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66 论文编号:sb2024032817225152099 日期:2024-04-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日本对印尼文化外交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日本文化在印尼的地位得到稳固,日企和国家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国政经关系飞速发展,甚至日本流行大众文化所涵盖的日漫、日本歌曲、日本明星等成为印尼多数青少年所推崇的对象。
第一章二战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外交回顾
第一节二战前后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
一、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占领
早在17世纪,印度尼西亚便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此后长达300多年,从未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二战期间,印度尼西亚部分民族主义者受到日本“亚洲人的亚洲”论调的蒙蔽,幻想依靠日本人来实现印度尼西亚的独立。相当多的印度尼西亚人误认为日本同情与支持他们的民族愿望,不仅不反抗日本军队的进犯,还抱着观望甚至“欢迎”态度。日军轻而易举地扫荡了荷兰殖民军,仅用9天的时间,荷军最高军事长官特尔·波尔登中将便向日军无条件投降。①然而,日本打着“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印度尼西亚人”的旗号,实则希望获取印尼的自然资源及对其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支持。学者尼可拉斯曾指出,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石油是日本入侵东南亚的最主要动因,而为确保获取这些资源所制定的官方政策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最优先级的地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人直到1944年的危机到来之前总是对民族主义者的独立要求虚与委蛇,其对当地独立的态度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日本对印尼实行全面管治。在政治层面,1942年3月20日日本军政府宣布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原本活跃的各政治党派互动归于沉寂。在教育领域,日本实施排斥西方特别是荷兰影响而推崇日语教育的政策。1943年11月公布了《日本语普及教育纲要》,要求小学授课时间百分之七十用于学习日语,严格规定教学媒介语用日语及印度尼西亚语。①在社会生活领域,日本实行奴化政策,试图将印度尼西亚社会“日化”。有资料记载,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尼西亚人每天早上都需要向东京方向进行“遥拜”。在文化领域,日本军政府有意控制伊斯兰教势力。“当时日本驻爪哇军事当局,给当地穆斯林协会以官方承认”。②日本军政府还有意拉拢印度尼西亚宗教上层人士,1943年4月5-6日,其军事当局召集马来亚和苏门答腊的伊斯兰教领袖到新加坡开会,对其进行拉拢利诱。会上,许多有名的穆斯林领袖甚至表示感谢日本占领当局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并表示愿意与日本人很好合作。③在经济层面,日本的军政府为了套取物资而无限度的发放军用券,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通货膨胀。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大量掠夺当地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军政府还强征军粮和招募劳役,从而使原本物产富饶的印度尼西亚因为无可用青壮劳动力而频繁出现饥荒不说,还“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进行改造,以便支持日本的战争。”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二战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兴起与挑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开始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思考构筑日本与东南亚关系的新政策框架。经过调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对东南亚新的政策框架已经基本成熟。其标志是1977年8月东盟创立十周年之际,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发表的题为《我的东南亚政策》演说。这一政策后被称为“福田主义”。“福田主义”对日本与印度尼西亚关系而言是一种重构,它反映出日本在处理与印度尼西亚关系时从原先注重相对单一的经济取向转向政治、文化以及安全方面合作关系并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在危机中的表现遭到了多方的指责,给日本与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挑战。
一、“福田主义”的提出
六十年代的日本,借助“赔偿外交”,打开了东南亚地区,使之成为了日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源、能源供应地,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已悄然地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于美国在印支的失败,不得不在东南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而彼时的苏联大有一举填补该地区权力真空之势。除此之外,日本在东南亚急剧的经济扩张引起了当地人民深深的厌恶,各地先后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浪潮。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日本国力的壮大,使日本这一时期的对外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即要做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大国。然而通往政治大国的道路上,原本的“助攻”东南亚却变成了“绊脚石”,这不但动摇了日本作为经济国家的基础,也宣告了日本作为“亚洲一员”只是幻想。日本经略东南亚时过分倚重经济交往,负面形象在许多国家的民众心中成型。
...............................
第二章21世纪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目的
第一节印度尼西亚在日本地缘战略中的突出地位
东盟的崛起为世界格局的变化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中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日本试图利用印度尼西亚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
一、印度尼西亚是日本发挥对东盟影响力的支点
美国的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影响亚太局势的两大主要变量,同时也是影响日本东南亚政策的主要外部因素。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试图改变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结构。中国成功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着地区整治、经济格局变化。为稀释中国在亚太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政府推崇运用“巧实力”的“重返亚太”战略,以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南海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为主要抓手,加大了对该地区投入,东南亚成为大国激烈博弈的舞台。面对如此形势,日本希望加强在东南亚的存在。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大国。这个千岛之国的陆地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占东盟总面积的42%;人口2.7亿,约占东盟总人口的44%。
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极丰富,棕榈油、橡胶以及多种矿石资源储量和出口量据全球各国前列。21世纪以来,特别2004年苏西洛执政以来,印度尼西亚政治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地以5%-6%的速度增长,现已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中等强国”。如果说过去印度尼西亚在东盟的地位主要是靠其面积、人口和在创建东盟组织过程中的作用的话,21世纪后印度尼西亚以占东盟一半的经济产值,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龙头”地位。日本与东盟发展关系,必须把印度尼西亚这个地区大国作为重点对象。
.................................
第二节日本强化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目的
日本与印度尼西亚21世纪以来签订了数个重要的人文领域交流协议,日方资源投入前所未有,双方交流次数、规模、形式进一步增加和丰富。文化外交是两国人文交流的主要内容,印度尼西亚在日本“以文化赢得国际信任”的外交策略中举足轻重,例证之一是日本首相办公室成立的“亚洲文化交流咨询委员会”规划于2016年在世界6个城市建立宣传日本文化的“日本屋”(Japan House),而雅加达是唯一入选的东南亚国家城市。日本强化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动因是多方面的。
一、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
经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长期努力,日本的国家形象得到改善。根据1962年外务省对东盟5国的对日舆论调查,担心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受访者比例相当高,但在2002年的舆论调查中,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各国民众对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理解度上升,5成以上受访者回答“日本不会成为军事大国吧”。这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日本动漫、流行音乐、电玩、时装、美食等流行文化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此时日本政府进一步意识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2004年5月,日本在雅加达召开的“东盟+3”会议上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区域内国家认同“东亚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各国对日本国家形象的认可。而比起经济外交,文化外交则是培养更多“知日派”和“新日派”的捷径。正如石井健一、岩渊功一等研究日本电视剧等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消费和接受情况的学者提出,把日本的流行文化大规模推向亚洲国家的意义与其说是创造商机,不如说是提高日本在本地区的形象。①这将使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得到有舒缓,并能向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构建起现代日本“人性化”“受好和平”“酷”的印象。继续通过文化外交的手段来改善和提升日本在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形象,成为日本政府的自然选择。
.................................
第三章 21 世纪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主要载体及举措 ...... 23
第一节 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主要载体 ............................. 23
一、国际交流基金 ............................. 23
二、国际协力机构 ....................................... 24
第四章 21 世纪日本对印尼文化外交的成效 ............................ 34
第一节 日本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更稳固 ............................ 34
第二节 日本国家形象在印度尼西亚有所提升 ...................... 35
第三节 助推印度尼西亚与日本双边关系发展 ..................... 37 
结论 ......................................... 40
第四章21世纪日本对印尼文化外交的成效

第一节日本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更稳固
从日语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以及日本文化产品所受欢迎程度上,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地位进一步稳固。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历年的年度报告数据,2003年印度尼西亚的日语学习者仅8万人,到2018年该数字已增加至71万,同期印度尼西亚有日语教育机构2819个,教师5793人。按教育机构的类型和占比来看,在小学教育类型机构学习日语的有7148人,占所有日语学习者的1%;在中等教育类型机构学习日语的有650215人,占所有日语学习者的92%;在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日语的有28799人,占所有日语学习者的4.1%;在非学校教育类型机构学习日语的有23317人,占所有日语学习者的3.3%。②而此前的2014年日本外务省还做过一项网络调查,发现印度尼西亚18%受访者表示学过日语,另有56%希望学习日语。这就不难理解,在印度尼西亚大学、卡查玛达大学、巴查查兰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里,日语已成为除英语外最受欢迎的外语专业。
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产业合作在日方力推下进展迅速。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不对称,印度尼西亚在合作中的最大得益在于通过联合培训人才项目,提高了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素质,而日本流行文化产品在合作机制护航下加速涌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最大书商“拉美迪亚”集团在雅加达的多家书店,据店员介绍,日本漫画书籍、动漫DVD上架和销售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外语书籍。日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近年已在市中心最豪华的商场连开了两家分店,顾客络绎不绝。另据印度尼西亚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漫画出版商艾来克斯公司每月推出约60种漫画书,其中52种是日本漫画,7种为韩国漫画,印度尼西亚本地主题漫画仅1种。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论
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外交属于其对东南亚整体外交的有机部分。文化外交帮助日本在印度尼西亚构建起一个有亲和力的国家形象。这一成效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适当的内容、官方与民间的协作以及因地制宜的操作方式。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日本与印度尼西亚国家关系的回顾,探讨了日本对印度尼西亚文化外交的起源、原因、主要措施以及其成效。基于以上章节的讨论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21世纪日本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文化外交是受到国际、国内变化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需求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日本与印度尼西亚因“赔偿外交”开启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又因“福田主义”而近一步发展了两国关系。然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平成泡沫经济崩溃的日本给海外舆论带来了消极的印象。21世纪以来,日本政权的频繁交替、经济衰退、财政危机、高龄化、少子化等社会内部问题频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露、海啸灾害及原子能事故等造成的对日本技术不信任问题,致使日本的消极形象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开来。同时,面对中美在东南亚日益激烈的竞争,日本有面临新的政治、经济、安全环境和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新秩序的需求。反观印度尼西亚,由于印度尼西亚在东盟组织中天然的影响力、拥有对日本来说危及海上生命安全的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的控制权,以及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等,这些“优势”正好符合日本的所“求”,因此,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继续开展文化外交势在必行。文化交流一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印度尼西亚对接受日本的文化外交有着天然的基础,首先,同样是经历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日本殖民期间对印度尼西亚实施的政策和做法,如抬高当地土著的地位、利用好宗教人士达到统治目的等行为,赢得了部分印度尼西亚精英和民众的好感,使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实施文化外交从一开始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福田主义”又为日本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生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次,印度尼西亚从自身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出发,推行了有利于外部文化交流的政策,这为日本文化进入印度尼西亚大打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