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一所寄宿制学校的个案研究,对该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状况和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是国家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而实施的。其独特之处在于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一段时间,意味着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这期间,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所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管理问题十分关注,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不严格,活动不正常,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激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有效的管理学生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1.国家对于乡镇寄宿制学校的重视
在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下,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提升农村学生教育水平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关注。
2012年,2014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等,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强化寄宿学校管理、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寄宿制小学的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管理等做了强调。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解决好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乡村学校在建设和管理上面临的问题,推动这两类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①。
2022年1月11日,国家教育部在《“十四五”公共服务计划》中再次指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切实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②。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本课题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发现,通过搜索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一共获得517条结果,其中核心期刊116篇,硕博论文93篇,通过研读和分析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成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问题两大类,学者们都侧重研究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内部管理又分为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而学校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家校合作管理、课余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又对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管理”进行检索,共得到文献143篇,学术期刊86篇,学位论文30篇,以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进行检索得到3篇近几年的硕博论文。通过对每篇的摘要及结论部分进行详细阅读,发现很多学者都是以课外活动的内容和课外活动的管理进行了研究,笔者针对这些文献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农村寄宿制课外活动相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课外活动方面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
(1)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2011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袁振国认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条件有限,学校无法提供丰富的课外课外活动,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①。
李贵安等人认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学生人数下降。虽然陕西省部分寄宿制学校已实现“两基”目标,在学校硬件设施等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任务需要解决和改进②。
2012年,周莉莉等人提出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存在着活动内容不丰富、组织管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实现农村寄宿制课外活动管理,应加强组织管理、丰富活动种类、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③。
........................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安康市某小学的基本情况
白河县地处秦巴山区,环境恶劣,曾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核心区,如今是国家乡村振兴帮扶县。该县教育部门深刻认识到唯有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实现高质量人口转移,才是告别贫困、实现富民强县的治本之策。县委、县政府树立“抓教育即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穷县勇办强教育、小县敢办大教育”的共识,弘扬“三苦”精神,攻坚克难,探索了以民生为本的教育兴县之路。荣获全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全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全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工作先进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
白河县曾被国定为深度贫困县,“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领导苦抓以人民幸福为乐、干部苦帮以百姓满意为乐、群众苦干以脱贫致富为乐”的“三苦精神”,是白河县人民干事创业、摆脱贫困、建设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泉。新时期,我们安康市某小学将白河县“三苦精神”作为抓德育的活教材,为孩子们人生出彩奠基。
“苦”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至少有七种解释,“三苦精神”中“苦”字解释为:“有耐心地,尽力地。”少年儿童就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是,大多数孩子难以体会到生活中的“苦”与奋斗的艰辛,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不认识麦苗和韭菜,不知道落花生是长在泥土里,不知道南瓜是结在藤蔓上。作为白河县的乡村学校,抓育人活动从弘扬白河县“三苦精神”为切入点,现实意义重大。新时代,我们赋予“苦”字全新的含义: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历史追忆、一种奋斗精神、一种责任担当、一种实现理想的修炼!
.............................
(二)安康市某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现状的调查设计
1.调查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安康市某小学课外活动管理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涉及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主要是3-6年级学生,由于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为保证数据更具代表性并保证问卷的信效度,选择4-6年级部分学生;教师问卷选择了本校的42名教师。 2.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为便于本次研究,我们将聚焦于安康市某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目前的现状,利用研究工具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安康市某小学课外活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相关资料,根据人本管理理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借鉴郭丽彬《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的学生与教师问卷①,根据问卷的设计方法与原则设计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家长版)》三类问卷。
教师问卷的内容一共涉及两个层面,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等4个问题;第二个层面是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的经营,共20道题,涉及课外活动管理计划、内容,课外活动组织,开展活动频数,反馈监察机制、活动场地、设备、经费等维度;学生问卷的内容分两部分,分别是基本情况和课外活动基本情况调查,共21道题,涉及学生基本信息、课外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丰富度、设施设备等维度;家长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课外活动情况调查两个方面,共9道题,主要是对家长对于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对课外活动的相关看法。
...........................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一)计划方面的问题 ............................ 35
1.课外活动的计划尚未成文 ........................... 35
2.课外活动的内容单一性 .................... 36
四、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原因 .......................... 41
1.资金设备投入不足 ............................ 41
2.专业师资力量投入不足 .......................... 43
五、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的策略........................... 51
(一)地方政府 .......................... 51
1.加强顶层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 51
2.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扩大对外交流 ....................... 52
五、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的策略
(一)地方政府
1.加强顶层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政策在引领教育发展、规范教育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指导。在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学校课外活动管理相关的主体人员,能够明确在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这位课外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依赖于教育政策的支撑,而教育政策的实施又极大地依赖于教育政策的实施。但是,当地政府通过“拆点并校”的方式,以获得规模效益、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乡村寄宿制小学,但缺少对经费以及政策的保障,造成寄宿学生课外生活的单调。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强调了自主性和多元化,主张每个个体的进步应该是全方位和充盈的。同时,在农村寄宿学校中,住校学生也应该享有充足而全面的个人发展机会。政府有责任规范农村寄宿小学的课外活动,以解决该类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部门应当增强对乡村寄宿制小学校长工作的指导力度。为此,政府应该积极邀请相关专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定期对这些校长进行辅导,并针对其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国家也可以向乡村寄宿制学校派驻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帮助校长开展课外活动,保证校长能够在恰当的引导下完成各项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一所寄宿制学校的个案研究,对该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状况和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虽然研究时间有限,资源和个人能力也有所限制,但通过本研究,我们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研究发现,该小学在课外活动的计划、组织、激励和监督等管理环节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活动缺乏计划性、专业人员不足、激励措施不明确,以及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问题的成因分析揭示了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和学生对课外活动认知存在偏差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顶层规划,提供政策支持,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师待遇,并明确课外活动经费计划。学校建议完善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课外活动,强化对教师的管理训练、建立对学校的引导与督导机制、健全评估与奖励制度,并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
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课外活动管理的有效实施路径,包括活动内容的丰富、组织管理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建立。虽然本研究以单一学校的案例为基础,但其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策略对其他农村寄宿制小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研究对策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和优化、研究周期短、资源有限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实地考察,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课外活动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