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论文选题来源
本文选题来源于导师所承担“青海省大场地区金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研究”,该项目为2010年《青海大场地区金矿整装勘查》项目中的子项目研究专题之一。
1.2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论文的选题依据
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手段,有着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和局限性等特点(梅安新,2001 ),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与应用、环境监测与评价、区域分析与规划和全球宏观研究等方面。在资源调查与应用方面,遥感技术不仅能从宏观上反映区域内各级断裂构造特征、识别岩性地层,同时对具体的矿化烛变岩石信息也有不同程度的光谱异常显示,因此,遥感为矿产资源调查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大场金矿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属北巴颜疼拉盆地范围。该矿床自1997年发现以来关于该矿床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于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也错综复杂尚未取得统一明确的认识,矿床所处地区海拔较高、地质构造复杂,同时目前指导找矿的方法仅有地球化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相对找矿来说野外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在找矿方向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对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规模做出进一步的查明,为避免矿床的特殊地质环境,同时利用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优势,故选择从矿床的遥感地质特征出发,在矿床现有的规模基础上,通过遥感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体,提取与矿床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同时结合野外验证及将化探异常信息与烛变信息叠合,最终对找矿方向做出指导。
1.2.2论文的研究意义
大场金矿属北巴颜塔拉盆地范围,在上世纪该区地质找矿主要以寻找砂金矿为目标。直到1997年,在甘肃、四川等与青海省相邻的三叠纪复理石建造盆地中相继发现岩金矿后,青海省终于也在大场地区发现了岩金矿床,并从2001年以来大场岩金找矿获得重大突破,截止2007年,矿床规模已达超大型。就目前有关大场金矿床研究程度而言,金矿床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由于基础地质工作时间跨度大、技术手段受科技水平限制,导致金矿床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同时对于该区而言,前期的总体研究工作较少,仅有地质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对矿床基本地质做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部分认识,但总体是建立在基础地质上的,其广度、深度均偏低,尚没有一个对矿床系统的、全面及综合性的研究和认识,并且有关矿床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勘查模型等总体认识不清。综合考虑以上几方面内容,因此,通过遥感地质特征进行找矿指导,不仅避免当前单一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指导找矿及研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同时在人力和物力也做出了很大的节省。因此,通过遥感地质特征来指导找矿,既能丰富金矿成矿理论,不仅有助于提高该区地质认识水平,同时也能为大场金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甚至对东昆企地区的金矿勘查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遥感地质找矿发展简史
最早使用“遥感” 一词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局的艾弗林?普鲁伊特(Evelyn. L Pruitt, 1960 )。1961 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和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 Research Council)的赞助下,欲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威罗?兰(Willow. Run)实验室召开了 “环境遥感国际讨论会”,此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经历了其前三个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航天遥感发展阶段,由于遥感技术的其本身所具有着直观、快捷及在人力、物力上的节省等优势,所以其已经长久的应用在地质找矿中,同时期也称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方法,与化探找矿,物探找矿及其他找矿方法一样,有着其特有的优势及不可替代的方面,所以在今年来,遥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地质找矿。提取遥感影像中的信息是遥感技术应用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取遥感信息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比如为了使遥感影像与实际地物更加匹配,所采用的几何校正,福射校正等技术;为了使遥感影像的分别率更加精准,同时能凸显出研究区所要提取地物的信息所采用的波段运算法、主成分分析法、IHS变换、图像掩膜、边缘提取、滤波处理等方法,同时为了达到更加完美的遥感影像,在现代科技水平的支撑下,釆用了多方法处理遥感影像,从而达到多方面提取遥感影像信息,实现了多方法的验证和纠正的功能。遥感找矿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仅限于目视解译非数字化黑白的影像照片,所以在影像本身所涵盖的信息和解译的精度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4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1-12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2-14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4-22
2.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4-15
2.1.1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概况 ..................14-15
2.1.2 自然地理概况 ..................15
2.2 区域地质背景 ..................15-18
2.3 大场主矿区地质特征 ..................18-22
2.3.1 大场主矿区地层特征 ..................18-20
2.3.2 研究区构造 ..................20-21
2.3.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21-22
第三章 大场金矿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22-31
3.1 大场金矿遥感数据源选择 ..................22-24
3.2 大场金矿遥感数据波段选择 ..................24-26
3.3 大场主矿区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26-27
3.4 大场主矿区遥感图像光谱信息增强 ..................27-29
3.5 大场主矿区遥感影像融合 ..................29-30
3.6 子区切取 ..................30-31
第四章 研究区遥感影像特征分析及地质解译 ..................31-45
4.1 遥感影像地质解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1-32
4.1.1 解译原则 ..................31-32
4.1.2 解译方法 ..................32
4.2 地层特征 ..................32-35
4.3 线性构造特征 ..................35-38
4.3.1 线性构造的解译标志 ..................36-37
4.3.2 线性构造的解译结果 ..................37-38
4.4 研究区蚀变信息解译及提取 ..................38-45
第五章 研究区内典型矿床遥感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45-66
5.1 典型矿床遥感地质特征 ..................45-54
5.1.1 大场金矿床 ..................45-49
5.1.2 加给陇洼金矿床 ..................49-52
5.1.3 扎家同哪金矿床 ..................52-54
5.2 成矿预测 ..................54-66
5.2.1 遥感蚀变与构造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叠加 ............55-57
5.2.2 成矿远景区圈定..................57-59
5.2.3 远景区分析 ..................59-66
主要认识和结论
本次论文的研究主要认识和结论有以下几方面:
(1)在通过对研究区收集到的遥感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即波段选择、几何校正、光谱信息增强、波段运算、影像融合、子区窃取等一系列工作总结发现,研究区的最优的ETM-TM波段组合为TM743,并且通过波段运算分别对研究区进行了4/2. 5-7. 5/4. 7/5和4/2. 5-7. 5-3. 71F比值运算合成图,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分辨率提高了,信息量变丰富了,同时也突出了研究区的矿化蚀变特征,为遥感影像的解译做好了前提工作。
(2)在研究区遥感影像计算机处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和信息提取。本次信息的解译工作主要对地层、构造和蚀变信息的解译,主要是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的原则,进行了目视解译。经解译提取,分iu获得研究区蚀变信息解译成果图1幅,地层解译成图1幅和研究区构造解译成果图1幅,其中蚀变信息成果图包含了 105条蚀变带。
(3)对研究区内的典型矿床,大场金矿床、加给垄洼矿床、扎加同那矿床进行了遥感影像的地质特征验证分析,分别从矿床的构造、地层、矿床、矿体、矿石及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特征,最终与解译出的矿床遥感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验证。此项工作不仅对研究区的遥感信息进行了查证,同时也总结了研究区典型矿床的遥感特征。
青海省大场主矿区遥感图像特征与地质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26
Tag:
相关计算机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