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一
	
	中文摘要 14-16
	ABSTRACT 16-17
	英文简写说明 18-19
	第一章 绪论 19-27
	1.1 精神药品 19
	1.1.1 精神药品的分类 19
	1.1.2 精神药品的管理 19
	1.2 咖啡因 19-20
	1.2.1 咖啡因概况 19-20
	1.2.2 咖啡因市场前景 20
	1.3 风险管理 20-21
	1.3.1 风险分析 20
	1.3.2 风险控制 20-21
	1.4 QC实验室 21-22
	1.4.1 QC实验室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1-22
	1.4.2 QC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 22
	1.5 ICH 22-24
	1.5.1 ICH文件简介 22-23
	1.5.2 ICH相关QC文件简介 23-24
	1.6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4-25
	1.6.1 选题背景 24-25
	1.6.2 研究意义 25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25-27
	第二章 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建设 27-59
	2.1 人员管理 27-28
	2.2 取样管理 28-32
	2.2.1 人员及职责要求 29-30
	2.2.2 抽样通则 30
	2.2.3 抽样工具与容器 30-31
	2.2.4 抽样比例与数量 31
	2.2.5 抽样方法 31
	2.2.6 样品的混合处理 31-32
	2.2.7 精神类原料药与普通原料药取样环节的比较 32
	2.3 留样管理 32-39
	2.3.1 批批留样管理 34-35
	2.3.2 长期稳定性留样管理 35-38
	2.3.2.1 职责划分 35
	2.3.2.2 批号、批数的选择 35
	2.3.2.3 数量及时间 35
	2.3.2.4 贮存条件 35-36
	2.3.2.5 检测项目和方法 36-37
	2.3.2.6 检测频次与检测周期 37
	2.3.2.7 检验记录、台账、偏差 37
	2.3.2.8 留样考察报告 37-38
	2.3.3 咖啡因与普通原料药留样比较 38-39
	2.4 检测管理 39-56
	2.4.1 分析方法的验证 39-40
	2.4.2 检验操作规程的制定 40-41
	2.4.3 各功能房间的温度、相对湿度管理 41
	2.4.4 试药管理 41-43
	2.4.5 标准物质管理 43-46
	2.4.5.1 术语 43
	2.4.5.2 人员职责 43
	2.4.5.3 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 43-44
	2.4.5.4 工作标准品的管理 44-45
	2.4.5.5 标准物质的保存 45-46
	2.4.6 仪器设备管理 46-53
	2.4.6.1 电子天平的确认 47-48
	2.4.6.2 烘箱的温度分布均匀性验证 48-49
	2.4.6.3 熔点仪的确认 49
	2.4.6.4 pH计的确认 49-50
	2.4.6.5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确认 50
	2.4.6.6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确认 50
	2.4.6.7 电位滴定仪的确认 50-51
	2.4.6.8 HPLC的确认 51-52
	2.4.6.9 GC的确认 52-53
	2.4.7 检验记录管理 53-54
	2.4.7.1 职责 53
	2.4.7.2 编号唯一性 53
	2.4.7.3 检验记录的内容及要求 53-54
	2.4.8 检测过程的偏差管理 54-56
	2.4.8.1 术语 54-55
	2.4.8.2 职责 55
	2.4.8.3 调查流程 55-56
	2.5 报告单的管理 56-58
	2.5.1 计算机制作分析单对质量控制的意义 56-57
	2.5.2 K3系统简介 57
	2.5.3 K3系统质量管理模块权限设定 57-58
	2.5.4 K3系统质量管理模块报告系统的验证 58
	2.5.5 检验报告单内容 58
	2.5.6 报告单的审核 58
	2.6 小结 58-59
	第三章 QC实验室现场检查 59-67
	3.1 质量审计的一般流程 59
	3.2 迎审准备 59
	3.3 审计注意事项 59-60
	3.4 FDA和EDQM现场检查的比较 60-61
	3.5 现场检查解决方案 61-66
	3.5.1 做好人员培训 61
	3.5.2 做好文件准备 61-62
	3.5.3 重视过程控制 62
	3.5.4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 62-63
	3.5.5 有效开展验证工作 63
	3.5.6 严格执行SOP 63
	3.5.7 重视历史问题的整改 63-64
	3.5.8 加强现场管理 64-65
	3.5.8.1 现场清洁卫生 64
	3.5.8.2 现场标识 64-65
	3.5.8.3 动态现场管理 65
	3.5.9 制定内审计划 65
	3.5.10 聘请第三方审计 65-66
	3.6 小结 66-67
	第四章 QC实验室缺陷分析和整改 67-75
	4.1 实验室条件不能满足仪器设备要求的问题 67-68
	4.2 试药管理缺陷 68
	4.3 红外光谱鉴别和图谱比较方面的缺陷 68-69
	4.4 关于标准砝码的检定值问题 69-70
	4.5 关于实验室OOS调查的问题 70
	4.6 关于天平移动问题 70
	4.7 关于人员培训问题 70-71
	4.8 关于仪器室温度、湿度监测问题 71
	4.9 关于标准分析方法确认的问题 71-72
	4.10 检验记录方面的问题 72-73
	4.11 精神药品双锁管理问题 73
	4.12 关于记录修改问题 73-74
	4.13 小结 74-75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75-77
	5.1 总结 75-76
	5.2 展望 76-77
	参考文献 77-80
	致谢 80-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1-82
	附录 82-103
	附件 103
	
	药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二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前言 9-33
	1.1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 9-10
	1.2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机理 10-11
	1.3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11-30
	1.3.1 富电子、大位阻膦配体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 11-13
	1.3.2 氮杂环卡宾配体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 13-19
	1.3.3 环钯配合物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 19-21
	1.3.4 含氮、氧原子非膦配体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 21-26
	1.3.5 无配体反应体系的Suzuki偶联反应 26-27
	1.3.6 Suzuki偶联反应手性催化剂 27-30
	1.4 本实验室已开发出的非膦催化体系 30-32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32-33
	第二章 [N,O]-二齿羧基亚胺配体的合成及其促进Suzuki偶联反应的研究 33-45
	2.1 试剂与实验仪器 33-35
	2.1.1 试剂 33-35
	2.1.2 实验仪器 35
	2.2 [N,O]-二齿羧基亚胺配体的合成、表征 35-37
	2.2.1 羧基亚胺配体合成反应式 35-36
	2.2.2 羧基亚胺配体合成步骤 36-37
	2.3 [N,O]-二齿羧基亚胺配体参与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条件选择 37-39
	2.3.1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一般步骤 37-38
	2.3.2 反应条件选择 38-39
	2.4 [N,O]-二齿羧基亚胺配体的筛选 39-41
	2.5 [N,O]-二齿羧基亚胺配体参与钯催化卤代芳烃的Suzuki偶联反应 41-44
	2.6 小结 44-45
	第三章 [N,N]-二齿α-二亚胺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45-64
	3.1 试剂与实验仪器 45-47
	3.1.1 试剂 45-47
	3.1.2 实验仪器 47
	3.2 [N,N]-二齿α-二亚胺原料、配体及其钯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7-57
	3.2.1 配体及其钯配合物合成反应式 47-49
	3.2.2 配体原料的合成 49-50
	3.2.3 配体及其钯配合物的合成 50-57
	3.3 [N,N]-二齿α-二亚胺钯配合物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条件选择 57-58
	3.4 [N,N]-二齿α-二亚胺钯配合物的筛选 58-60
	3.5 [N,N]-二齿α-二亚胺钯配合物催化卤代芳烃的Suzuki偶联反应 60-63
	3.6 小结 63-64
	第四章 结论 64-65
	参考文献 65-75
	偶联产物表征数据 75-88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荣誉 88-89
	致谢 89
	
	药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三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前言 13-15
	内容与方法 15-26
	1. 研究内容 15
	2. 材料与方法 15-24
	3. 统计方法 24-26
	结果 26-48
	1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血压的影响 26-29
	2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主动脉 HE 染色的影响 29-31
	3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Ach 引起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 31-34
	4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SNP 引起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 34-37
	5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血清 T-AOC 的影响 37-38
	6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血清 H_2O_2的影响 38-40
	7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血清 NO 的影响 40-41
	8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主动脉 eNOS 表达的影响 41-44
	9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主动脉 eNOS 蛋白表达的影响 44-45
	10 芝麻素和维生素 E 联用对 D-半乳糖复合三氯化铝诱导主动脉损伤大鼠主动脉 NOX4 蛋白表达的影响 45-48
	讨论 48-53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9
	综述 59-70
	参考文献 64-70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0-71
	致谢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