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966 论文编号:sb2023112419284851487 日期:2023-12-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药学论文,本研究选取了周围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方式。每组患者均完成治疗1次/d,6d/周,4周为1个疗程,共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周围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1.1中医学对周围性眩晕的认识
药学论文怎么写
药学论文怎么写
中医学并未按照现代医学理念进行眩晕的分类,多认为眩晕主要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外伤及手术导致精亏血少、清窍失养,引起风、火、痰、瘀上扰为其基本病机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眩晕也就是眼花,指的是经常同时出现的头晕眼花,所以统称为眩晕。症状较轻时闭目即止,症状较重时如坐车船,头部不能旋转,无法行走,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历代医家对于眩晕的相关症状做了大量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首次明确了眩晕与肝之间的病理关系。《灵枢》多篇强调上虚则眩,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表明眩晕一病,多以虚为主。汉代医家张仲景认为,眩晕发病的原因应主要归于痰饮,也正是后人所提出的无痰不作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将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用于治疗眩晕。宋代严用和提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致病,创立了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致眩学说,系统的完善了历代医家的理论,但是外感风、寒、暑、湿所导致的眩晕,并非主要症候实为外感出现的相应症状。元代朱丹溪强调痰火致眩说,认为头眩是由于痰夹气虚并火,治疗方面应该以治痰为主,配合补气降火一类药。无痰不作眩,痰由火动,又可分为湿痰者、火痰者。明代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眩晕》中说,头眩虽然属于上虚证候,但不能无涉于下。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因此,伐下必枯其上,滋苗必灌其根。凡治上虚者,兼补气血,建议采用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等滋补阴阳之方剂,根据症状酌情使用。
..........................
2.现代医学对周围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2.1现代医学对周围性眩晕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眩晕可以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非前庭性眩晕三种类型。但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治疗预后则大相径庭。相比较而言,周围性眩晕的发生率则更高,达到70%以上[2 3][2 4]。
临床上,周围性眩晕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疾病:美尼尔氏病:该病以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正常为主要特点。发作时间通常短暂,严重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恍白、汗出等症状,病程多数很少超过两周,呈反复发作的特点。迷路炎:多数由于中耳炎所引起,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发现鼓膜穿孔经常会帮助明确诊断。内耳药物中毒:多由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以及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导致。患者大多数为渐进性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前庭神经元炎:多数发生在高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后,一般无耳鸣和听力下降,患者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不止,疾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位置性眩晕:当患者头部处于特定位置时,突然出现眩晕眼震,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晕动病:多见于晕船晕车等情况,恶心呕吐、面色恍白、冷汗大作[2 5][2 6]。然而,在众多周围性眩晕疾病当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则临床多见。
........................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受试者来源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2 1年12月—202 2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眩晕门诊进行治疗的周围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 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使用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疗法。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关于周围性眩晕部分的诊断标准: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出现短暂且有头位方向变动相关的眩晕伴有眼震。通过特殊的位置性检查方法,可发现特异性眼震,采用特殊手法复位后,多数患者眩晕眼震消失。多数患者无耳聋耳鸣等相关症状。
(2)梅尼埃病。患者出现波动性耳聋、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胀满感的症状表现,多为单侧发病,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之后,使用镇静利尿药治疗显效。
(3)前庭神经炎。患者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有剧烈眼震,发作性眩晕症状较重,病程呈自限性,激素治疗有效,常规不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
2.研究方法
2.1随机方法
本研究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由康复医学科临证多年资深医师进行康复评定工作,最大可能确保课题客观公正。
2.2统计分析
对本项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土S)方法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²检验,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后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3质量控制
(1)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治疗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从事前庭康复工作多年,并在本课题研究前经过规范化培训,保证手法的统一性。
(2)从事本课题头穴丛刺操作的临床医生临证多年,针刺手法熟练,确保头穴丛刺治疗规范。
(3)在进行课题康复评定期间,由康复医学科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完成,同时进行数据双录入,确保整个过程客观真实。
.........................
讨论 ........................................ 33
1.量表的选择 ............................ 35
2.头穴丛刺对周围性眩晕的影响 ........................... 37
3.前庭康复对周围性眩晕的影响 ........................ 38
4.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对周围性眩晕的影响 ...... 39
5.疗效分析 ........................... 40
6.问题展望 ........................... 40
结论 ............................... 42
讨论

1.量表的选择
根据相应指标判断周围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本项研究中,应用D HI眩晕障碍量表评估患者主观感受,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Bath 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眩晕障碍量表(DHI)是评估眩晕障碍最常用的问卷之一,是由美国耳鼻咽喉科医生研发,用于评估前庭神经障碍患者因头晕引起的自我感知障碍。DHI由25个项目组成,旨在确定头晕相关的变化,分为三个领域:功能、情感和身体。DHI最初是为美国患者开发的英语语言,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已被翻译成许多其他语言,例如德语[1 1 1]或西班牙语[1 1 2]。
前庭功能障碍会引起一系列情绪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 1 3-1 1 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DHI总分、各项分值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比较明显。除此之外,相应症状得到缓解后,患者在躯体情感、生活方面均有着明显的积极变化。其中DHI-T反应眩晕症状对于患者所造成障碍的严重程度,DHI-P反映患者在水平或垂直定向、保持视物清晰、稳定平衡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存在的功能障碍情况,DHI-E提示患者症状发作时心理所产生的不同变化,而DHI-F则显示患者由于躯体活动障碍所造成工作、劳动、社交能力的下降。因此,P指数增高,提示患者躯体平衡功能障碍的程度,E、F指数增高,会反映患者抑郁、焦虑的状态。
药学论文参考
药学论文参考
............................
结论
1.前庭康复训练及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患者治疗后的BBS评分、DH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更显著,均能明显改善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主观症状严重程度、平衡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2.头穴丛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患者治疗后BBS、DHI和Barthe l指数评分升高更显著,在改善周围性眩晕患者主观症状严重程度、平衡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优于单纯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药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