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0. 1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传播这一重要环节。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科学传播活动究竟有哪些主体因素参与其中,较之传统科学传播主体,现代科学传播主体特点是什么,这些不同的主体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并目_深入分析了我国现实社会中科学传播各主体的责任缺失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与其应然状态的差异,探索其根源;进一步提出强化科学传播主体责任意识、发挥科学传播主体现实社会作用的可能措施。我们认为:科学传播活动中科学家是一个重要角色,他们研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使科学知识显化、使这些知识为他人所认知的过程,因而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科学传播的过程,科学家之为科学传播的当然主体是由科学研究的本质所决定的,因而可以说在整个科学传播活动中科学家承担着“第一发球员”的重任。当然,“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做主”。针对科学传播,政府是其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制定科学传播规划并建立发展机制,保障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在此意义上,政府亦应成为科学传播的责任主体。再者,科学传播离不开大众媒体,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忽略了媒体的主体性作用,最多只是将大众传媒当作科学传播的一个中介,当作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而非主体性因素,事实上,媒体要传播科学首先必须理解科学,而媒介技术的改进、媒体自身独立性的增强都是其主体性的体现。另外,独立的科技团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等非政府组织在整个社会的科学传播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作为主体的职责也不容忽视,值得深入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各主体责任的缺失和主体功能的弱化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政府制定科学传播规则但并不能保证规则的执行、科学家只注重研究不注重传播以及科学界与传媒界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鸿沟”等等。我们将在尽量丰富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这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功能的最佳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各类主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使科学技术知识社会化、公众化,加快其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从而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公众需要科学,科学也需要公众,而科学传播正是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科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科学传播有助于发展科技,有助于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科学传播更利于社会成员科技意识的提高、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科技氛围的形成。
科学传播主体站在科学传播实践活动的最前端,具有重要的地位,主体较强的传播能力、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有利于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因此,主体不仅要有丰富的传播知识、灵活的传播技巧、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解力和创造力,更要明确其作为传播者的责任意识,善于把最新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科学信息和方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社会公众。
另外,因为科学传播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意识到其作为主体的重要作用,只有政府的大力主导、科学共同体的主动传播、媒体的“二次”传播、公众的积极响应,才能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术应用的推广最终成为可能,使科学传播主体的综合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科学传播主体的研究为科学传播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的研究,有助于明晰科学传播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和作用,使人们完整理解并把握科学传播活动中关乎主体层面的各种问题,并对不同科学传播主体现实作用的发挥提供方法论指导。
0.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了科学传播主体的新概念。有学者把一次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分为了始主体与终主体,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同的是,随着一次传播过程的结束,始主体和终主体的角色或相互更换,或相互渗透,从而推动了科学传播系统的有序化,并目_促使了传播过程的连续进行。已有的研究肯定了新主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原有主体行为的演变。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刘华杰教授在《科学传播系统下的科普事业》一文中提出了一阶科学传播和二阶科学传播的概念。一阶和二阶传播这两个概念,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阶传播是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相关,二阶传播与层次的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相关。后者比前者更强调对科学本性及其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弱化了对科技知识本身的关注。在二阶科学传播过程中,必然涉及反科学与伪科学问题。关于科学传播系统,刘华杰教授曾经提出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图示表示为五主体模型.
第二章 科学传播主体...............20-26
2.1 科学传播主体责任............... 20-21
2.2 科学传播各主体的............... 21-26
2.2.1 国家政府部门作............... 21
2.2.2 科学传播是科学家...............21-23
2.2.3 媒介工作者作为...............23-24
2.2.4 科技团体、大学............... 24-26
第三章 科学传播主体责任缺失............... 26-34
3.1 政府主体责任缺失及...............26
3.2 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 26-29
3.2.1 科学家在科学传............... 27
3.2.2 科学家作为科学............... 27-29
3.3 媒介工作者在科学传播中............... 29-32
3.3.1 媒介工作者在科技............... 29-30
3.3.2 媒介工作者在科学............... 30-32
3.4 非政府组织在科学传播............... 32-34
第四章 科学传播主体责任强化............... 34-44
4.1 强化科学传播各主体............... 34-38
4.1.1 政府主体责任强............... 34-35
4.1.2 科学家主体责任............... 35-36
4.1.3 媒体主体责任强............... 36-37
4.1.4 非政府组织主体责任............... 37-38
4.2 加强科学传播各主体以及............... 38-44
4.2.1 加强政府对其它科学............... 38-39
4.2.2 加强科学家主体与............... 39
4.2.3 加强受众对科学传播............... 39-40
4.2.4 加强科学传播主体............... 40-44
结论
科学传播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的,它源于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并造福于人类,它的发展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科离不开科学传播这一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的最前端,具有重要的地位。主体较强的传播能力科学传播主体站在科学传播、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有利于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意识到科学传播主体的重要作用,只有政府的大力主导、科学共同体的主动传播、媒体的“二次”传播、公众的积极响应,才能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术应用的推广最终成为可能,使科学传播主体的综合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科学传播主体的研究为科学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的研究,有助于明晰科学传播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功能作用,使人们完整理解并把握科学传播活动中关乎主体层面的各种问题,并对不同科学传播主体现实作用的发挥提方法论指导。
具体来说,研究科学传播主体,首先必须加强对科学传播概念的理解。科学传播有助于发展科技,有助于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科学传播更有利于社会成员科技意识的提高、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科技氛围的形成。本文从科学传播的概念入手,谈论了科学传播的基本含义、活动要素及简要历史,接着探讨了科学传播主体的含义,主体有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求,主体是科学信息的发出者,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科学传播主体的四大类型分别是:作为科学传播政策制定者的政府部门机构和相关工作者、作为科技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科学家团体、社会各类传播系统中从事科技信息采集、制作和编辑工作的媒介工作人员,如科技记者、编辑等,以及科技团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等非政府组织。较之传统主体,现代科学传播主体的新特点是:由传统主体的单一化、简单化向现代主体的多兀化、复杂化发展;由早期科普阶段主体的非职业化向现代科学传播主体的职业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媒体所仅仅具有的中介作用向现代媒体更强大的主体作用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