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一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8
	1 前言 9-16
	1.1 选题依据 9-1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1.3 研究任务 12-13
	1.4 文献综述 13-16
	1.4.1 体育文化概念概述 13-14
	1.4.2 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14-15
	1.4.3 体育文化研究现状 15-1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22
	2.1 研究对象 16-20
	2.1.1 调查对象 16-17
	2.1.2 调查设计 17-20
	2.2 研究方法 20-22
	2.2.1 文献资料法 20-21
	2.2.2 问卷调查法 21-22
	2.2.3 实地考察法 22
	2.2.4 数理统计法 22
	3 研究内容 22-48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3
	3.1.1 农村体育文化融入 22
	3.1.2 农村体育文化服务 22-23
	3.2 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内涵和作用 23-24
	3.2.1 农村体育文化融入的内涵和作用 23-24
	3.2.2 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内涵和作用 24
	3.3 三层次说农村体育文化融入现状分析 24-36
	3.3.1 物质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融入现状 25-27
	3.3.2 制度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融入现状 27-34
	3.3.3 精神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融入现状 34-36
	3.4 三层次说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36-45
	3.4.1 物质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服务现状 36-39
	3.4.2 制度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服务现状 39-43
	3.4.3 精神层面农村体育文化的服务现状 43-45
	3.5 影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因素分析 45-48
	3.5.1 人员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影响 45-46
	3.5.2 活动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影响 46-47
	3.5.3 硬件设施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影响 47
	3.5.4 政府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融入与服务的影响 47-48
	4 结论与建议 48-50
	4.1 结论 48
	4.2 建议 48-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附件 54-57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二
	
	目录 3-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1 前言 10-16
	1.1 选题依据 10-1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任务 11-12
	1.4 文献综述 12-16
	1.4.1 相关概念的综述 12-13
	1.4.2 国内外高校体育场馆概况 13-15
	1.4.3 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法规 15-16
	1.4.4 体育场馆使用的安全性 16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6-17
	2.1 研究对象 16
	2.2 研究方法 16-17
	2.2.1 文献资料法 16-17
	2.2.2 专家访谈法 17
	2.2.3 实地考察法 17
	2.2.4 比较法 17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17-26
	3.1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政策的比较 17-20
	3.1.1 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的相关政策 17-19
	3.1.2 韩国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相关政策 19
	3.1.3 两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政策的异同及其原因 19-20
	3.2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现状的比较 20-22
	3.2.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现状 20-21
	3.2.2 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现状 21
	3.2.3 首都体育学院与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现状的异同及其原因 21-22
	3.3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的比较 22-24
	3.3.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对在校学生开放的现状 22
	3.3.2 龙仁大学体育场馆对在校学生开放的现状 22
	3.3.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对校外社会人员开放现状 22-23
	3.3.4 龙仁大学体育场馆对校外社会人员开放现状 23
	3.3.5 首都体育学院与龙仁大学体育场馆开放现状的异同及其原因 23-24
	3.4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经营与管理模式的比较 24-26
	3.4.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24-25
	3.4.2 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25
	3.4.3 首都体育学院与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异同及其原因 25-26
	4 结论与建议 26-31
	4.1 结论 26-27
	4.1.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26
	4.1.2 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26-27
	4.1.3 首都体育学院和龙仁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利弊 27
	4.2 建议 27-31
	4.2.1 政策方面的建议 27-28
	4.2.2 配置方面的建议 28
	4.2.3 对校内和校外开放方面的建议 28-29
	4.2.4 经营与管理模式方面的建议 29-31
	参考文献 31-35
	致谢 35-36
	附件 36-37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三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1 前言 8-15
	1.1 选题依据 8-9
	1.2 选题目的、意义 9-10
	1.2.1 选题目的 9
	1.2.2 选题意义 9-10
	1.3 研究任务 10
	1.4 文献综述 10-15
	1.4.1 世界男子竞走运动的发展概况 10-11
	1.4.2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的回顾 11
	1.4.3 竞走技术的发展 11-12
	1.4.4 竞走身体重心运动维度研究现状 12-1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9
	2.1 研究对象 15-16
	2.2 研究方法 16-19
	2.2.1 文献资料法 16
	2.2.2 三维摄像测量法 16-19
	2.2.3 专家访谈法 19
	2.2.4 逻辑分析法 19
	2.2.5 数理统计法 19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19-40
	3.1 名词释义 19-20
	3.2 竞走技术时相划分 20-22
	3.3 身体重心运动维度的运动学分析 22-29
	3.3.1 身体重心垂直位移的运动学分析 23-26
	3.3.2 身体重心左右位移的运动学分析 26-29
	3.4 摆动技术对身体重心影响的运动学分析 29-33
	3.4.1 上肢摆动技术对身体重心影响分析 29-31
	3.4.2 下肢摆动技术对身体重心影响分析 31-33
	3.5 髋关节运动对身体重心影响的运动学分析 33-37
	3.5.1 髋关节速度特征对身体重心影响的分析 33-36
	3.5.2 髋关节对身体重心影响的其他相关参数分析 36-37
	3.6 踝关节运动对身体重心影响的运动学分析 37-39
	3.6.1 着地角对身体重心影响的分析 38
	3.6.2 蹬地角对身体重心影响的分析 38-39
	3.7 躯干角对身体重心影响的运动学分析 39-40
	4 结论与建议 40-42
	4.1 结论 40-41
	4.2 建议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附件(一) 46-47
	附件(二)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