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且语言评价素养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将从政策和制度、学校、教师等三方面提出提升教师在线评价素养的建议。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信息化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由融合应用到高层次的创新发展。把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深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加强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价是衔接教与学的桥梁,只有通过评价实践,才能发现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时春燕,董曼霞,2022)。此外,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蒙岚,2016),更好的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而无效的评价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因此,教师应在具备评价能力的同时,利用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教学功能,以开展有效的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地,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还须有较高的评价素养。
由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防止疫情向学校传播,确保师生安全健康,教育部在2020年2月下发“停课不停学”通知。自此,我国率先开展了各级各类在线教学。此外,2022年2月,教育部还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其要点之一,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在线教学或成未来教育“新常态”。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旨在对在线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进行探究,分析高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探索出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路径。
本文研究意义可分为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现有的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理论框架缺乏对信息技术因素的考虑。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建构与评价标准提供参考。第二,国内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的研究仍较少,本文旨在拓展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范围,丰富其研究内涵。
现实意义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讲,对在线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了解其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对高校英语教师快速适应线上教学和提高在线评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将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教师在线评价素养发展的建议及途径,以期为教师发展其评价素养提供指导,为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及培养提供思路。第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技术支持的课堂中,教师不再以自己的主观经验来判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而是基于大量的信息数据。通过客观科学的课堂表现数据,教师可以更加关注英语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差异化发展。同时,在线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很容易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评价、学习和交流,这也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
第2章文献综述
2.1教师评价素养的界定
(一)国外对教师评价素养的界定
Stiggins(1991)最早提出教师评价素养这一概念。根据现有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对教师评价素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定义,另一种是基于实践的对“评价素养”的外显行为进行的描述。本文将在下表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介绍。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2.2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文献综述
语言评价素养由评价素养发展而来,语言评价素养具有评价语言表现的特殊性(Inbar-Lourie,2017)。李亮,王蔷(2020)也提出语言评价素养是从普通的教育范畴中产生,它具有语言学科独有的特征,例如:注重师生交流互动,注重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注重人文发展。
2.2.1国外相关研究笔者
基于WOS数据库,以teachers’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为关键词于WOS进行检索(检索截止为2022年7月),共得761条检索记录。从下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有关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呈逐年增长趋势,可见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就是指教师在语言评价活动中所需的知识、原则和技能(Davies,2008;Fulcher,2012;Malone,2008)。语言评价素养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义。
第一,从评价素养构成方面,Brindley(2001)将语言评价素养定义为评价的社会环境、定义和描述语言能力、命制试题、语言课程中的评价以及评价实践。第二,从建构主义角度,Inbar-Lourie(2008)在Brindley(2001)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强调评价素养在语言学习和社会环境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将语言评价素养定义为评价内容(评什么)、评价目的(为何评)和评价方法(怎么评)。第三,从系统论的角度,Fulcher(2012)将语言评价素养定义为实践、原则及环境。上述从不同角度对评价素养进行定义,角度和侧重点虽不同,但也恰恰体现着多样的评价素养观。
本文将国外对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分为两类,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框架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包括量表研制、现状研究、影响研究和发展路径研究。在框架研究方面,笔者将介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框架。
..............................
第3章研究设计..................................25
3.1研究问题............................................25
3.2研究对象........................................25
第4章分析与讨论................................29
4.1基本情况..............................................29
4.2基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30
第5章结论.......................................54
5.1研究发现.............................................54
5.2研究建议.............................55
第4章分析与讨论
4.1基本情况
以下是问卷中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由下表可见:在性别上,男教师为9人,占比8.2%;女教师为101,占总人数的91.8%。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师性别失衡。
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的教师为36人,占比32.7%,硕士学历的教师为69人,占比62.7%,博士学历的教师为5人,占比4.5%。可见教师学历较为不平衡。
从教龄上看,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为6人,占比5.5%,6-10年教龄的教师为11人,占比10%,10-15年教龄的教师为15人,占比13.6%,15-20年教龄的教师为35人,占比31.8%,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为43人,占比31.9%。
从职称上看,助教职称的教师为4人,占比3.6%,讲师职称的教师为57,占比51.8%,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为39,占比35.5%,教授职称的教师为10人,占比9.1%。
从师范背景看,有60人毕业于师范专业,占比54.5%,有50人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占比45.5%。
从所在学校看,有28人来自河北大学,占比25.5%,有37人来自河北金融学院,占比33.6%,有45人来自河北经贸大学,占比40.9%。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第5章结论
5.1研究发现
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在线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整体良好,评价技能水平较高,评价态度和评价意识比较积极,评价决策水平一般,评价知识较为匮乏。关于评价意识,教师虽十分认同评价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有意识地调整评价方式和学习评价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关于评价知识,教师对教学评价中的实际操作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可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关于评价态度,教师认同教学与评价的一体性,但是还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在线评价的多样性特征。关于评价技能,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灵活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但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在线评价解释的情况有待改善。关于评价决策,在线评价的内容还是十分客观的,但教师在线评价过程中还是仍将自己作为评价主体。
教师的性别、师范背景对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并无产生影响。
学历为博士且教龄为10-15年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最高。学历为博士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最高(M=4.02),学历为研究生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最低(M=3.66)。教龄为10-15年的高校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水平最高(M=3.80),教龄为20年以上的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最低(M=3.53)。
职称为副教授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较高(M=3.64),但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后发现,不同职称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相差甚小,可见不同职称的高校英语教师在线评价素养水平不存在太大差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