学体育校本课题开发研究[J]. 孙晓庆,郑金坤. 青少年体育. 2013(01)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探究[J]. 杨金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10)
[4]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审视[J]. 郑国荣,李红梅. 安徽体育科技. 2009(01)
[5]兰考县农村中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宋艳玲.郑州大学 2017
[6]民俗体育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D]. 张微.西南大学 2012
[7]鹤峰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D]. 庄丹萍.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上海市居民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D]. 肖时飞.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杭州市中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 庞振洲.杭州师范大学 2011
[10]龙泉菇民防身术项目开发与学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D]. 王珊.杭州师范大学 2012

体育类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体育类职称论文范文二:我国体育学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与电话调查法对2007年我国体育学博士点、硕士点分布、招生及研究方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体育学博士点、硕士点研究方向涵盖整个体育领域;体育类专业学校不仅招生人数多,而且研究方向也很多;传统的研究方向依然占主导地位。建议学科发展政策向西部倾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扶助西部地区体育学科建设,将体育人文社会学拆分为体育人文学、体育管理学和体育社会学三个专业;研究方向设置的名称要规范,数量要适当,突出优势和特色。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文献资料法
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区体育学博士点、硕士点分布与招生现状
3.1.1 招生规模区域分布现状
3.1.2 不同类型学校硕士、博士点分布与招生状况
3.1.3 硕士、博士点专业分布现状
3.2 研究方向分布与特点
3.2.1 研究方向分布现状
(1) 体育学博士点研究方向分布。
(2) 体育学硕士点研究方向分布。
3.2.2 研究方向特点分析
(1) 研究方向覆盖面广。
(2) 体育类专业院校方向最多。
(3) 传统的研究方向依然占主导地位
3.3 我国硕士、博士点分布及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
3.3.1 招生学校和人数区域分布的缺陷
3.3.2 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
(1) 重理论研究, 轻实践研究。
(2) 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3)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设置过于笼统。
(4) 各研究方向繁多、命名五花八门。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强西部博士点、硕士点的投资与建设
4.2 调整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4.3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4 研究方向规范化
[1]体育专业本科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刘显强.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5)
[2]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体育研究生就业路径的研究[J]. 丁严贺,褚萍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1)
[3]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J]. 杨献南,方千华,鹿志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4]我国体育学博士点对体育类核心期刊影响因素分析[J]. 胡奇志,费俐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10)
[5]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J]. 侯德红. 体育学刊. 2009(08)
[6]四川省体育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的研究[J]. 李国栋,张坤. 四川体育科学. 2008(03)
[7]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研究[D]. 陈慧.武汉大学 2011
[8]新中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变迁[D]. 彭建军.武汉体育学院 2010
[9]山东省体育学科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 于静静.曲阜师范大学 2013
[10]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建制[D]. 张红梅.北京体育大学 2012

体育类职称论文模板参考
体育类职称论文范文三: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使用EPQ的E分量表(内外向)和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体育院校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与合理化、自责;②体育院校女大学生在求助和幻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和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应对方式问卷
1.2.2 内外向人格特质问卷
1.3 研究程序
1.4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2.2 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2.3 不同人格特质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
3 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3.2 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3.3 内外向男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分析
4 结论
[1]少年教养人员人格类型及其与自尊、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的调查[J]. 朱艳丽,赵山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7)
[2]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蒋少艾,戴嘉佳,蔡太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1)
[3]当代大学生应付方式调查研究[J]. 蒋业宽.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1)
[4]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 谢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5]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 李育辉,张建新. 心理学报. 2004(01)
[6]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J]. 王渭玲,汪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02)
[7]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陈红,黄希庭,郭成. 心理科学. 2002(05)
[8]水利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 赵勇,高武胜,郭玉宾.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03)
[9]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04)
[10]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J]. 黄雪薇,黄英女,姚刚,陈湘霞,陈智敏,卢沃东,邓敏,林志辉,林洁玉,刘晓华,李丽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04)
以上是体育类职称论文的范文,如果想了解职称论文的写作或者职称论文发表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