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555 论文编号:sb2023080916284450859 日期:2023-08-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对164位九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参与12节九年级英语阅读课的课堂观察,并对10位初中教师进行访谈,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同伴间和谐关系,促进英语阅读学习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当代教育学家越来越意识到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部在2001年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教育目的,因此探究新型、高效、激发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面对新的教学挑战,教师们开始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遍认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Johnson&Johnson(1991)曾提出合作学习长期以来被视为可以促使学生彼此学习效果最大化、达到互惠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Ellis&Fouts(1997)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同时,Vermette(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着重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成为教学策略改革的首选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组内成员群策群力,明确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强调成员间“合作”的关系。本文作者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优等生与后进生在能力发展与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有差异,很难实现完全“合作”的局面。就英语学科而言,在完成阅读课堂任务时,优等生能快速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进行组内交流,这对后进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挫败感,更不利于建立自信。为改进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学本世纪初提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这种策略以同伴间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为基础,帮助后进生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促进优等生夯实基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责任意识,从而缩小学生差距,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理念。
................................
1.2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寻找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后,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有效手段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占据重要地位。王坦(2002)认为,“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来满足知识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小组成员间应该建立积极相互依赖关系,并构建和谐友好的氛围,成员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互相提高,最终达成教学的预设目标。这种帮助,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其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对于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阅读“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相关文献后发现,此教学策略以同伴间的和谐关系为出发点,形成师友互助,共同促进的合作方式。李志刚(2018)认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就是以师生民主、融合、友好、互动的和谐关系为前提,以互助课堂为主渠道,以创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为保障,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和谐”是前提、是目标,“互助”是措施、是过程。然而,此教学策略起源于数学学科并已发展相对成熟,它如何促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因此我决定深入研究“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分别从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情况以及师生接受情况,探究此策略存在哪些可优化措施,进而探索更高效、更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
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作者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合作学习的定义、要素及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同时梳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缘起、发展、实施原则,将合作学习中同伴间积极互赖要素进行详细解读,认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以此要素为着重点,结合教育实践,对合作学习的改善和发展,为下文“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奠定基础,并阐述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1.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被国内外广泛探究,下文首先从多角度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定义,进而结合约翰孙兄弟和曾琦对合作学习基本组成要素的研究,将积极互赖要素与“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分析,解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合作学习的应用和延伸。我对两者的国内外文献梳理,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1)合作学习的定义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第四版)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是:“合作学习意味着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学习。”不同的教育学家们对合作学习给出不同定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著名教授Slavin(1991)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并根据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他补充,大多数合作学习的方法都是让学生在小组中工作,而他们不仅要负责他们自己的学习,也要负责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Johnson&Johnson(1991)则认为合作学习是将团队协作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让学生们一起行动,以便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在国内,王红宇(1991)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王坦(2002)认为合作学习包括理论基础、人际关系、目标设计、小组活动、评价标准、评价反馈,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曾妮和田晓红(2014)对合作学习有类似见解,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从事的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的目标,从而获得个体与集体的学习绩效的一种学习策略。
..............................
2.2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孙兄弟的社会互赖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互赖理论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同伴间分工明确,紧密团结,彼此依赖从而达成目标,主要强调同伴间积极的人际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强调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适应教育对象的发展阶段,使教育内容处于学生能接受的最近发展区内,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能力的需求。
2.2.1社会互赖理论
甘永成(2005)将社会互赖理论个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梳理。考夫卡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勒温认为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互赖,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群体成员内在的积极状态能够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末,道奇从目标结构角度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界定了3种目标结构,分别为:合作的目标结构,竞争的目标结构和个人的目标结构。这三种目标结构为别代表着三种心里趋势,即协助他人达成目标,妨碍他人达成目标和与他人达成目标无关。约翰孙兄弟将这一理论进行统整与拓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努力,而且会相互阻碍;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个人之间彼此便不会有互动,个人都是独立工作而不受干扰。
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是成员间树立共同的目标,并且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目标任务的达成;相反,成员间产生消极的人际关系,会严重影响合作的进行。因此,合作成员间应该形成和谐共处,互勉互助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实施..............................13
3.1研究问题...................................13
3.2研究对象..............................13
3.3研究工具.......................................14
第四章结果与分析...........................22
4.1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22
4.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23
第五章结论....................................34
5.1主要结论....................................34
5.2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34
第四章结果与分析
4.1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为深入调查研究“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新授课的课堂应用,本文以九年级学生为观察对象,以九年级Unit 1-Unit 12共12节阅读课为观察内容,通过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观察量化表进行记录。下文以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made of?(2a-2e)为例,进行课堂观察分析。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观察量化表为了进一步调查“‘和谐互助’课堂活动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更直观观察课堂组织而设计的,对课堂观察共划分三个板块:学生合作情况、教师课堂组织情况和课堂氛围,共包含10个题目,满分100分,划分优(10分)、良(8分)、中(5分)、差(2分)四个等级。在进行详细课堂观察后,完成课堂观察量化表如表4.1“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观察量化表。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
5.1主要结论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课堂实施把英语阅读教学步骤与“五步十环节”相结合。“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五步分别为: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和巩固反馈,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的教学步骤,将阅读新授课的课堂流程总结为情景导入,阅读理解,梳理巩固,拓展提高,归纳总结这五步。其中情景导入步骤是复习导入与创设情境的结合,也就是阅读教学的Pre-Reading部分;阅读理解步骤是阅读教学的While-Reading部分,通过泛读和精读环节学习文章;将阅读教学的Post-Reading部分细化为梳理巩固步骤和拓展提高步骤,加强学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并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归纳总结,进行师友自评互评。因此,“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对合作学习的改进,在英语阅读教学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分层教学。
学生们对“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接受情况良好。在进行学生问卷和课堂观察后,本文作者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在使用此教学策略时,表现出的热情与积极。在“和谐互助”的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认真,与同伴学习的快乐。在积极参与同伴合作后,再进行巩固复习,当堂知识掌握的效果也更好。因此可发现,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知识上,学生们普遍接受“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并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助。
本文在进行文献阅读和实践研究后,对“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合调查结果,也发现了部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思想上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行为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同伴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划分同伴更合理;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把握课堂节奏,关注整体,改进课堂流程,做好评价的示范和引导;教师间要强化合作意识,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教学问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语言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