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创作之当代文化价值阐释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255 论文编号:sb2022061515591348317 日期:2022-06-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围绕文化价值为发展的整体脉络,再到它的传播与发展从而书写这篇论文。这部拥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的音乐巨著,不仅充分反映  “抗战”、“爱国”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曲调上“西为中用”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在流传中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在历史记载中的有着史学价值以及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等一系列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著作类
《黄河大合唱》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有着 80 多年来的相关演出记录,著作类的书籍只有三本,他们分别为原人民音乐高级编辑黄叶绿主编的《〈黄河大合唱〉纵横谈》、冼妮娜的《黄河大合唱》、黄炜的《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三部书籍。其中《永远的黄河大合唱》是在《黄河大合唱》诞生 80 周年之际完成的一部巨著。这几本书在诸多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发现,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是目前难得的了解和研究《黄河大合唱》的几本全方位的著作,也是《黄河大合唱》学术史撰写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书目。 通过收集和归纳整理资料,对前期的背景有了了解。因此,全面解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版本的选择、创作特点、当代的应用、价值,对《黄河大合唱》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论文怎么写
音乐论文怎么写

2.博硕士类
从版本比较的角度,黄胜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版本比较》此论文对各版本进行描述整理、对比分析。这些论文里单是从某一章节的内容将其进行了梳理,但是从创作角度深层次分析作品的硕博类论文少之又少。
3.期刊类
赵阿颖,普丽华《〈黄河大合唱〉演出史述略》主要分析了“演出史”,金莹. 《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作品分析与唱法处理》主要分析了作品与唱法的处理,李颖梅.《浅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以《保卫黄河》为例主要分析了《保卫黄河》这一乐章。
综上文献所述,目前对于《黄河大合唱》关于版本比较、演唱的魅力、音乐风格及其演唱处理、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角度的研究有了成果,但从创作的角度及其当代文化价值的阐释的研究篇数不多。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论文结合乐谱、视频、音频等资料,分析其相关文献,对《黄河大合唱》进行深入研究。无论从史实、音乐特征、传承变化还是各版本的研究直到归纳总结出《黄河大合唱》形成的音乐本体、曲式结构等,都是我们当代创作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是及其必要的,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确定主题、到最终的确定题目,本人大概经过了 1 年的时间,以“创作分析”这一方向,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包括专著和文献进行选取并进行分类,以此对该方向有了了解和认识。在文献的搜集过程中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查阅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文献,对整个《黄河大合唱》文献的分类整理中我发现关于其方向的学术研究在数量上相比较其他研究方向明显较少,从而坚定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我的依据都是基于文献的阅读,所以说“文献阅读法”对于论文选题的基础。
2.分析归纳法
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创作理论视角下进行研究,提出本人对此研究的看法。对于前人的采访资料、在《黄河大合唱》国际研讨会——历史与传承中进一步了解和记录;参与到演唱黄河大合唱中,收集相关的视频、音频乐谱等资料。
3.对比研究法
对照其他论文,为本人论文收集实际例子,对乐谱进行分析。将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
4.跨学科研究法
在实际情况的调查中运用到文学:音乐与文学在起源时就是相结合的。在发展成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后才各自发展的。将音乐与文学、美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其艺术价值。
................................
第二章 《黄河大合唱》创作版本问题及其价值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是一部拥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音乐巨著,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时候依然不禁会随声应唱。在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之后这种积极向上的旋律,却依然展翅高飞,以积极昂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坚强稳固而又百世流芳;这种中华民族的旋律号角,凝聚人心而又充满力量;这种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在凝聚和奉献中又闪耀着智慧的团结之光,即是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不仅从歌词上应用了诗与词的结合,而且在音乐的创作技巧技法上应用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与中国民歌的特有的音乐语言。这部作品在配器方面,乐队交响性的宏大场面也是当时这个年代稀少的作品。合唱方面规模宏伟,手法多样,全曲的作品风格构成了这部作品独有的民族风格和独创的艺术性,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在战争年代的这部作品,鼓舞了我们亿万人民抗战时的信心与勇气,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总会让我们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几十年来,用合唱的形式,甚至用不同的版本来演绎着这部不朽的旋律,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学习先辈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1938年武汉沦陷后,抗战的文化精英基本全部聚集在了武汉,1938年8月,在武昌昙花林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决定将集中在武汉的文艺工作者组成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1938年9月9日,光未然作为政治部的总领队身份,带领着第3队抗敌演剧三队出发,在到达西安整休后,9月下旬到了陕西洛川等地进行了演出和宣传活动,10月31后,又开始由陕西东渡黄河,由宜川县出发到达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从宜川出发前往山西吉县文成乡克南城第二战区司令部的唯一渡口和通道时(壶口瀑布下游5公里处的圪针滩渡口),在途中,光未然在黄河两岸的周边活动时亲临了险峡激流,礁石瀑布的险地,虽在途中不慎坠马摔伤左臂,被送到延安治疗。但在当时目睹了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斗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时,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
二、《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版本比较
(一)第一个版本:1939 年延安版 1939 年冼星海在延安完成的简谱版本。关于延安这个地方,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象征、全国各地有志青年向往的中心。由于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这个版本的《黄河》完成的十分艰难,用时仅 6 天,没有任何酬劳,没有走出窑洞下完成的,而这部作品从开始创作到搬到舞台用时仅 46 天。
《黄河》有 8 首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作品的谱曲。在完成《黄河》后演出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由于当时乐器的缺少,为了制作演出的乐器,他们用子弹壳做伴音乐器,用汽油桶制作贝斯,用喝水的缸子插上木棍做成了打击乐器„„只要身边能用的东西他们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做成乐器。用这样简陋的特殊乐器形成了伴奏,从而奏响了时代最强音。演唱者大多数是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由少部分专业音乐工作者进行每一句教唱。1939 年 4 月 13 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举行了《黄河大合唱》的首演。
此版本主要有以下特点: 调性简单,为了便于大家演奏演唱,多用常用调性,每一乐章无转调。 1.分声部不多,多为齐唱。 2.乐队完全按照声乐的旋律来演奏。 3.只是应用了简单的和声与对位。 4.应用特殊的乐器增加效果,且应用到了后面的版本中。 
这个版本的《黄河》对于群众来说是一首精神食粮,无论在山上还是土坡上都能听到“我站在高山之巅„„”,据说,不同的场景就有不同的声音在唱《黄河》,可见《黄河》是多么地深入人心。这个版本不仅在当时被国内传唱,还被许多华人带去海外传唱,例如东南亚。当时的《黄河》在抗日战争时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心理状态,甚至有着政治、文艺宣传等作用。用《黄河》唱响的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这种成果不仅仅是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的,也是全中国的。
.............................
第三章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技法及价值 ................... 16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手法................................... 16
(一)《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征.............................. 16
(二)乐队编制与音乐织体................................... 29
第四章 《黄河大合唱》当代价值应用与阐释 ................. 57
一、《黄河大合唱》的当代价值体现............................... 57
(一)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 57
(二)教育价值与传承价值................................... 59
第五章 结 论 ............................ 74
第四章 《黄河大合唱》当代价值应用与阐释

一、《黄河大合唱》的当代价值体现
《黄河大合唱》不仅有着极其重要的民族性与其经典意义,而且具有多元化当代文化价值意义。每一种文化对价值都有独特的理解,形成属于该文化特有的价值体系,价值存在于文化之中,或者说价值被文化以特有的方式所理解,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在价值的理解上有着一些共通之处,因此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对话。①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文化是多样性的,当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将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本文由历史价值、创作价值,再谈到《黄河大合唱》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及其传播价值等, 将《黄河大合唱》这一大型交响合唱作品的经典性、传承性以及本人对作品的理解所呈现。
(一)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
 社会文化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这些社会价值不是杂乱无章的随便拼凑,他们是根据特定的事件及其次序有序的形成了社会价值体系。每个不同的载体有着不同的社会价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我们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郭沫若曾说,“《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黄河大合唱》这部交响合唱作品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
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能充分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精神。其中在《保卫黄河》中,鼓励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保卫家园、并肩作战、共同消灭敌人。这种民族精神永不过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当代亦如此,一曲《黄河大合唱》也正激励我们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逐渐多样化,而此曲中的这种精神,既属于民族,又属于我们全中国,这种民族文化在此曲中形成潜了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而又有形的。本人就深深地受到了影响,那种迫切希望团结一起奋勇抗敌的情绪是无形的影响,给和平年代的我们发出了警钟,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团结一致的音乐表现形式又是有形的,无论这种有形的影响还是无形的影响,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音乐论文参考
音乐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结论
冼星海曾说过:“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而《黄河大合唱》就可以应证此话。《黄河大合唱》是我们今后学习的必学之作。从创作的角度去分析《黄河大合唱》,能够为我们现在创作指明方向,且在当代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多元的文化价值是其生命力所在的主要依据,本文围绕文化价值为发展的整体脉络,再到它的传播与发展从而书写这篇论文。这部拥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的音乐巨著,不仅充分反映  “抗战”、“爱国”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曲调上“西为中用”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在流传中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在历史记载中的有着史学价值以及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等一系列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
《黄河大合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受益匪浅。经过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深度探究,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它的思想深度、社会价值和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起来时,那我们作品就会成为优秀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需要被大众所能够接受,易于传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且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正是我们当代作曲者所缺乏的,只有兼收并蓄,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不断摸索,进行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走的更远。然而这种民族性风格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民间采集的素材,他是作曲家在搜集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具有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作品,是中华民族音乐语言的凝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