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策略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66 论文编号:sb2023101217074651169 日期:2023-10-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从因地因时制宜、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深挖学生认知、提高知行意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教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推动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第一,政策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共中央据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增强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感。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显示了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并在学理基础与实践验证等方面,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保障。
第二,时代背景。世界正处于大变局、大调整时期,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历史关键期。新时代的时代方位决定了思政课新的历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高校要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指导,切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将思政课建成高校“一流课程”。
第三,现实背景。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多元思潮加速涌进,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频频抬头,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急需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领域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打压,迫切需要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崇高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接续奋斗,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学生特点、教学评价、教学保障等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方式方面,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在《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2020)中认为高校应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为思政课教学予以“技术赋能”,为思政课教学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他们认为高校不仅应重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还应从提升实施效果、加强师资建设、创新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并且指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①王晨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探析》(2021)中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在无形的启发当中将思想政治理念灌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知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贯通,通过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启迪学生思考,深化学生的领悟。①冯刚,陈梦霖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2021)中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教学实效的重要作用,并从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融汇多种力量、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路径,建设网络资源与实践资源,强化认知评价与情感激励等方面提出对策。②孙伟平,夏晨朗在《基于智能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2022)中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运用智能技术,要重视运用仿真教学、智慧课堂等平台激活“智能思政”。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梅萍,韩静文在《建党百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2022)中指出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要着眼于时代定位,不断强化学科支撑与制度建设,聚焦教师基本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能力素养,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④董兆伟在《建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2022)中指出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政治信仰、学科基础、师德师风、业务能力、育人水平、政策供给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⑤张文剑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维度》(2022)中指出要从价值、主体、实践的三重维度出发,以党的价值理想为统领,坚持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质量。⑥张乐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略探》(2023)中指出提高思政课质量的具体路径,从加强党的领导、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概述
2.1概念界定
2.1.1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发展步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一种崭新的时代属性与时代坐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关键节点,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起点,标志着我国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主要矛盾、内外环境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步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更加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切实增强。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国际环境更为纷繁复杂,中国阴谋论、中国威胁论等谣言时常出现。因此,在新时代,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凝心筑魂,以应对国内外环境带来的挑战。
2.1.2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武装学生头脑的灵魂课程,能在理论的阐释中坚定学生政治信仰,在时政热点的分析中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怀,促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
从课程性质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输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课程,其本质是为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它是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课程,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性。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说的能力,不仅包括从事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体力,还包括从事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脑力,也包括进行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能力等。人的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爱好、性格等得到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只有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整个人类才能得到自由。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发展,每个人都处于社会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人跟社会联系越广泛,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但只有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社会,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丰富,这就需要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人的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是促使人类不断活动的源泉,也是人要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价值得到全面发展,指人的价值不被物的价值覆盖,劳动不再是人谋生的手段,每个人自身的价值能够能到充分实现。概括的讲,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性能够得到极大的体现,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人的需要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马克思就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前提,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恰好能为教师了解学生需求指明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根源,聚焦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
..............................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现状调查 .............................. 15
3.1 调查基本情况 .............................. 15
3.1.1 调查目的 ........................ 15
3.1.2 调查对象 .................................. 15
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4.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问题 ........................... 31
4.1.1 教法运用比较单一 .............................. 31
4.1.2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 31
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 37
5.1 因地因时制宜,探索教学方法 .................... 37
5.1.1 改进授课方式,增强教学感染力 ........................... 37
5.1.2 转变话语体系,提升教学亲和力 ............................. 37
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5.1因地因时制宜,探索教学方法
5.1.1改进授课方式,增强教学感染力
思政课授课方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思政课教学环境纷繁复杂,学生思想复杂多变并且自我意识突出,这都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改进授课方式,增强课堂知识性与价值性,在新颖奇趣的授课方式中教授学生知识、引领学生思想。
教师授课理念要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巨大发展给思政课授课方式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教师要避免沉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着眼于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讲堂,放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圈子,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跟上甚至领跑时代发展。
教学授课手段要多样丰富。在授课中,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运用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手段,还要善于使用“幕课”、“超星”等新兴教学手段,结合“AR”、“VR”等新型互联网技术,建设虚拟实验课堂,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的课堂。
授课形式要新颖生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思想,采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重视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应用,在教学中多采用实时答题、头脑风暴、翻转课堂与弹幕互动等教学方式,以更加新颖生动的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进行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基于此,必须全面分析思政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成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好大学生的“拔节育穗”工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理论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仍然存在着教法运用比较单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对象主动性偏低、教学评价相对片面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部分学生思想不够重视、教学评价体制不够完善等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因地因时制宜、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深挖学生认知、提高知行意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教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推动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
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迈入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既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现实环境,探索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发展之道,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