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和NAS交融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描绘与完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w.sblunwen.com 点击次数:132
论文字数:30000 论文编号:sb201208202317162368 日期:2012-08-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逐步发展,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量和数据存储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在对人规模数据和不可损失资料及不可中断业务处理的行业、机构的保护需求,容灾备份系统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如何为海量数据备份提供一个高可靠、易扩展、易管理的数据存储备份环境,以满足长期的数据备份需求,是设计容灾备份系统的关键。研究背景与意义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和部门正常开展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保障。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各类数据资源是实施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源,也是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无线电管理过程中数字化信息的产生及存储需求日益增加,同时这些数字化信息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强。因此,数据安全就成为无线电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为了确保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在重大灾害、局部战争等条件下,系统能迅速恢复正常使用,建设无线电管理信息容灾备份系统,有利于保障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无线电业务的连续性,稳定性。河南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以下简称备份中心),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级专业的数据备份中心,目前承担着国家中心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任务。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全国无线电管理网络、全国无线电管理数据库和全国无线电管理应用系统等三部分组成的大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全国无线电管理网络系统由国家、31个省(区、市)及派出机构等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租用电信部门的2M专线等方式三级广域互连而成。广域网组网图如下图1-1所示:全国无线电管理数据库中包含了无线电管理所需的各类数据,如:台站数据、天线数据、地理数据、频率数据、设备数据、监测数据、公文数据等。目前数据量为SSOG,预计5年内的数据量将达到4T。

        全国无线电管理应用系统包括无线电管理业务系统(如:频率台站管理系统、设备检测管理系统、天馈线数据库管理系统、频率资源管理系统、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监测管理系统、自动检测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子系统。随着全国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的不断改进,业务应用的不断扩展以及网络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确保容灾备份网络的高度可用和高性能,己经成为一个巫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备份中心构建出具有高度安全性、灵活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的网络存储备份系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2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今,存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与很多关键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数据库、网络、集群系统、嵌入式系统。从总体上看,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三个:直接连接存储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和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系统由磁盘阵列、互连和网络子系统、存储管理软件三大部分

 

 

                      参考文献
[1]韩德志,谢长生,李怀阳.存储备份技术探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6)
[2]李铁.基于SAN的存储管理新技术的实现与研究田].西北工业大学,2005
[3] Isra9l.larael,  R.K.Foster.  A.W.  Evolutionary  Path  to  Network  StorageManagement[C] .In USENIX Winter'91,Dallas, TX, USENIX, 1991,185一197
[4] Building a Storage Area Network[EB/OL], h[5] Richard Barder, Paul Massiglia.存储区域网络精华—深入理解SAN[M].舒 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04
[6]杨浩谰,黄开莉,存储区域网技术研究阴.通信技术,2005,143
[7] Marc  Farley.  SAN存储区域网络网.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6-301
[8]胡风华,游智勇,李悟.存储系统中的Snapshot技术研究阴.计算机工程与用,2004,1
[9] "File Sharing of a LAN at the Speed of a SAN”Statutis. Christopher. StorageManagement Solutions V4[M], 2002.62-66
[10]刘建.两种网络存储技术的对比团.电子科技,2002,(11)
[11]罗金平,汪东,方兴.IP SAN权威指南:存储区域网络中的iSCSI, iFCP和FCIP 协议【叫.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3
[12]刘朝斌等.虚拟存储化关键技术及其实现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5
[13]傅湘林,谢长生,一种融合NAS和SAN技术的存储网络系统明.计算机科 学,2003 (30)
[14]连一峰.灾难恢复规划(第三版)【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1-67
[15]马淑桂.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容灾备份闭.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1
[16]刘军,舒静.容灾备份及其等级和技术研究闭.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1
[17]韩德志,汪洋,李怀阳.远程备份及关键技术研究团.计算机工程,2004,22
[18]谢元贞.数据备份技术[[J1.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3:55-56.
[19)詹弘.浅析网络数据的备份与恢复闭.山西电力,2002,6:46-49.
[20]刘惠敏.数据备份策略分析阴.福建电脑.2007,8
[2 I ]刘茂诚,刘展,袁海兰,时盛堂.数据备份系统的关键参数估计[[J)计算机工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1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4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16 
第2章 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技术 16-32 
    2.1 系统容灾技术 16-22 
        2.1.1 容灾备份概述 16-17 
        2.1.2 容灾等级的划分 17-20 
        2.1.3 数据远程复制技术的选择 20-22 
    2.2 数据备份技术 22-31 
        2.2.1 数据备份的定义和类型 22-26 
        2.2.2 数据备份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26-30 
        2.2.3 数据备份的性能影响因素 30-31 
    2.3 本章小结 31-32 
第3章 网络存储技术 32-44 
    3.1 存储技术的分类 32-33 
    3.2 DAS 33-35 
    3.3 NAS 35-37 
    3.4 SAN 37-40 
    3.5 DAS、NAS、SAN比较 40-43 
    3.6 本章小结 43-44 
第4章 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44-70 
    4.1 需求分析和技术产品调研 44-51 
        4.1.1 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现状 44-46 
        4.1.2 备份中心业务需求分析 46-47 
        4.1.3 SAN和NAS融合技术分析 47-48 
        4.1.4 存储备份产品调研 48-51 
    4.2 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51-52 
        4.2.1 方案建设目标 51 
        4.2.2 方案设计原则 51-52 
    4.3 容灾备份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 52-61 
        4.3.1 总体方案概述 52-54 
        4.3.2 业务应用备份服务器的配置 54-55 
        4.3.3 数据存储备份平台的构建 55-58 
        4.3.4 方案实施过程 58-61 
    4.4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61-69 
        4.4.1 SAN/NAS网络运行情况 61-64 
        4.4.2 存储备份情况 64-65 
        4.4.3 实际容灾应用效果 65-69 
    4.5 本章小结 69-70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70-72 
    5.1 总结 70 
    5.2 下一步工作 70-72 
参考文献 72-7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