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发展民生科技的方法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37
论文字数:22314 论文编号:sb201308091243107376 日期:2013-08-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我们这个时代是城市化的时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无论哪个国家,城市化都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一百多年,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经进入了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 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21 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同样的,科技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民生科技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在发展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高科技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展健康科技、人口科技等内容,这表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融入了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本,越来越向民生问题的方向转变。民生科技尤其凸显了“公共性”和“为人性”的特征,随着政府对民生公共事业的主导作用,逐步渗透到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就必须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方向转变,而这就需要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科技。世界城市化水平在快速提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其城市化进程必然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凭借民生科技的力量走出一条独立、自主、创新的城市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研究意义
城市——人们寻梦而创造的一种产物,就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之所以从农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的集中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密度载体。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提高,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将城市化与“人本思想”相结合,这正是民生科技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城市化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推进城市化进程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民生科技在城市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位、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围绕民生科技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科技政策目标和具体任务,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新型城市建设,为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里针对国内外关于城市化路线和民生科技投入情况加以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教授曾经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 21 世纪的两大事件。①今天,预言成为现实,同时也成为人们在谈论城市化时引论最为频繁的话语之一。实际上,这与斯蒂格利茨长期关注并介入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不无关系。他很认同中国走自己的道路,并坚持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环境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外有关城市化理论及实证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与城市化实践同步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学者建构的理论模型,例如刘易斯的古典人口城市化模型、英国学者 L.范登堡在《欧洲城市兴衰研究》中建立的“城市发展阶段学说”等等。
关于民生科技,国外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大多的研究成果是科技与人类、社会、环境的作用关系,但随着“人本思想”的深化,西方国家每一项科技政策的制定和举措无一不是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德国在 2005 年初针对科技部提出未来 5-10 年的战略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将科技植根人民的生活。欧盟提出以民生科技为支撑,为公民和全社会服务的科技政策作向导,“以人为本,使科技进步真正能为公民和全社会服务”是其重要战略思想之一。
其主要指导思想中与民生有关的内容包括:以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障人民健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徘徊到加速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波动起伏、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速度明显加快,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势头。近二十年来,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重点,城市发展处于转型期,城市化的动力主体趋于多元化,研究的层次有所提高,内容越来越广泛,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如何权衡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人口流动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城市化建设和民生科技发展概述..................6
(一)城市化释义...................6
(二)民生科技的内涵.......................9
三、民生科技发展现状及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12
(一)我国民生科技的发展现状..................12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4
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民生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17
(一)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17
(二)加快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1
(三)关注民生、多措并举,努力建设和美城市.................24
 
结论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人忽略了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发挥民生科技在城市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或多个价值观成为主导价值观,它们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和理想信仰。当今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它的内涵是:和谐中求发展、促发展,发展依赖和谐、发展为了和谐。
民生科技作为服务于人的科技,目的就是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将这样一种主导价值观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可持续发展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下,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同性;在科学发展观下新技术革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性。所以,民众对民生问题和民生科技的认识能力,在不同层面影响了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民生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民生科技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童天湘.《高科技的社会意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
[2] 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3] 杨立勋.《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战略》[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4] 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年版.
[5] 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6]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版.
[7] 蔡禾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8] 方心清,王毅杰.《现代生活方式前沿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
[9] 王雅林,董鸿杨.《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吕乃基.《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