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探讨——以山西省F县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66 论文编号:sb2024031112193051992 日期:2024-03-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论文在对山西省F县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后,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山西省F县城乡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县管校聘”政策下山西省F县教师流动人数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离均衡教育发展的目标相去甚远。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乡村教育相比较县城教育有很大差距,教师流动呈现出向城镇地区、优势学校单向流动的不合理现象,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我国为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作了许多努力,其中就包括“县管校聘”制度。2014年,教育部、人社部颁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开始尝试在县域内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县管校聘”制度的起点,2015年“县管校聘制度”首先在江浙等东部发达地区试点,2016年浙江省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取部分县区试点开展“县管校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随后2020年“县管校聘”在全国推行。2019年山西省教育厅、省编办、省人社厅等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山西全省117个县(市、区),到2020年要全部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县管校聘”是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由学校聘用,教师归属于整个教育系统而不是某个学校,定期进行区域内轮岗交流的一种制度。截至2021年,我国有26个省份正在实施“县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政策。
“县管校聘”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教师数量偏少、素质偏低,县城教师享受培训机会较多,教学资源充足,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县城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可以促使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师资、开阔视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实行“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可以促使学校间教师相互交流与学习,培养教师竞争意识,使得整个师资队伍在流动过程中得到改善,促使全县教学水平得到切实地提高。

教育论文怎么写
教育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中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已经成为造成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县域内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要推动教育发展,均衡教师配置是一大关键,“县管校聘”就是为了推动教师均衡配置而推出的改革政策。目前关于“县管校聘”的研究很多,但多数研究不够系统,有的是从政府教育部门进行研究,有的是从教师方面进行研究,没有从政策、经济、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本研究对“县管校聘”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流动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教育均衡公平理论,人才流动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等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从政府、学校和教师等方面对山西省F县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政府政策,规范制度建设;落实经济保障,减少城乡差距;优化学校管理,助力政策实施等措施,以期丰富“县管校聘”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流动有关理论,对教育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对教育理论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
第二章“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有的地区也称为“区管校聘”,是指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内,中小学学校的教师在县域范围,由地方教育部门联合其他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使教师的身份由过去归属于学校转变成为归属于整个教育系统,进而推动教师在县域不同学校内进行轮岗交流的一种政策。其中“县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涉及中小学教师的招聘、职称评定、轮岗交流、人事关系、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职能,由县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统一负责。“校聘”是指具体学校的聘用,指学校的职能仅限于合理使用教师资源,负责教师的竞聘选聘、具体工作岗位的设定、成长培训、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①。
“县管校聘”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崭新的制度,抛弃了以往的编制管理方法,即教师编制不再同学校挂钩,而改为由县委编办依据全区教育发展情况和办学规模,定期核定县教师编制总人数,对教师编制进行县统一审批,定期调整,动态管理。这一改革不仅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教师归属从学校到整个教育系统,这就是“县管校聘”政策最重要的内涵。“县管校聘”的最大目的和作用在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县城和农村师资的均衡发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2.2“县管校聘”教师流动的理论依据
2.2.1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教育系统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要素相互协作,合理均衡地分配区域内教育资源,使区域内有文化的全体人民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优质教育①。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民在当前物质教育基础上,基于现实和当前物质教育不完全、成效教育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提出的美好愿景,其根本目的当然是让所有受教育者和广大群众平等参与义务教育机会、权利等,即“平等受教育”,要求我国真正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普通学校,把每一位学生教好。
具体而言,F县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综合制定的教育政策,调整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为F县学生提供相对基本、平等的义务教育学习机会,为继续教育创造条件,从而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实施效果与教育成功率的相对均衡,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不再只是统一的义务教育,而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发展机会并能在义务教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价值挖掘和充分的培养,实现学生个性化、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义务教育均衡、科学发展的根本政治目标,也是我国始终衡量义务教育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实施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
第三章 F县“县管校聘”教师流动的现状 ........................... 19
3.1 山西省F县教育发展状况 ..................................... 19
3.1.1 山西省F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19
3.1.2 山西省F县教育发展状况 ................................ 19
第四章 F县“县管校聘”下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4.1 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 ................................ 33
4.1.1 制度问题:政策的缺位与失真 .............................. 33
4.1.2 结构问题:城乡之间发生冲突 ............................. 34
第五章 “县管校聘”下有效促进F县教师流动的策略 ........................ 43
5.1 完善政府政策,规范制度建设 ................................... 43
5.1.1 做好顶层设计,改革人事制度 ............................... 43
5.1.2 落实“县管校聘”,优化教师补偿机制 .......................... 44
第五章“县管校聘”下有效促进F县教师流动的策略
5.1完善政府政策,规范制度建设
5.1.1做好顶层设计,改革人事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对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F县“县管校聘”政策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教师聘任制”和“县管校聘”制之间的冲突,对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应该首先考虑改革人事制度,可参照日本的教师交流经验,把教师列入公务员编制。在关于如何完善教师流动制度调查中,50.89%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转变为公务员,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18.75%的教师认为应建立定期交流制度,17.86%的教师觉得应根据情况补充农村和薄弱学校的编制。12.5%的教师希望得到更多的职称、福利、晋升机会。

教育论文参考
教育论文参考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县管校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教师及校领导,由县级政府统一安排,由过去某学校的“学校人”转变为县教育体系的“系统人”,在县域内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并义务流动起来的制度,对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参与交流的意愿低,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流动政策效果不佳等,十分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全民族的头等大事,“县管校聘”下教师流动政策能否有效落实,是关系到基层教育和民生的大事。
本研究分析“县管校聘”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以山西省F县为例,通过对F县乡村教师、县城教师,学校校长的调查,从制度、结构、组织、观念等方面,探讨教师流动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流动政策的缺位与失真;城乡交流时易发生冲突;各学校利益交织影响政策实施;教师对政策认可度低下,参与积极性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政策体系不完善,城乡经济差异大,学校宣传组织管理力度不足,教师教育觉悟不高等。
基于教育均衡公平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提出促进F县教师流动的策略。论文的结论如下:为例推动F县教师的均衡发展,应该做到四点,一是完善政府政策,规范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改革人事制度,落实县管校聘,优化教师补偿机制,健全考评监督机制,实时进行跟踪,二是要落实经济保障,减少城乡教育之前的差距:要加大乡村教育投入,考虑交流教师自身需求,促使付出与收获等比,搭建城乡交流平台。三是优化学校管理,助力政策实施: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助力政策实施步伐,规范岗位流动程序,考虑教师意愿,创新管理水平,提高流动实效。四是教师提升素养,激发自身动力: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奉献精神,提高参与成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