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12-29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7
	1.1.1 大而不倒问题的处理 12-14
	1.1.2 或有可转债的创新实践 14-15
	1.1.3 选题意义 15-17
	1.2 文献综述 17-24
	1.2.1 或有可转债合约设计的相关研究 17-20
	1.2.2 或有可转债定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20-24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4-29
	1.3.1 研究内容 24-28
	1.3.2 论文结构 28-29
	2 理论基础 29-43
	2.1 或有可转债概述 29-33
	2.1.1 基本条款要素 29-31
	2.1.2 运作流程 31-33
	2.1.3 与传统可转债的主要区别 33
	2.2 路径依赖原理 33-36
	2.2.1 路径依赖概念 33-35
	2.2.2 路径依赖原理在可转债条款设计中的应用 35-36
	2.3 或有可转债定价拟应用的主要工具 36-43
	2.3.1 二叉树模型 36-38
	2.3.2 障碍期权定价公式 38-41
	2.3.3 Jarrow-Turnbull模型 41-43
	3 不含附加条款的或有可转债(CoCos)定价改进方法 43-56
	3.1 问题的提出 43
	3.2 基本假设 43-44
	3.3 离散时间下的CoCos定价方法 44-48
	3.4 连续时间下的CoCos定价方法 48-51
	3.5 模拟分析 51-55
	3.5.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51-52
	3.5.2 定价结果分析 52-53
	3.5.3 参数敏感度分析 53-55
	3.6 小结 55-56
	4 含股权回购条款的或有可转债(SCCs)及其定价方法 56-69
	4.1 问题的提出 56-57
	4.2 SCCs合约的运作机理 57-60
	4.3 SCCs定价模型的构建 60-64
	4.3.1 基本假设 60-61
	4.3.2 SCCs定价模型 61-64
	4.4 模拟分析 64-68
	4.4.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64-65
	4.4.2 定价结果分析 65-66
	4.4.3 参数敏感度分析 66-68
	4.5 小结 68-69
	5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SPCCs)及其定价方法 69-83
	5.1 问题的提出 69-70
	5.2 SPCCs合约的运作机理 70-71
	5.3 SPCCs定价模型的构建 71-77
	5.3.1 基本假设 71-72
	5.3.2 SPCCs定价模型 72-77
	5.4 模拟分析 77-82
	5.4.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77-78
	5.4.2 定价结果分析 78-79
	5.4.3 参数敏感度分析 79-82
	5.5 小结 82-83
	6 关键定价参数取值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触发点为例 83-101
	6.1 问题的提出 83
	6.2 基本假设 83-85
	6.3 不同触发点取值情形下的银行最优资本结构 85-92
	6.3.1 含或有可转债的银行资本结构 85-86
	6.3.2 不同触发点取值情形下的最优资本结构 86-92
	6.4 具体影响分析 92-95
	6.5 模拟与讨论 95-99
	6.5.1 参数设置 95
	6.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95-99
	6.6 小结 99-101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107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1-103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03-105
	7.3 研究展望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