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技术在石漠化调查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uzhiqin 点击次数:121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209241634043108 日期:2012-09-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 章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石漠化指在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的湿润和半湿润的环境气候条件下,在岩溶地貌环境非常发育的背景下,加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从而使地表所覆盖的植被遭受一定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使该区域基岩大面积、大范围的裸露,砾石堆积等的土地退化现象,石化现象是岩溶石山地区土地退化、自然环境恶劣的极端形式。遥感技术作为地质调查的新手段,具有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获取信息的速度快、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点。其具有极强实时性和动态性更是传统的地质环境调查和研究方法所难以比拟的,因此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石漠化调查研究等领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上植被、岩石、水体、建筑物等不同地物特征快速、高效、大范围提取出石漠化信息,根据不同时段对同一区域影像上反映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时空演变信息。结合常规调查方法,遥感技术调查可以对研究区内石漠化程度、成因机理、发展趋势及危害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为决策者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为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在后续的跟踪过程中,还可依据持续的遥感影像的监测,结合野外踏勘,监督当地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情况,从而指导验证石漠化地质环境灾害的控制情况。碳酸盐岩在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分布广泛,且连片出现,粤、桂、滇、黔、川、渝、湘、鄂等8 个省(市、自治区)行政面积约191 万km2,其中岩溶石山面积约53万km。该区域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具有非常丰富的土地、矿产、森林、旅游等自然资源,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该区域石漠化、水土流失、旱涝及各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尤其是该区域石漠化的日益严重,已极大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并开始影响到珠江、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防洪减灾工作。因此,中央在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了“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要求。

 

第2 章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广西忻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珠江水系主干流红水河下游,东临柳江市、兴宾区南接合山市、兴宾区、上林县,西依马山县、都安县,北连宜州市

 

2.1.2研究区地貌类型

忻城县是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在西南地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平原、低阶地、低丘、中丘、高丘、浅切割低山6 种类型。境内峰峦连绵,山高谷深,岩石裸露,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以侵蚀溶蚀峰丛石林为主,间有土山丘陵交错分布,海拔200.0~888.0m,最高点是西部的弄霞山,海拔高度达到了888.0 米。
 

2.1.3气候特点

忻城县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了1350.3h,无霜期为335.0d。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20.7℃,大于10℃积温达到6688.2℃。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年均降雨量为1500.0mm,年均暴雨日数5.0d,最大降雨强度58.1mm/h。干湿季分明,年均蒸发量1543.0mm,干旱日数150.0d,干旱指数1.03。
 

2.1.4土壤及植被分布

忻城县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硅质灰岩、砂岩、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而成。主要土类有红壤、石灰土和冲积土。

(1)红壤:土岭区土壤多是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多分布在海拔500.0m以下的土山丘陵或低山下部,土层深厚,一般厚度0.8~1.5m,较肥沃、潮湿、稍松,块状或核状结构,呈酸性,pH4.5~6.0;

(2)石灰土:石山土壤多是由碳酸盐岩溶蚀残余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土壤含碳酸盐,富含钙质,质地较粘重,多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6.6~8.5,土层较浅,一般厚度0.5~0.8m;

 

 

第3 章遥感数据源选择及预处理.......................................... 11

3.1 遥感数据源选择........................................................................................... 11

3.2 数据预处理..................................................................................................... 12

3.3 遥感数据的质量评述.............................................................................................. 19

第4 章碳酸盐岩的解译标志及分布........................................ 20

4.1 碳酸盐岩的分类............................................................................................. 20

4.2 碳酸盐岩的遥感解译标志............................................................................................ 21

4.3 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 25

第5 章石漠化遥感调查及分布特征........................................ 28

5.1 石漠化的遥感解译标志.................................................................................... 28

5.2 石漠化信息的自动提取..................................................................................... 31

5.3 石漠化现状遥感调查研究.............................................................................. 34

第6 章石漠化成因分析.................................................. 38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2008 年02B 卫星数据进行解译和信息提取,得出石漠化遥感调查现状分布情况。此次研究未对以原有基于2000 年数据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还没有完成该地区石漠化演变分析研究,今后将根据需要对该区域上一轮大调查中石漠化分布进行对比,形成演变分析结论。同时,此次未根据石漠化现状分布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还不能针对现有石漠化现状调查情况提出系统的治理方案,今后要继续深入分析石漠化分布和演变的原因,提出具体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为当地综合治理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快速、高效的动态监测是综合治理监测和验证的保证,后续继续加大遥感数据源、数据处理方法和自动提取手段的研究,建立快速、准确、系统的提取方式,为当地和整个岩溶山石地区石漠化调查和综合治理提供支持。这也是遥感技术石漠化调查和演变分析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