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摩擦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966 论文编号:sb2024070117563552576 日期:2024-07-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企业出口贸易进行测度,用企业出口贸易额衡量其出口规模,使用需求残差法测度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信息摩擦方面,本文借鉴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设定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体系,结合信息摩擦的定义和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在保留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获取与技术改造、人力资源等新指标,最终形成一套信息摩擦综合指标体系。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9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①阐述了数字技术对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影响,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法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搜索到各式各样的商品或者服务。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市场萎缩、大国博弈加剧等诸多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前景依然黯淡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引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了进出口贸易,不利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正确认识并充分理解贸易摩擦的实质和演变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信息化时代,关税壁垒和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企业的保护作用不断减弱,而信息摩擦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在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屡次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经济参考报》,商务部科技司组织的调查显示,36%的公司在突破新的贸易壁垒时的最大障碍是“信息不灵通,不知道对方的贸易标准和规定已经改变”。很多企业不熟悉出口目的国的政策规定、产品认证、技术标准以及市场变化等信息,因此在出口时产生信息摩擦的风险较大(陈乐天,2005)。因此,贸易主体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行为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Cristea,2011;Harris,1995)。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输成本、关税政策、许可证等国际商品贸易中的直接摩擦所带来的冲击在不断减弱,国际贸易更加依靠信息的传播和贸易双方的交流,若贸易双方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不充分,则在宗教信仰、制度背景、家庭关系和语言等方面易引起贸易摩擦,这类间接的贸易摩擦是企业出口贸易发展受挫的重要原因,其对国际贸易与市场整合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比直接摩擦更大(Anderson,Eric,2004;Head,Mayer,2013)。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2.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类:
(1)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通过规范分析明确信息摩擦的定义,使用国家统计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国家邮政局和中国统计年鉴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数据构建信息摩擦指标体系,通过逻辑推演、数理推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信息摩擦对企业出口规模和贸易质量的影响机制;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使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对于信息摩擦对企业出口规模和贸易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信息摩擦进行定性分析,明确信息摩擦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通过数据整合与多角度的现状梳理分析我国信息摩擦程度和出口贸易的现状。定量分析:由于信息摩擦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难以直接观测,因此本文借鉴国际权威的信息化衡量指标体系,综合信息摩擦的定义及各省份间的特点,保留重要指标的同时引入新指标,构建了信息摩擦综合指标体系;用Khandelwal et al(2013)的方法衡量企业出口质量,综合考虑企业出口的价格和数量。在将信息摩擦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定量分析后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信息摩擦对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的影响。
(3)计量方法。本文使用面板数据的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为了解决模型的稳健性问题,通过对核心变量进行5%水平的双边截尾和改变核心变量测算方法,剔除异常值和测算误差对于回归结果的影响;为了解决模型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通过将样本进行分组,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所处行业将样本进行分类,更为全面的分析信息摩擦对于企业出口规模和贸易质量的影响。
.....................
2文献综述
2.1信息摩擦的研究进展
2.1.1信息摩擦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信息摩擦在国际贸易领域是指企业进行贸易决策前为了搜索价格信息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该概念最早是由McCall(1970)和Mortensen(1970)在一种求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模型在具有不同生产者的多区域贸易模型中嵌入序贯搜索过程,使各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并出售同一产品。厂商在生产和销售中会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当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存在利润差异时,厂商需要在本地销售和搜寻异地更高的价格中做出决策。搜寻更高价格的市场需要支付额外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通信基础设施成本等在搜索前支付的用于搜集市场信息促进销售的成本,可变成本受搜索概率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共同的宗教信仰、制度背景、家庭关系、语言环境等。
信息摩擦发生在搜寻价格信息的过程中(Jensen,2007;Aker,2010;Goyal,2010)。传统的贸易成本直接发生在出口过程中,而信息摩擦则在出口前通过生产者的信息搜索过程来影响价格。国际上已有学者对信息摩擦的定义进行扩展,Allen(2014)将信息摩擦定义为搜索的固定费用与搜索概率,产品出口比例由固定搜索费用、以当地价格计算的搜索价值、土地所有权的分配三种要素决定,研究发现贸易流量更多地取决于信息摩擦,而非运输成本。可见在信息化时代,地理距离已经不再是阻碍贸易的唯一因素,信息摩擦逐渐发挥了关键作用。Steinwender(2014)将信息摩擦理解为延迟信息、瞬时信息与完美预测的差值,文章以19世纪英美两国贸易信息传递为例,阐述了信息摩擦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铺设跨大西洋电缆后使得信息传递的时间由1-2周减少到1天内,可见信息摩擦对贸易成本和出口行为的重要影响,由此作者将信息摩擦引入贸易模型中,研究其对贸易流、价格和福利的影响。
..............................
2.2企业出口贸易的研究进展
2.2.1企业出口贸易的衡量方法
企业出口贸易通常从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是出口贸易的“量”,即出口规模或出口销售额,二是出口贸易的“质”,即贸易质量或出口产品质量。
出口规模一般指企业的出口销售额,现有文献中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对出口规模的影响,通常会用出口销售额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代表出口规模。出口规模是在“量”上衡量出口贸易的水平,而当我国贸易发展处于瓶颈期时,出口贸易的“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度量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一种直接的方法是将产品价格作为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Schott,2004;Hallak,2006),国内早期的研究大多用产品技术复杂度(杨汝岱、姚洋,2008)、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殷德生,2011;李坤望等,2013)等指标衡量出口产品质量。但是产品价格、技术复杂度还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Khandelwal,2010),不能完全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因此,近年来不少文献提出了测度出口产品质量的新方法,Khandelwal(2010)采用嵌套Logit方法测度美国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Hallak&Schott(2011)把出口价格分为与产品质量不相关的部分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部分,以此为基础研究各因素对一个国家出口产品净贸易规模的影响。目前学术研究中使用较广泛的是Khandelwal et al(2013)提出的需求信息回归推断法,该方法假设在既定的产品出口价格下,出口数量越多则该产品的出口质量水平越高。
........................
3 信息摩擦和企业出口贸易的测度与分析 ............................ 15
3.1 企业出口贸易的测度与现状分析 .................. 15
3.1.1 企业出口规模的测度 ............................. 15
3.1.2 企业出口质量的测度 ................................. 15 
4 信息摩擦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基础 ................... 31
4.1 消费者行为 ..................................... 31
4.2 生产者行为 ................................. 32
4.3 产品出口与决策 ............................. 33
5 信息摩擦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 35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35
5.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36
5.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37 
5信息摩擦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5.2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企业生产和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统计整理而得,包含了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覆盖我国超过40个大类、90多个种类和600多个小类的企业,共收录30多万家企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95%,数据量充足且具有代表性。企业出口额、贸易方式等数据来源于海关数据库,首先将月度数据加总到年度数据,将HS8位编码的产品加总到HS6位编码的产品,并剔除贸易状态为进口的样本。
目前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匹配,二是按照邮编-电话号码后七位进行匹配。为了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首先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匹配,之后再用邮编-电话号码后七位的方法对上一步未匹配成功的数据进行匹配。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6结论和对策建议
6.1结论
通过上文多角度的分析,本文认为信息摩擦会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我国信息摩擦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信息摩擦综合指数来看,2009年以来我国信息摩擦程度不断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及“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等政策支持,同时“互联网+”、电子商务、银联卡等应用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更加便利和快捷,也使得信息摩擦进一步缩小。
第二,我国信息摩擦程度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省份信息摩擦程度较小,信息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信息摩擦程度整体上都较高,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摩擦中所包含的搜寻摩擦和信息不对称也和信息摩擦综合指数有一致的结论。虽然西部地区各省份的信息摩擦程度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异,西部省份过去信息摩擦程度起点较高、指标基数大,从而使得其信息摩擦指数下降速度较快。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西部地区信息摩擦程度的降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第三,信息摩擦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有阻碍作用,且存在地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本文基于2009-2013年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31个省份的信息摩擦程度与企业对外贸易的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均呈负相关。信息摩擦指数每提升1,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将下降0.396,企业出口规模将下降66.5%。其中东部地区的信息摩擦指数对企业的出口规模及出口产品质量的负向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喀什内陆港的潜力分析(全文)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