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的创伤书写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525 论文编号:sb2024091916200852747 日期:2024-09-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此次研究只是试探性地将梅娘小说的创伤书写作为沦陷区创伤文学的研究个案,没有从整体上关照东北沦陷区文学中的创伤书写价值。沦陷区文学作品因诞生于特殊的文化历史语境中,创伤叙事的张力给他们的作品开拓出巨大的阐释空间,其价值有待后来的学者进一步去深层开垦和挖掘。
第一章 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创伤呈现
第一节 殖民掠夺下的家庭创伤
在殖民统治、战争动荡的年代,最先感知变化和受到冲击的就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除家庭以外,也许再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的反映社会历史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矛盾”①。土地的剥削与被侵占、家人的失业与死亡等都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创伤,对其中的个体产生深刻且持久的影响。梅娘的小说以家庭的创伤体悟为聚焦点,从家庭失去土地的饥饿之苦中揭示中国人民对家园的眷念及归属意义,从家庭丧失主要生产力的衰败之哀中凸显个体生命的奋斗价值。梅娘在小说中对家庭创伤的书写,其中也包含着对自己以往家庭创伤的回忆。
一、失去故土的饥饿之苦
梅娘在小说中书写了大量的难民,他们由于战火或殖民掠夺等原因,不得不被迫离开他们的故土。农民本是依靠勤劳的双手在土地上发家致富,离开故土就意味着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唯一的生存来源。在离开家园求生存的过程中,他们势必会因遭受到严重的饥饿之苦,而到外寻找生存来源。他们或选择进城乞讨、或选择在外务工、或投奔亲戚,被置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在新的生活环境里,他们面临着看人脸色和被人压榨的问题。土地的失去,不仅使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更给全家带来了心理上的伤痛,整个家庭面临着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严峻挑战。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严苛统治下的社会创伤
社会创伤是一种集体性的心理创伤,常常由战争、灾难等极端事件所引起,这些事件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长期影响。梅娘在小说中对社会创伤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知识阶层和社会底层。在严苛统治下的社会中,知识阶层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底层的人民都饱受着各自痛苦的折磨。梅娘在小说中通过书写知识阶层和社会底层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挣扎,呈现出沦陷区特有的社会伤痕和挑战。
一、知识阶层的沉沦之痛
梅娘作为一名青年知识作家,对沦陷区知识阶层所处的时代困境和心理上的痛苦矛盾有着深刻的感受与理解,在其许多小说中都将笔触伸向了青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幽微之处。他们或因为追求自由恋爱失败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挫败感,或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失落感,或因为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无助感。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使他们成为了“时代忧郁症”患者。
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首先体现在严苛的社会统治对他们自由婚姻恋爱的压迫和打击。《一个蚌》这篇小说,通过展现故事主人公梅丽与琦两位知识分子的恋爱过程和爱情悲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知识青年的精神折磨。这种精神折磨首先体现在路人对男女恋爱的畸形认识上。在小说的开头,琦和梅丽下班后在树林边上约会时,一个戴着白帽子的男孩对他们俩仍石头,并蔑笑他们。梅娘对这段的描写十分细致,对过路人看男女的异样神情刻画得如此生动与变态,从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一种压抑感,以及人们对男女关系的认识存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歧视。先从梅丽和琦两人的动作反应上看,在听到树林的动静时,两人同时“立”起身来,可以看出他们的警觉;从神情上看,扔石头的男孩在走之后,梅丽是咬着自己的嘴唇沉默,琦是拉起梅丽的手,愤怒地回头望去。从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扔石头的男孩对情侣两人的冒犯和两人对其的隐忍。再从男孩的动作上看,“一颗石子嬉笑地从顶上的树枝间掠过去” ①,“嬉笑似的”可以看出男孩对男女两人待在一起的轻蔑和嘲笑,男孩第二次拿起石头举起手时,歪着嘴与梅丽进行了对视;等两人分开后,梅丽才又窥探着坐在方才的椅子上面。从小说描绘的这一个简单的场景,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当时青年男女对社会的警惕之心,和一种环境的压抑感,仿佛男女走在一起随时都在被别人议论和嘲笑。可见,社会舆论和眼光对正常人性的扼杀,让知识青年产生被侮辱和愤怒情绪的同时,也让他们内心对这种社会力量产生了一种恐惧,而不得不开始反思和怀疑自己所接受的新思想,他们也由此陷入了一种精神矛盾当中。
..............................
第二章 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伤书写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运用特定的视角呈现创伤
叙述视角即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和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梅娘在小说中书写创伤时,主要是从女性和儿童的叙述视角将沦陷区人民的创伤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一、儿童视角
梅娘小说运用儿童视角进行的创伤叙事,首先通过描写儿童所受的伤害来增强创伤书写的残酷性;二是小说以儿童的叙事口吻来引发人们对家庭和社会创伤的思考。
梅娘在小说中首先主要呈现了沦陷区儿童所遭受到的创伤,这种创伤表征不仅体现在身体的伤痕上,更是嵌进了儿童的精神心理上,充满恐惧、暴力、歧视的童年噩梦给他们留下了一生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傍晚的喜剧》中的小六子因家庭土地被侵占而来到东家烧炭,时刻担心着自己的饭碗不保,而让母亲受苦;也时刻小心翼翼干活,生怕哪没做好而被一顿狠打;同时也被少掌柜欺负着,明白了自己身份地位的卑微和任人受欺负的处境。他无法反抗也不敢反抗,只有忍受痛苦,维持生活。这种长期的生存压力、恐惧和欺凌可能导致小六子产生焦虑、自卑、心理创伤等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在小说《蚌》中,穿插了小五这一儿童视角。小五是梅丽死去的母亲留下的一个弟弟,在家里面也同梅丽一样属于“根不正”一类的身份而被人歧视。小五单纯善良,与自己从小到大的同学李霖要好,但后娘却认为小五从小拐卖别人家的小姑娘,污蔑小五与李霖之间单纯的同学关系。在小五向后娘要钱给李霖生日买礼物时,得到的却是后娘的侮辱和谩骂。儿童视角的小五不明白自己只是和朋友要好,又没有做什么违背道德的事情,为什么会收到娘这么大的恶意,为什么四哥逛窑子的行为却是好的,这份不被平等对待的委屈让小五伤心难过。面对不公与侮辱,小五感到无力、沮丧、愤怒,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他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小说《迷茫》中英子因妈妈与大爷偷情的同时,妈妈又与其他人好上了,而被同龄人和周围的邻居谩骂,并嘲笑自己的父亲是“头号大王八”;年纪小小的英子对发生在自己家庭的一切都不知道,她的内心深受这些辱骂和父母关系混乱的困扰,在心中埋下了精神创伤的种子。在梅娘的早期小说《妈回来的时候》,因为乡下的姥姥送了五个鸡蛋,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分着煮鸡蛋吃。
...........................
第二节 利用隐喻的意象深化创伤意蕴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和隐喻的使用是十分常见的艺术表达技巧,在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的同时,也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梅娘在其小说中除了运用特定的叙述视角来呈现创伤,还选择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深化创伤意蕴。如梅娘常在小说中有意无意地利用花草树木这些带有生命力的意象,以此表达对女性生存的担忧和命运的感叹;以及许多学者关注到的水族系列小说中的“蚌”“蟹”“鱼”等意象。而在这众多的意象当中,梅娘小说出现得最为频繁的主要是“黄昏”和“鬼”两个意象,这些反复出现在梅娘小说中带有隐喻寓意的意象,给梅娘小说营造了一种灰暗的氛围,为小说的创伤表达增添了一抹诗意和浪漫化色彩,深化了小说的创伤主题意蕴,让读者对创伤的理解更为深入和细腻。
一、令人感伤的黄昏
“黄昏”是梅娘沦陷区小说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一个自然意象,通常以薄暮、傍晚等别称出现。梅娘在其多部小说的标题名中涉及了“黄昏”意象,如《傍晚的喜剧》《暮》《黄昏之献》。除了在小说标题中出现,“黄昏”这个意象在梅娘小说中也多次出现。如《母亲》中所描述的“雪白的墙壁,正舞着淡蓝,浅黄,桃红,翠绿等美丽的夕阳”①;《往事》中的纹在回忆过去的场景时,“初夏的傍晚,太阳刚刚落,天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②;《秋》中的纹在反思自己的堕落时,“外边在舞着秋日的夕阳”③;《忆》中的“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和母亲在家乡一起生活时,描述的“家那时住在城内的深巷里,黄昏最先惠临,寂寞永远做它的伴侣”④;《追》中桂花被人打了之后清醒过来时,小说描述到“从房角射下来冬日的夕阳,风在打着寒冷的呼哨”⑤;《落雁》中的李雁老师被面包老师强奸后醒来也是黄昏时刻;
...........................
第三章 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伤书写的价值 ........................... 56
第一节 梅娘小说创伤书写的审美价值 ................................... 56
一、美丑张力之间的审美震撼 .................................. 56
二、悲剧美与现实美之间的审美救赎 .............................. 60
结语 .................................... 79
第三章 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伤书写的价值

第一节 梅娘小说创伤书写的审美价值
梅娘的小说以个人和沦陷区人民的创伤经历为素材,受创伤记忆和情绪的影响,其在书写创伤的笔触时而冷峻辛辣,时而温情描摹世态人情,时而将内心的情感喷涌迸发、一泻而出,贯穿在其作品中不变的是其主观情感的表露,这使得她的小说“虽是写实主义的笔法,但也夹杂了浪漫主义的成份”②,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融合在其中。梅娘的小说因多数描写男女恋爱婚姻生活和女性的情感独白,而受到底层普通大众的接受和喜爱,被许多学者列入通俗文学的类别当中;其作品“看似属‘软性文学’之列,却没有起到消闲文学歌舞升平、麻痹斗志的作用,反而常常使人感受到战争,以及战争阴霭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中的投影”③,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书写的创伤内容看似戏谑,实则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梅娘的创伤书写通过深入挖掘沦陷区创伤背后的深层问题,从而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度的阅读体验。
一、美丑张力之间的审美震撼
美丑对照是许多小说作家美学思想创作的原则,通过描述丑来衬托美。梅娘在书写创伤时,亦刻意在小说中进行了美丑对照,从而增强人物创伤的深刻性,强化小说的创伤情感。梅娘曾概述她的创作思想:“渴望着赞美一切美好的事物,准备着鞭挞一切丑恶的东西”①,在这种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小说中的美与丑相互碰撞,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创伤,在增强创伤书写的感染力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震撼。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
结语
创伤,因为它的逐渐日常化,而迅速引起了当代人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创伤与文学的结合,使得原本不可言说的创伤变得可观可感。创伤书写的背后隐藏和彰显着作家的某种艺术意志和思想情感。梅娘凭借着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敏感的心思和世界感,对沦陷区民族、社会、家庭、个人所受苦难进行细腻地观察和感悟,将小说创作的主题聚焦在创伤书写上。梅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倾向于呈现个人、家庭、社会层面的痛苦、困境和挣扎,探讨个人情感的表达、个人精神的诉求和个人生存的主张。梅娘小说中书写的创伤图景来源于她对沦陷区现实的客观认知和个体的创伤经历,体现出其对战争的反感、对暴力的憎恨、对人类安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与人心灵相互理解的追求、对国与国之间平等尊重的渴望。她书写的是沦陷区家庭、社会、个人的苦难,流露出来的却是对整个世界民族受苦受难的人类的同情。梅娘悲天悯人的艺术意志和创伤体验对她创伤书写的风格和艺术构思具有重要的影响,促使她从儿童和女性身份症候来着力呈现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创伤;其蕴结于心的创伤情结藏在她的作品之中,促使她通过隐喻的意象来增强小说的创伤氛围、渲染人物的创伤情绪、深化小说的创伤意蕴。梅娘在小说中书写创伤时,侧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创伤情绪的宣泄,使得她的小说尖锐深刻而又饱含温情,情绪强烈而又真挚动人,给人带来生存哲理上的思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面对沦陷区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梅娘在创伤书写的主题上延续和继承了现代家庭小说和五四知识分子文学传统,承担起五四时期文学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沦陷初期东北作家的文学历史重担;同时又结合历史语境,通过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情感表达,丰富了家庭小说和知识分子文学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论刘亮程小说的神秘书写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文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