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22 论文编号:sb2023091317200951027 日期:2023-09-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当今世界,中国与世界彼此依靠,不可分割,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指引下,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扎实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积极进取的昂扬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社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一、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格局深刻演变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21世纪人类历史进入新的千年,国际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尤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剧烈冲击,使得人类社会面临严峻挑战,整个世界变乱频仍、纷繁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平、合作、发展、共赢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纵观人类历史,世界的发展历程从来都是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变局孕育其中并不断发展演绎。15世纪以来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让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出现,17世纪欧洲经历30年战争最终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在有限范围内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18世纪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飞速前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两极格局的破裂,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社会各种力量蓬勃发展,多极化趋势逐渐明晰。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有了新的特征,在经济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却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更是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竞争,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有力地重塑全球经济版图和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带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以强烈的冲击,从国际实力对比的角度而言,发达国家内总体实力相对下降,群体性的崛起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社会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肆意蔓延,诸如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过度利己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上升,全球治理日益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在世界范围内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事件的严峻考验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更加密切,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前所未有地联接在一起。
...........................
(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变革
“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像幽灵般在世界徘徊,是谁也不曾料想到的“黑天鹅”,其破坏力、杀伤力、影响力远超世人想象,截止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3日0时37分,全球确诊病例635229101例,死亡病例达到6602552例,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国际政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资本、人员、货物等的全球配置被打断,传统的全球化遭遇使阻碍,冷战后建立在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已然难以为继,广大国际社会普遍将“国家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全球化更多转向地区化甚至本地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影响使得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界限变得模糊,偶然性风险与结构性风险加速转换,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相互传导,安全问题的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引发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危机,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仍延宕反复,业已扩散多轮,其常态化、长期化、反复性特点明显,短时间内难以克服,世界各国在“解”与“封”之间辗转反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遭遇空前考验。
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急剧升高,国际贸易及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金融和能源市场剧烈动荡,世界范围内失业率短时间内攀升。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肇始其他全球性挑战接踵而至、叠加共振。首先,气候变化危害加重,温室气体浓度达到创纪录水平,海平面上升速率远超预期,气候变化越来越具有不可逆性,极端气候事件与日俱增,南北极冰盖加速消融,超强台风频发,全球天灾频发。其次,全球粮食危机加剧,世界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凸显,粮食生产、分配面临不公平现象,世界濒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减贫进程严重受挫。第三,国际恐怖主义卷土重来。“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利用疫情趁火打劫、加紧作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残余势力仍然多达1.8万人,国际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远未被铲除。
.............................
二、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传统天下观
中华文明深沉厚重,影响深远,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与现实的严格考验,是中华民族坚毅品格的精神之源,是支撑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维护和平的强大精神支柱。千百年来,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以其柔软而又坚韧的品性鼓舞着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困难,走向强大,体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正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命运共同体”思想才能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华文明以其耀眼的光芒,穿透时空的阻隔,撒向了周边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周边文明。以“天下大同”为宗旨的天下观以其高度的包容性和极强的感染力对周边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深刻塑造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周边外交体系,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世人描绘了一个人人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彼此合作,互利共赢的世界。
和合共生、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核,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和合共生的本质关系。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中就有“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远亲不如近邻”、“好邻居金不换”的邻里观念,由此上升到过国家层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于我国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历史上,作为邻邦的中国与广大周边国家在发展和繁荣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必须维护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外部环境。
.........................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念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出,他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契约一旦成立,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全部权利转让给一个由人民结合而成的集体,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①卢梭的共同体思想主要是政治共同体。各个时代对共同体有不同的解释,马克思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升华,提出了马克思视域下的共同体理论,对共同体理论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释。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视角中,共同体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本源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②本源共同体是一个原始的、自发的联合形式的共同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限性和封闭性,在本源共同体中,个体是集体规则的奴隶,个体的生产、生活、思想都被束缚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本源共同体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必然遭到时代的抛弃。伴随着生产和分工水平的提高,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共同体开始建立,在这个时期,个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开始追求自我独立和人格自由,这与本源共同体相比确实有其进步之处,但这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上的自由平等仅仅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由平等,无产者受到有产者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在这种自由平等中,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这是一种脆弱而无法持续的虚假共同体。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深刻思考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①马克思认为只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即真正的共同体,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②今天,国际社会中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问题交替出现,严重威胁着国际秩序的变化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演变。随着全球性大危机的到来,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携手合作已成为普遍共识。
...........................
三、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指导原则 ......................... 23
(一)坚守底线思维,捍卫国家权益 .................................. 24
(二)坚持周边首要地位,恪守和合共生理念 ..................... 25
四、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举措 ....................................... 27
(一)“一带一路”搭建广阔合作平台 ................................. 27
(二)“上合组织”推动区域合作新范式 .................................. 29
五、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的挑战 ................................. 32
(一)大国干涉 ............................. 32
(二)话语困境 .............................. 32
六、新时期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意蕴
(一)助推百年宏愿,护航伟大复兴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步履蹒跚,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列强蛮横入侵的那一刻起,中华民族便陷入了任人宰割的苦难岁月。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创伤。身处黑暗,渴求光明,中华民族的苦难经历使得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渴望和平、更加向往民族富强,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后中华民族最终涅槃重生,1949年10月1日,在这个让世人瞩目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破茧重生。成立后的新中国亟需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基于百废待兴的国内现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心无旁骛地发展国民经济,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运而生,此后,一系列周边外交理念相继问世,其核心均为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基于地理位置彼此相连的客观现实,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周边地区的稳定将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周边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①习近平把周边外交工作看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②与广大周边国家开展友好合作,是突破零和发展,单方受益的西方传统模式,坚定维护双边、多边发展的共同受益新路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互利共赢的外交思想必将为周边国家所广泛接受,信任与合作将取代猜疑与竞争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在此基础上带来的发展效益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保证,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结语
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列强欺霸凌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受了巨大的民族苦难,遭受了巨大的民族创伤,中华民族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建国以来,新生的共和国又遭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和打压制裁,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只能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面对长久以来国际社会中存在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我们深恶痛绝。身处黑暗,渴求光明,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向往和平、渴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进入新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体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奋斗下中华民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1世纪的今天,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去往何处、如何去仍然是广大国际社会面临的哲学难题。
面对新时代、新课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周边外交理念,其核心意涵在于服从我国周边外交的总体战略安排,为我国“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发展好我国同广大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维护并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独行快,众行远,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合作共赢思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彼此深层互动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俱荣俱损、不可分割的国家间交往模式。音声相和、琴瑟相鸣,与世界上所有的主权国家一样广大的中国周边国家其对外交往基点同样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倘若中国倡导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不符合周边国家的利益,周边国家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致参与其中,更不会积极响应,相反会激起周边国家的强力反对,周边国家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有着敏锐的洞察和强烈的感知,周边国家对中国周边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外交政策的反应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从容选择。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延安马列学院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