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探讨——以乐东县响地村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76966 论文编号:sb2022041311231046228 日期:2022-04-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分析总结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面临的共性困境。通过梳理相关研究与实地调研,总结资源环境、政策指示、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四大因素对村庄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明确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有渔业依托、农业依托、景区依托和文化依托四种发展模式,结合分析总结归纳出村庄发展过程中由于阶段性发展评价与认知不足而造成的资源环境、旅游服务与村民生活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村庄旅游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等问题并没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缓解,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发展缓慢,景观破坏,设施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化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面对“城”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党和国家聚焦于乡村宏观发展,2018 年从物质基础、关键因素、精神基础等层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上升到国家战略 [1]。2021 年 2 月,党中央的一号文件首次把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2]。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领下,一些农业发展受限、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交通不便但环境条件好的地区,旅游发展成为村庄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纵观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虽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乡村旅游协会”成立,才标志着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兴起[3],但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国民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着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提出,使得乡村旅游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途径,旅游发展也逐渐与乡村未来命运挂钩。传统的农村迎来了新时代的发展契机,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旅游型村庄将在我国乡村变革和发展中将发挥新的作用。
1.1.2  地域背景:海南乡村发展担负重要历史使
海南省,作为我国的热带海岛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优越的自然风光和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4],给海南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历史机遇。自 1988 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交通不便等问题,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海南省是中西部 22 个扶贫开发重点省份之一,所属 19 个市县中有 5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63.98 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省内不同区域与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发展成为海南滨海型村庄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但在村庄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开发建设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村庄的阶段性发展现状缺乏相应的评价与分析,造成村庄认知不足、发展定位不清晰、规划重点不得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套适用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模型,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村庄的发展阶段、发展成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不同发展模式的村庄提供发展现状评价方法与规划策略。
本研究结合笔者日常生活观察以及所在课题组一年多以来对乐东县、澄迈县以及万宁市若干海南滨海村庄的调查与实践研究,目的不只是针对响地村进行发展现状分析与规划策略建议,更多的是期望能为海南甚至全国类似的滨海旅游型村庄在阶段性评价分析与规划策略制定时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现阶段滨海乡村旅游成为城乡规划、地理、旅游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但对滨海旅游型村庄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特征分析与规划编制方面,相关现状评价与阶段性发展评估的内容相对不足。为实现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现状评价体系来分析村庄的发展阶段与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指导村庄的规划策略制定。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意义在于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的发展困境,通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规划策略的提出,以期可以进一步丰富滨海型村庄发展建设的理论探索,为该类型村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新视角。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策略运用到乐东县佛罗镇响地村的实际问题分析与规划策略制定中来,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响地村的现状发展水平、主要的发展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与建议,为响地村的旅游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对于指导响地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滨海型村庄相关概念
(1)滨海
滨海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域概念,是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相互接合的区域,是海陆相互作用而变化产生的活跃地带[9]。李瑞从地理学角度指出,滨海是由沿海岸线的陆地、潮水出没的滩地等组成的区域[10],共同构成了滨海的整体环境(如图 2.1)。田纪鹏认为,滨海主要有沿海岸线的陆地、潮水出没的滩地、陆地向海面以下延伸的部分、以及与海岸相连的海域四个部分组成[11]。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2)村庄
本文中对“村庄”与“村落”的概念不做具体区分。人类聚集形成聚落,聚落分为城市和村庄两种级别。同城市相比,村庄的规模更小,结构形式相对简单,内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其范围包括各类自然村、行政村及组成村庄的各种空间环境等。此外,村庄是村民集体生活的地方,村庄内部复杂又具有联系的亲属关系体现出村庄社会秩序的包容性,因此,研究村庄还应当包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要素等[12]。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旅游生态学理论
旅游生态学是研究旅游影响的来源、类型和程度以及这种影响与游览活动类型、游客及其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22]。旅游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范畴,是生态学和旅游学相交叉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23]。对于旅游生态学而言,建立生态旅游的系统观是首要选择,生态旅游系统是指建立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复合系统,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组合形成具有旅游价值的生态系统。此系统是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人类旅游活动与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结构。同其他生态系统模式相比,生态旅游系统表现出更多的脆弱性、独特性与复合性等特征,生态旅游系统取决于系统内的环境容量与系统外的需求总量的匹配关系。因此在旅游发展中以可持续性为基础,注重旅游生态修复、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24]。
在滨海村庄旅游开发时,应当着重注重生态为主,建立生态旅游系统观,进而为促进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滨海旅游项目建设与实施计划必须依托于旅游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展;第二,应依据旅游生态学理论对滨海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给予科学适度的规划管理,促进旅游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实现滨海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第三,滨海村庄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开发管理运营也是旅游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构建合理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才能推动滨海旅游型村庄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

3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分析 ....................... 26
3.1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特征辨析 ........................... 26
3.1.1   滨海与内陆旅游型村庄特征对比 ............................. 26
3.1.2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现状概况 .......................... 27
4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体系构建 ............... 45
4.1  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 45
4.1.1   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 45
4.1.2   AHP—FCE 法的评价可行性 ................... 45
5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 65
5.1  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目标 ............................ 6
5.1.1   资源环境生态宜居 ................................. 65
5.1.2   旅游服务产业兴旺 .......................... 65

6  实例验证——以农业依托模式乐东县响地村为例

6.1  响地村发展现状分析
6.1.1  村庄现状概况
(1)区位交通
响地村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部的佛罗镇西北部龙沐湾景区内。距离镇区约 4.6 公里,距离乐东县城约 50 公里,距离三亚市约 110 公里。村庄毗邻北部湾,距离海岸仅有 700 米左右,东、南接青山村,北与丹村接壤。
村庄整体交通优势较强,公路交通体系发达,正在修建的滨海大道从村庄的西侧穿过,规划将于 2021  年修建完成,东侧距离国道 G255 海榆西线仅 1.5公里,东侧距离海榆环线高速公路  G98 约 6 公里;铁路交通十分便捷,紧邻海南环岛高铁西环高铁,距离尖峰高铁站约 5 公里;距离黄流站约 15 公里;水路交通便捷,距离三亚港口约 110 公里,距离港口约 75 公里。航空交通靠近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距离约 109 公里,仅需要一个半小时(如图 6.1)。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海南省滨海村庄通过旅游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既是政策的引导方向,也是现实需求。村庄在发展中以自身的资源环境为基础,以相关政府指示为驱动,以现有产业为依托,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动村庄的整体升级转型。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阶段性评价缺乏而造成自我认知不足与规划策略不当等问题,因此也成为值得思考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为研究主体,通过建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以求得到科学、可行的评价结果,对该类型村庄的发展评价认知和规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分析总结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面临的共性困境。通过梳理相关研究与实地调研,总结资源环境、政策指示、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四大因素对村庄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明确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有渔业依托、农业依托、景区依托和文化依托四种发展模式,结合分析总结归纳出村庄发展过程中由于阶段性发展评价与认知不足而造成的资源环境、旅游服务与村民生活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2)试图构建适用于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并从不同层面提出规划发展策略。通过对规范导则以及相关的村庄发展现状评价内容进行研究,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村庄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资源环境、旅游服务、村民生活三类 18 项指标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数值量化等步骤建立海南滨海旅游型村庄发展现状评价模型,确定评价等级划分标准,用于分析评价结果的数值和相对应的发展阶段。最后基于规划评价结果确立规划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旅游服务和村民生活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根据村庄不同发展模式提出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