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视阈下镇江鼓乐文化的传播价值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855 论文编号:sb2021123014095841614 日期:2022-01-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数字媒体论文,本课题研究从了解“镇江鼓乐的生存现状”问题出发,看到数字媒体视阈下镇江鼓乐传播的四个角度的变化和发展,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优势,来探索切实可行的“镇江鼓乐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新”,从其他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中汲取优秀经验,以此在顺应数字媒体时代浪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打造符合现代意识审美形态的镇江鼓乐的全新形式。在摸索和发掘镇江鼓乐的文化复兴的创新路径时,思考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困境,借助数字媒体的勃兴带来的发展契机,为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探索性经验。

第一章 镇江鼓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镇江鼓乐的发展脉络
一、镇江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
镇江地处于江苏中下游流域,是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都,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错,风云际会,拱卫金陵,属“吴头楚尾”之地。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扬子江畔的秀丽名城,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天下第一江山”荣光和“城市山林”的美誉。清朝时在此设立了镇江府,在民国时期镇江还被设立为江苏省省会。
山川毓秀,人文渊薮,镇江悠久的历史记忆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康熙御笔亲题的“江天禅寺”就是金山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传说在这里掀起惊涛骇浪,历史的刀光剑影中又闪烁着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英姿。文气汇聚的“江中浮玉”便是焦山,这里的一座座石碑留下了各个时代书法巨擘的手迹,它们记录了时光,记录了秀雅,也记录了这座古城的兴衰沉浮,“大字之祖”瘗鹤铭也被王羲之留在这里,守护着一方水墨城池。北固山的甘露寺是刘备招亲之所,辛弃疾的北伐壮志在北固亭虽然未筹,但他雄浑苍凉的名句也成为了萦绕在北固山千秋不朽的悲歌。镇江的民间艺术文化也以势不可挡之势在历史和传统中奔流。《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大家著作更是令每一个镇江市民骄傲自豪的文化瑰宝。
镇江的历史文化意韵隽永,民间艺术璀灿夺目,兼具吴楚两地的秀丽和质朴流传在民间的各种民间艺术更是独具匠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这些无不彰显出先民们高超的技艺和超前的审美情趣。在随后的岁月里,镇江地区的人民又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珍贵的民间艺术种类,这其中就有镇江鼓乐。
二、镇江鼓乐的缘起
传统民间器乐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演奏形式,就是以吹、打乐器为主乐的合奏乐器。流传已久的鼓乐文化遍布大江南北,形式不一,风格迥然,各具特色。“鼓乐”一名最早见于宋代。
从明代开始盛行的著名的鼓乐代表“十番锣鼓”,是苏南地区特有的吹打乐种。明朝大臣沈德符,在他所编著的史料《万历野获编》中称之为“十样锦”,并有所记载:“武宗南巡,自造“靖边乐”,有笙、有笛、有鼓、有歇落、吹打诸杂乐,传授南教坊,今吴儿遂引而伸之”①。其认为“十番锣鼓”是明武宗南巡时发明的,接着传授于南教坊,随后在江南的民间地区深受民众喜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一记载不仅标志着鼓乐在江南大地盛行的开端,更是将苏南民间音乐与古代文化创作紧密对接起来。
..............................

第二节 镇江鼓乐的社会价值
一、体现了当地民俗的审美价值
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绵绵不断,历史的跌宕起伏与先民惊人的创造力给这座秀丽名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记忆,众多的人文胜迹为江山形胜增添了异彩。纵使很多固态遗产在千百年的风雨飘摇和人为摧残中逐渐消亡,但镇江鼓乐作为活态的民间艺术,它不仅凝聚着深厚的吴楚文化印记,也是镇江群众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和审美象征。
镇江鼓乐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鼓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受到了周边不同文化的影响,交叉融合而产生了各种变化。在曲目来源、套式结构、编配组合、演奏技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镇江鼓乐表演时的乐队配置基本围绕唢呐和曲笛,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还常配有鼓、钹、笙、箫、管等,形成一种民族管乐合奏模式。富于变幻的音色、轻重缓急的力度、疏密相间的节奏,既耐人回味又扣人心弦。镇江贯通南北之间,兼具北方的豪放之气,又有南方的典雅之姿。繁杂的器乐结合特有的地方风格,听起来时有雷霆万钧之气势,时有蜻蜓点水之柔情,给人以绕梁三日的美感。镇江鼓乐调性变换频繁,刚柔并济,手法娴熟,有高潮有结尾,既深刻又细腻。同时,镇江鼓乐根植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独树一帜的欣赏价值。镇江鼓乐既保留淳朴的基层风俗文化,又渗透着高雅的上层艺术品位。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镇江鼓乐的表达形式和情感传递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红事的澎湃热烈、白事的庄重肃穆,仪式的虔诚敬重都在同一支鼓乐班传递出全然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些因素和特点使乐曲呈现出丰富多彩又统一和谐的审美情趣。
当然,我们对镇江鼓乐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形式上探究它的美学价值。作为活态的民俗文化传承,我们更应该全面深入的认识其生存和发展的民间文化,这种鼓吹乐在民间的社会存在,除了审美价值,还表现在实用价值方面,也就是鼓乐的功能价值。
数字媒体论文怎么写
数字媒体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数字媒体视阈下镇江鼓乐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传播环境的演变
一、地域环境——从乡村风俗到城市文明
民间的民俗文化正是各地民间艺术赖以形成、发展与兴盛的土壤,原生态的乡村风俗,浓缩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它记载了当地的时代发展和历史兴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区域上保持了文化的本土性。同时,世袭相传的民俗承载着当地村民的精神依赖,支撑了当地民俗活动,深入其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价值观念更是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体现。尽管独特的地域性是民间艺术特有的艺术价值,但是,落后经济发展,闭塞的文化交流都抑制了民间艺术的传播空间。如今,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数字媒体等现代传媒的蓬勃发展,为民间艺术的流传打开了新局面。
地域环境的改变模糊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改善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传统意义的民间的概念逐渐突破了乡村,共同构成了新民间环境。新民间环境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交流与传播的新平台,同时,部分民俗活动也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冲击变得销声匿迹。
当传统民间艺术所根植的文化空间被重新定义,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也被再度更新和重构。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民间艺术集中产生在“新民间”——也就是传统乡村向城市迁移的结果。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原先民间艺术传播的地域束缚,足不出户的群众也可以感受到曾经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艺术表现。诞生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民族背景的民间文化艺术,贯穿南北、穿越古今相聚在这个特殊的时空里,互相消解这彼此原生的意义,但却促生了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新元素。
同时,新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城市文明在不断进步,流行文化乘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而来,传统民俗文化在此之中也被不断消解,民间艺术活动在渐渐衰弱。全球化和多样化并轨的现实造成传统民间艺术全方位的变迁,这虽然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但是当在社会结构逐步发展的同时,必然消解了传统民间艺术原本生存的乡村土壤,而民俗文化却没有跟随时代完成从乡村风俗到城市文明的转变,故步自封与不谙世故的结局必然是被舍旧就新,改弦更张的选择。
地域环境将乡村风俗移植到城市文明,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元化的互动。新媒体带来了超越时空,打破现实的文化交流,而传统文化艺术也要在新时代空间里实现自我的革新,借助新媒体的东风走上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

第二节 传播主体的转化
民间艺术的传播主体在这里主要围绕专业演职人员、普通观众和科研人员分别展开叙述,探索他们在数字媒体视阈下分别从定位、作用和职能上的转化。
一、演职人员定位的更新
民间艺人在其中既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传播中的核心因素,他不仅是民族艺术的生产者,更是历代传承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如同镇江鼓乐艺术的鼓乐班自建立以来,鼓乐艺术仅在同姓族人中代代相传,传承模式也简单的只是“言传身授”。这样单线程的传播和继承模式会在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逐渐被淘汰,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丧失竞争力。
同时,民间艺人作为民间艺术的推动者,在民俗上艺术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手段的广泛应用,各类的网络化传播平台得到了较快的传播,比如 PC 端、Web 端、APP 等各类的软件等都为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静态的,缺乏对其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文化底蕴等有一个全方面的动态展示。而新媒体技术有效渗透,充分拓展了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语音、动画和视频等电子科技手段的实现,增强了民间艺术传播的画面感,让原本静态的物质和文字变得生动鲜活,扩充民族艺术的传播范围,从而加深了观众对其的认识和情感传递。
数字媒体论文参考
数字媒体论文参考

............................

第三章 镇江鼓乐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新 .................................... 19
第一节 基于计算机动画的镇江鼓乐 ............................. 19
一、镇江鼓乐在动画语言中的创新特征..................................... 19
二、镇江鼓乐在动画表现中的融合发展..................................... 20
第四章 镇江鼓乐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价值 ................................ 28
第一节 镇江鼓乐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变化 .................................. 28
一、表现效果丰富化....................................... 28
二、推广方式多元化................................... 29
第五章 民间艺术在数字媒体推动下的传承与展望 .............................. 32
第一节 民间艺术面临的发展困境............................................. 32
一、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 32
二、审美西化对民间艺术的冲击 .......................................... 33

第五章 民间艺术在数字媒体推动下的传承与展望

第一节 民间艺术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民间,见证了岁月变迁。民间艺术浓缩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熔铸着乡土民众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模式,承载着乡民的精神夙愿又抚慰着他们的心灵,并在漫长的岁月里紧跟历史的车轮代代相传。新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城市文明在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促进着文化的繁荣。流行文化乘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而来,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遭遇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民俗文化在此之中也被不断消解,民间艺术活动在渐渐偃旗息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数百万年的漫长黑夜到发现了火,又用电点亮了新的生活。从步行方式到使用车马又出现了汽车、火车和飞机。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直至现在手机不离手的今天。古往今来,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断更新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纵使民间艺术在不断吐故纳新也赶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网络新媒体高速发展、速食文化盛行于世的今天,优秀的民间艺术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被吞噬。人们被更多新鲜的事物吸引而不再回头去望这些陈旧的记忆,机器的轰鸣、工业化的发展让本身不可复制的民间艺术坠入自我迷失的发展漩涡,曾经时代赋予民间艺术的兴盛和地位,似乎现在也被时代收回。现代大众不得不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或许就是民间艺术在现代化演进中形成的断层。
我们必须意识到,社会发展势不可挡,数字媒体必然引领传统艺术的变革。深藏在历史土壤重的华夏文明人文风貌绝不能仅仅尘封在古籍史册,陈列在博物馆的橱窗,也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仍沿用古老的方式去传播。数字技术并不是束缚民间艺术发展停滞的枷锁,更不是消解其文化价值的匕首,而应该觉醒时代赋予的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连接民间艺术的重要触点,让民间艺术重回聚光灯下。方兴未艾的数字化技术应当成为民间艺术的最强臂助,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一袋看见传统文化既不清高也不神秘,并不古板也不晦涩,它同样可以穿越时空和声、光、电交相辉映。正如哲学家克罗齐做所言,“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的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民间艺术必须和现代生活一起革故鼎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和兼容中焕活生机,让承载着中华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在数字浪潮中历久弥新,光彩夺目。
.................................

结语


镇江鼓乐和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融汇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意趣。发源于远古民间的传统艺术,在无数民间艺人智慧的创造中,都曾有过辉煌繁盛的时期。但是这样的文化瑰宝却在新时代的数字浪潮中逐渐黯然失色,基于“数字媒体视阈下镇江鼓乐文化的传播价值研究”课题,就是以镇江鼓乐案例来探讨优秀的民间艺术在数字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生存之道,在经济市场中更新其发展模式,在传承和保护中提供崭新的思路和对策。
本课题研究从了解“镇江鼓乐的生存现状”问题出发,看到数字媒体视阈下镇江鼓乐传播的四个角度的变化和发展,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优势,来探索切实可行的“镇江鼓乐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新”,从其他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中汲取优秀经验,以此在顺应数字媒体时代浪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打造符合现代意识审美形态的镇江鼓乐的全新形式。在摸索和发掘镇江鼓乐的文化复兴的创新路径时,思考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困境,借助数字媒体的勃兴带来的发展契机,为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探索性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艺术在民间绵延千年,在经受了信息科技强烈冲击之后,今天,站在现代化、数字化的当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的需求、赋予这种古老文化艺术新的生机和价值?不仅是镇江鼓乐,整个中国民间艺术都面临这个问题。科技创新让艺术文化的传承流动而充满生命力,与时俱进焕发青春。数字浪潮的席卷而来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民间艺术数字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接触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优秀民族艺术文化共数字媒体时代语境而长存,既让大众充分领略到民间艺术的传统古典之美,又能够在引领大众享受视听文化盛宴的同时使当代人产生对接触和发扬民间艺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