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科技传播成为公众理解及参与科学的重要途径。而新媒体的出现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捷径,以其独有的优势加强了科技传播的效果,促进了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论文的选题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媒体是当代科技知识最重要、最便捷的传播渠道。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频繁交流与合作。在不同种类的新媒体中,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迅猛,以其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给科技传播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媒介在全球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科技传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快速发展,不仅使我们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对象有了深层次的改变,而且开启了新的科学技术景观,把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新媒体与科技传播不只是理论问题,也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新媒体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现实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高科技产品,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
互联网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改变了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缩短了人们传递信息的距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出非常大的贡献。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传播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科技传播的效果。互联网是新媒体技术中的领头羊,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科学文化信息库。互联网丰富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多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接收科学知识,这不但促进了科技信息的流通、增加了流通方式,而且为人们创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同时,公众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流通过程,各种新媒体的优越性及先进性由此展现出来:超强的现实感氛围、良好的传播环境等。互联网的全方位传播,使公众更容易接受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新媒体的有效应用使科技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也让公众更容易理解科学技术。其次,有助于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当代新媒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并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纠正了部分公众的价值观。新媒体使科技传播更为便捷、更为广泛,它能使科技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绽放科学精神的光彩。
新媒体带来的多种科技传播的方式,更符合人们的人文需求,能有效促进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甚至深入到我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有助于塑造科技人文一体的社会价值导向。最后,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每一次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结果都是以后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科学家牛顿讲,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新媒体的出现,为科学技术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提高了科技传播的发展速度。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历经传播、吸收、继承,进而发展完善,最后进行再传播过程。科学技术本身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自我更新,从而获得发展。新媒体使这个过程更加完善,使科技信息更加精准,让科学技术在不断上升中完成自我改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对于科学的认识在不断变化,科学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改变,科技传播随之与时俱进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科技传播的过程由单一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其对科技传播的牵制力日益增强。因此,对新媒体技术及科技传播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在国外,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 40 年前,1967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网技术研究所所长 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他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 EVR(电子录像 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的商品计划中,第一次提到了“新媒体”一词。随后,1969 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 E·罗斯托(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中也多次的提到了新媒体一词。①从此之后,“新媒体”在美国开始流行并且扩展到全世界。
新媒体在世界上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科技传播方式,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促进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提升。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理论,针对其学科定位的问题,许多国外专家将其归入传播学领域,突出其“实用性”特征,当中缺乏新媒体实际的应用成果和新媒体融入科技传播的具体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新媒体技术及科技传播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学者们分别研究了新媒体和科技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对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影响的研究,蒋宏在 2008年发表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一文中阐述了新媒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传播形式。刘涛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年发表了《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探究》一文,文中谈论了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尤其针对消极作用,刘涛认为,新媒体技术对科技传播最重要的负面影响是运用新媒体进行科技传
一、新媒体及其在科技传播中的应用.............5
(一)科技传播.................5
(二)新媒体的界定和分类...................7
(三)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应用..................9
二、新媒体对科技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13
(一)新媒体带来新的科技传播路径...............13
(二)新媒体为科技传播带来积极的社会功能.............15
(三)我国新媒体技术促进科技传播的案例分析............17
三、新媒体为科技传播带来的挑战和不利影响................19
(一)新媒体自身的局限性为科技传播带来困难.................19
(二)新媒体使科技传播途径面临新的挑战...............21
(三)新媒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伪科学现象.................23
四、新媒体背景下发展科技传播的对策研究...............27
(一)加强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建设...........27
(二)完善新媒体传播系统.............29
(三)提高新媒体科技传播功效的途径.............31
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几章的论述,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新形势的科技传播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科技传播成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由于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媒介技术方面还是媒体自身的影响方面,都在改变着科技传播的进程,所以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传播不可以固守自己原有的传播模式,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发起自身的变革。
第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为科技传播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由于新媒体自身原因产生的影响,还有由于人们本身的科学素养导致对新媒体的使用不当,包括一些伪科学现象的出现、对科技传播体制的变革等等,都是这个领域内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在提出众多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本文针对细节分析了发展新媒体科技传播的对策,开拓了科技传播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
[4]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年.
[5]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年.
[6]黄时进.科学传播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年.
[7]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年.
[8]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编写组.科学技术普及概论[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9]胡钰.科技新闻传播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年.
[10]王玉仓.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