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一
摘要 4-6
ABSTRACT 6-7
1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国内外租赁会计准则研究综述 11-13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1-12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13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4
1.3.1 研究思路 13-14
1.3.2 结构安排 14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6
2 现行租赁会计准则 16-24
2.1 《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 16-18
2.2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18-21
2.3 两者间的比较分析 21-24
3 租赁会计准则改革 24-32
3.1 现行租赁会计准则的缺陷 24-28
3.1.1 “风险报酬”标准理论基础有瑕疵 24-25
3.1.2 易导致企业构造交易 25-26
3.1.3 规定过于复杂 26
3.1.4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6-28
3.2 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目的 28-29
3.3 租赁会计准则改革进展 29-32
4 《租赁(征求意见稿)》:内容与评析 32-52
4.1 2010年《租赁(征求意见稿)》 32-39
4.1.1 概述 33-34
4.1.2 承租人会计 34-35
4.1.3 出租人会计 35-37
4.1.3.1 履约义务法 35-36
4.1.3.2 终止确认法 36-37
4.1.4 其他规定 37-39
4.1.4.1 短期租赁 37-38
4.1.4.2 售后租回 38-39
4.2 2010年《租赁(征求意见稿)》的评析 39-41
4.3 2013年《租赁(征求意见稿)》 41-45
4.3.1 概述 41-42
4.3.2 承租人会计 42-43
4.3.3 出租人会计 43-44
4.3.4 其他规定 44-45
4.3.4.1 短期租赁 44-45
4.3.4.2 售后租回 45
4.4 两版间的比较分析 45-47
4.5 2013年《租赁(征求意见稿)》的评析 47-52
5 关于国际及国内租赁会计准则修订的一些思考 52-58
5.1 关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修订的思考 52-55
5.1.1 改良的租赁会计准则应该具备的属性 53
5.1.2 支持的租赁会计模型——“使用权模型” 53-54
5.1.3 IASB修订租赁准则展望 54-55
5.2 我国在修订租赁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5-57
5.3 全文小结 57-58
参考文献 58-62
后记 62
会计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二
摘要 4-6
ABSTRACT 6-7
1 绪论 11-19
1.1 选题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 12
1.3 文献综述 12-17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15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5-16
1.3.3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及本文研究的重点 16-17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7-18
1.4.1 研究思路 17
1.4.2 研究方法 17-18
1.5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8-19
2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概述 19-27
2.1 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19
2.2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19-20
2.2.1 注重披露安全性信息 19-20
2.2.2 注重披露效益性信息 20
2.2.3 注重披露流动性信息 20
2.3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20-23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20-22
2.3.2 外部性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22-23
2.3.3 委托代理理论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23
2.4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模式 23-24
2.4.1 强制性披露 23-24
2.4.2 自愿性披露 24
2.5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意义 24-27
2.5.1 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25
2.5.2 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是促进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25-26
2.5.3 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是助力银行业监管的需要 26-27
3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内外监管要求 27-33
3.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27-29
3.2 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 29-33
3.2.1 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 29-30
3.2.2 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 30-33
4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和问题 33-49
4.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3-42
4.1.1 资本充足信息 33-36
4.1.2 资产质量信息 36-37
4.1.3 信用风险信息 37-39
4.1.4 市场风险信息 39-40
4.1.5 流动性风险信息 40
4.1.6 盈利水平信息 40-41
4.1.7 表外业务信息 41-42
4.2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42-49
4.2.1 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需要完善 42-44
4.2.2 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需要加强 44-45
4.2.3 会计信息披露可比性需要提升 45-46
4.2.4 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 46-49
5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建议 49-57
5.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49-52
5.1.1 会计信息披露受到其内在动力的制约 49
5.1.2 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经验存在一定差距 49-50
5.1.3 商业银行对有些业务采取差异化会计处理 50
5.1.4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50-51
5.1.5 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相对较弱 51-52
5.2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52-57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2
5.2.2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2-53
5.2.3 改进与完善信息披露规范 53-54
5.2.4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54-57
6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1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61-63
后记 63-65
附件 65-87
附件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情况表 65-71
附件2: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情况表 71-77
附件3: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情况表 77-83
附件4: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表 83-87
会计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三
摘要 4-6
ABSTRACT 6-7
1 绪论 10-18
1.1 选题背景 10-11
1.1.1 理论意义 10
1.1.2 现实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6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1-13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16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6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6-18
2 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18-30
2.1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8-20
2.1.1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 18-19
2.1.2 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19-20
2.2 我国新三板市场概述 20-28
2.2.1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新三板市场 20-22
2.2.2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2-25
2.2.3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基本特点 25-27
2.2.4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特点 27-28
2.3 我国新三板市场分层设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28-30
2.3.1 我国新三板市场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8-29
2.3.2 分层设计对我国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革新的要求 29-30
3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现状、问题及分析 30-44
3.1 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现行规则及问题 30-36
3.1.1 对申请挂牌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30-31
3.1.2 对挂牌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31-33
3.1.3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平台和监管要求 33
3.1.4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33-36
3.2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实务层面现状及问题 36-41
3.2.1 新三板市场运行及信息披露现状 36-38
3.2.2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8-41
3.3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44
3.3.1 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缺陷 41
3.3.2 挂牌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 41-42
3.3.3 外部监管存在不足 42-44
4 国外场外市场企业信息披露考察 44-54
4.1 国外场外市场企业信息披露考察 44-51
4.1.1 美国OTCBB市场信息披露 44-48
4.1.2 日本加斯达克市场信息披露 48-49
4.1.3 台湾兴柜市场信息披露 49-51
4.2 国外场外市场信息披露的启示 51-54
4.2.1 建立分层的场外市场信息披露标准 51-52
4.2.2 加强对做市商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 52
4.2.3 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相结合 52-54
5 完善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54-60
5.1 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 54-55
5.1.1 分层设计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54-55
5.1.2 坚持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相结合 55
5.2 市场主体各司其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55-60
5.2.1 挂牌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6
5.2.2 主办券商严格履行持续督导责任 56-57
5.2.3 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规则、适度监管 57-60
参考文献 60-64
后记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