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加剧且处在收缩区,而宏观济的走势,则会影响微观企业的行为,当宏观经济向下波动时,上市公司通常会向上调高盈余,向外界传递出企业运行正常的信号。而当宏观经济向上波动时,微观企业通常会向下调节盈余,以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但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集合体,通过盈余管理作为中间媒介,来考察不同的经济周期中,上市公司以何种动机来调节盈余,并且分析他们的行为对债权人、大股东以及管理层的影响。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注册会计师作为受托方,有必要出具公允合法的会计报表,传达给外界。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时,审计师又如何来补偿风险,当被审单位的过度上调盈余时,由于工作量极大且复杂,审计师会要求调高审计费用以补偿风险本身,这体现在当经济向下行波动时,审计师往往会加大审计费用的收取。陈杰平等(2005)发现审计费用的提高与非标意见呈负相关,并且当一家上市公司聘任注册会计师多年,那么管理层会倾向于收买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费用与改善审计意见呈正相关。曹琼(2013)利用Logistic 模型验证了,较高审计费与盈余管理和非标准意见呈负相关。
上市公司中主要有两类委托代理成本,分别是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和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对于以往的文献研究中表明,我国以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居多,例如,大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很少进行现金股利分红,而是以股票股利分红居多。但是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并不严重,而是以前并未得到重视。在 1995 年,中央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要求骨干国有企业转向现代化企业,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经营权下放给经理人,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从市场中选聘经理人员,而是由政府内部聘用,虽然,政府一股独大,处于强势地位,但是政府并不懂得经营管理,所以大股东缺位,再由经理人在股东大会上形成了强势地位,由经理人任命薪酬委员会独董,所以经理和董事会成员合谋加薪。随着 2014 年以来,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其目的是多元化的股东和,防止一股独大;其次,从市场中选聘职业经理人以替代原有的行政选拔和内部提升,以促进经理人员的流动性,让价格机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民营企业虽然是市场化经济,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多半以家族化企业为主,二职合一的现象严重,甚至更胜于国有企业,由市场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形成市场。因此在此国情中,分析第一类代理成本,有别于西方市场的代理成本,更有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应的理论分析,数据来自于 CSMAR 和WIND 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对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实际统计关系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根据查阅现有文献对比分析,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经理人员作出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通过薪酬和股权激励来调节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作出了分析。
(二)理论分析
本章首选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的理论论述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关系,包括最优契约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理论。其次从理论中提出相关假设。
(三)高管薪酬、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
本部分主要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计量模型,来验证相关理论观点和假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验证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其次再把样本量分为民营样本和国有样本,再做一次 OLS 回归。
最后,在原有样本回归模型中,加入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作为调节变量;仍然把样本量分为国有样本和民营样本,分别再做 OLS 回归。
......................
第二章 理论研究分析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应的理论分析,数据来自于 CSMAR 和WIND 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对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实际统计关系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根据查阅现有文献对比分析,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经理人员作出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通过薪酬和股权激励来调节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作出了分析。
(二)理论分析
本章首选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的理论论述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关系,包括最优契约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理论。其次从理论中提出相关假设。
(三)高管薪酬、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
本部分主要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计量模型,来验证相关理论观点和假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验证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其次再把样本量分为民营样本和国有样本,再做一次 OLS 回归。
最后,在原有样本回归模型中,加入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作为调节变量;仍然把样本量分为国有样本和民营样本,分别再做 OLS 回归。
......................
第二章 理论研究分析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
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是可以能达到市场一般均衡,供给厂商的利润可以由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内生变量组成,所组成的函数也只需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可。可是这个函数式,却忽视了组织的契约和产权性质。科斯(1937)年提出了交易成本大于零的前提下,交易费用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企业可以部分代替外部的市场价格机制的问题的根源,因为内部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企业的最终的产出并不是由没有合作的人通过杂乱无序的劳动而产出,而是通过有组织高效率合作完成的。为什么人力资本越多,则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古典学派并没有办法来解释这个问题。Alchian 等(1972)认为合作的团队的总产出要高于团队的分产出,可是如何提高团队的效率呢?古典经济学认为,产出率和报酬率是一致的,但是并不能用总产出平均分配至每个人的产出率和报酬率,边际生产成本和报酬率并不是一致的,因为,监督每个劳动者的边际生产成本是很高的,每个劳动者在工作时,在闲暇和劳动之间,由于存在着监督成本,所以劳动者倾向于闲暇。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需要有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其次是让监督者获得监督的剩余收益。
在此基础上 Jensen and Meckling(1976)年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基于两点假设。(1)交易双方是理性的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于控制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根据理性人的假设,可以得出大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效用是不一致的,大股东要求经理人完工作目标,而经理人更多的是追求闲暇和在职消费,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产生了代理成本,这时因为二者在现时的世界中进行交易,因为产生了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设计的是否合理,二者能否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是委托代理成本的关键。如果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时,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越高,则预期薪酬就越高,但是委托人会激励代理人做出合适的努力程度‘a’,如果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低于‘a’,则不会有薪酬,如果高于‘a’,将会获得劳动利润,即使超过了‘a’,代理人的劳动利润将不会得到增加。另外,如果委托人并不能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时,例如,企业呈现规模效益递增时,到底是企业的规模足够大时所产生了收益,还是职业经理人足够努力所产生的收益,二者之间到低是谁起了决定作用。如果委代人让代理人承担较多的风险时,则越能激励委托人的努力程度,假设代理人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当所承担风险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代理人才会完成工作;代理人是风险偏好者时,代理人承担的风险越多时,收益越高。由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道德风险,这就是交易费用的替代量,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帕累托最优效用要小于在信息对称下二者的效用。
........................
第二节 最优契约理论
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的框架中,股东和管理层可以经过博弈来达成一个协议,使得双方的效用最大化。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监督和激励的方法,如果采用监督的方法,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谁来监督监督者,又怎样激励监督者来使得他们努力工作。例如,英美公司,一般担任独董的是由其他公司的经理来担任(Güner et al.,2008)。但是即便是西方如此发达的市场也不能证明独董可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层,因为管理层更可能筛选出不符合自已利益的独董,同时 Ryan and Wiggins(2004)认为独董不够独立,可能使得为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因此合理的激励(交易费用)才是委托代理成本的关键。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可以订立一个完整的契约,其前提假设如下;(1)完全市场竞争、(2)理性经济人假设、(3)零交易费用的假设、(4)不存在外部性。如此完美的环境在现实中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快被不完全契约理论所取代。同样,由 Mirrless(1976)所创立的静态博弈模型被 Radner(1981)所创立的动态模型所取代,该模型强调,在信息的不对称下,委托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的收益要小于在信息对称下收益。Fama(1980)认为,经理人在市场竞争时,可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声誉,因此,会努力工作。Kaplan and Reishus(1990)年认为,如果经理的市场声誉受到影响,则可能导致被公司解雇。
另外在实证方面,Haugen 和 Senbet(1981)发现股权激励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来缓解委托代来成本,提高企业的业绩。Morgan 和 Poulsen(2001)发现,当实施股权激励后,时隔一年后,资产收益率比前一年有所提高。 因为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属于股权激励,而股票的价格是有波动的,股票是面向未来的收益,同时也是风险,如果给予经理人员更多的股票,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经理人员更有动力去完成业绩。Aggarawal 和 Samwick(2006)发现较高的股权激励可以使得风险厌恶性的经理人员,进一步的去投资,有效的消除持有自由现金流过多的现象,提高投资去。周泽将(2018)认为如果企业风险越高,高管的风险补偿效应有所增强。
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的框架中,股东和管理层可以经过博弈来达成一个协议,使得双方的效用最大化。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监督和激励的方法,如果采用监督的方法,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谁来监督监督者,又怎样激励监督者来使得他们努力工作。例如,英美公司,一般担任独董的是由其他公司的经理来担任(Güner et al.,2008)。但是即便是西方如此发达的市场也不能证明独董可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层,因为管理层更可能筛选出不符合自已利益的独董,同时 Ryan and Wiggins(2004)认为独董不够独立,可能使得为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因此合理的激励(交易费用)才是委托代理成本的关键。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可以订立一个完整的契约,其前提假设如下;(1)完全市场竞争、(2)理性经济人假设、(3)零交易费用的假设、(4)不存在外部性。如此完美的环境在现实中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快被不完全契约理论所取代。同样,由 Mirrless(1976)所创立的静态博弈模型被 Radner(1981)所创立的动态模型所取代,该模型强调,在信息的不对称下,委托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的收益要小于在信息对称下收益。Fama(1980)认为,经理人在市场竞争时,可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声誉,因此,会努力工作。Kaplan and Reishus(1990)年认为,如果经理的市场声誉受到影响,则可能导致被公司解雇。
另外在实证方面,Haugen 和 Senbet(1981)发现股权激励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来缓解委托代来成本,提高企业的业绩。Morgan 和 Poulsen(2001)发现,当实施股权激励后,时隔一年后,资产收益率比前一年有所提高。 因为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属于股权激励,而股票的价格是有波动的,股票是面向未来的收益,同时也是风险,如果给予经理人员更多的股票,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经理人员更有动力去完成业绩。Aggarawal 和 Samwick(2006)发现较高的股权激励可以使得风险厌恶性的经理人员,进一步的去投资,有效的消除持有自由现金流过多的现象,提高投资去。周泽将(2018)认为如果企业风险越高,高管的风险补偿效应有所增强。
.........................
第一节 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 16
第二节 货币薪酬、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17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23
第一节 样本选择................................. 23
第二节 变量定义............................... 23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第一节 结论................................. 41
第二节 政策建议......................................... 42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第一节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从 2008-2015,A 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来自于 CSMAR 和 WIND数据,其中(1)剔除了属于金融类的上市公司;(2)剔除了数据缺失样本。(3)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主要的连续变量进行了 winsorize 处理。实证处理采用 EXCEL2007 和 STATA14。
在前文一直在阐述在不同的动机下,分为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和信号传递效应的盈余管理,鲜有提到真实的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但是它并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只是改变了会计盈余并不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我们可以根据琼斯的修正模型来说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