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及影响因素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455 论文编号:sb2024031917032452019 日期:2024-03-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家庭体育中,所包含的主成分家庭体育文化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体育知识、比赛规则的掌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学生需求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印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围绕“减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等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活动时间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
2021年11月,“双增”指出“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其次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将增加。”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所带来的便利,促进体育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1.1.2 完善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八大理念中提到要“注重以德为先,注重全面发展”,而关于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也提及应“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因此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应不断挖掘它“立德树人”的路径,完善育人机制,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课后体育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动动机的有效途径,加大管理和完善学校课后体育是当务之急,2020年10月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完善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场地器材,将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内容选择出现的枯燥、过难等问题,了解学生的运动动机以及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并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发展五个维度深入调查分析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并总结归纳出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加强学生运动动机为导向,为学校体育内容的完善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2.2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学生视力下降、超重肥胖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学校体育活动是推动学生体质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的落地推动了“双增”的产生和推进,也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以及影响因素的了解,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改善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现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的养成。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2.1文献综述
2.1.1概念界定
2.1.1.1课外体育活动
在《学校体育学》中,周登嵩教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是:在课余时间,为了发展体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并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现在,课外体育已不仅仅限于学校,它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沈建华教授等人著作的《学校体育学》中提到课外体育活动指的是在课余时间,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它包括校内和校外(家庭体育、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论述并结合相关政策,本文对课外体育活动范围的规定是学校课外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本文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是:在课余时间,学生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
2.2理论依据
2.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动力来自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阶段学生可能对于老师的评价、家长的奖励等一些外部的需要以及自身对某项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的一些内部需要都有了渴望。
小学生不同于幼儿,它们开始由自身的纯粹的需要发展为对自身情感的唤醒(社会化的一种表现)③。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开始注重教师的奖励和评价,对外界需要的出现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开始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
2.2.2经典的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联结理论,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斯金纳在桑代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ABC理论,A是行为B的前因,C是行为B导致的结果①,通过奖励和批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进而使得行为出现的频率得到增加和减少,即强化和惩罚,使得个体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自身的动机。通过了解学生的运动需求和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对可以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强化,对抑制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消退,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倾向。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2
3.1 研究对象 ..................................... 12
3.2 研究方法 ................................ 12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4.1 小学生体育动机的性别差异 ..................................... 21
4.1.1 小学生参与倾向与性别的关系 ........................... 21
4.1.2 小学生回避倾向与性别的关系 ................................22
第5章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强化途径 .... 48
5.1 优化体育设施资源 .................................. 48
5.2 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48
第5章“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强化途径
5.1优化体育设施资源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丰富完善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从而强化小学生的运动动机,提高其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体育设施资源涉及学校和社区两个方面,第一、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中,首先学校应该全面开放体育场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进行体育活动;其次可以通过政府的调控加大学校周边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体育培训机构的资源,从而弥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欠缺的问题;其后应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宣讲、贴标语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器材的方法。同时提示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前,应及时对器材进行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其安全性;第二、关于社区体育设施资源,首先,进行体育设施供求的评估。了解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对体育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对社区体育设施资源进行规划和修建,“设施的使用价值不仅关乎供给数量和质量,有效的可进入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其次,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问题,有效维护保障体育设施使用的最大化。为此社区应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有效维护体育设施资源,保障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资源的使用。资源的优化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物质保障。

社会学论文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论
6.1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山西省水平三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体育参与倾向、回避倾向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体育参与倾向无显著差异,体育回避倾向差异显著。
6.2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水平三的男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篮球,占比为25%;女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羽毛球,占比为28%。其中26%的男生、27%的女生因为兴趣爱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的男生、1%的女生因为满足家长、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参加体育活动的。
6.3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包含的主成分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中体育场地的便利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
6.4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体育中,所包含的主成分家庭体育文化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体育知识、比赛规则的掌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
6.5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社区体育中,所包含的主成分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影响最大。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社区体育器材的多样性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动机的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腾讯体育NBA直播赛事受众使用行为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