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699 论文编号:sb2024040710445952152 日期:2024-04-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测算研究的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中国应当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地完善减排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流入清洁行业是以推动建立良性、绿色、可持续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探索实现经济社会与低碳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的本质选择。2021年11月13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会议(COP26)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协定》,在这一历史性协议中全球各国决议勠力同心争取在2030年前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同时就“逐步减少煤炭使用”达成共识。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追求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准则。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统筹经济、社会、能源、资源的协同解决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资源环境问题,制定了分阶段减排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的时间区间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调整的关键期,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时期,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还在不断攀升。这意味着中国完成深度碳减排的时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更加紧迫。然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地位,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为56.82% ,虽然煤炭消费比重下降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期内能源消费结构很难实现根本性转变,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并呈增长趋势的事实使得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的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探索经济社会低碳协同发展路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下,基于碳排放系数原理构建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测算模型,并将测算结果从总量、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然后综合采用SDA结构分解分析的4种算法得出影响外资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及作用大小及方向。具体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现有文献局限于研究外资流入对环境产生的效应,主要以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污染天堂”假说和“污染光环”假说等角度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或是侧重于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隐含碳的相关研究,却没有考虑过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引致的碳排放,即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本文试图转换角度揭示中国外资碳足迹的现状并探究影响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的作用效果大小及方向,有助于补充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
其次,当前投资与环境相关的文献多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通过控制若干变量,在确保稳健性的前提下,考求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关系,最后联合现实情状给出对应的经济学诠释。但此类实证研究的共性在于略过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碳排放的具体路径及深层原因,因此在研究结论层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歧异,不具备充足的说服力。本文将能源领域的SDA结构分解法引入研究过程,试图分解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分解的准确性,综合采用保留交叉项算法、中点权数算法和两级分解算法以提高分解的可靠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碳足迹相关研究
碳足迹的概念起源于生态足迹,是人类生态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领域中一种统一的生态评价指标已经成为衡量生产及消费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常用工具(Wiedmann et al.,2008),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得以在不同层面政策中应用。目前,学界针对碳足迹概念的理解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狭义的碳足迹一般指局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的碳排放量而广义的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碳足迹被认为是一个人或一项活动所产生的“碳重量”(Hammond,2007),Wiedmann et al.(2010)则认为碳足迹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评估活动或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方法。柯水发(2015)则中和了以上两种说法,将碳足迹界定为在开展某一活动或提供某一服务时,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也可以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累积生成的二氧化碳或是以二氧化碳对等表达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
本文主要采用黎恒等(2019)对碳足迹的定义,认为碳足迹是指一项活动、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某一地理范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相关研究
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细化使得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综合资本、技术和制度等要素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对目标投资地区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现有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的研究从研究目的、框架思路的差异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研究,基于“污染天堂”假设检验的研究,基于“污染光环”理论检验的研究。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起源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贸易变化对墨西哥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硫与烟尘随着经济增长而人均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关系,后来,研究人员把它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对碳排放EKC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因的解释。从对碳排放EKC检验的成果来看,Peters(2006)等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了我国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贸易开放程度上升的同时呈同步迅速增长的趋势。Wyckoff和Roop(1994)估计了OECD六个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生产引致碳排放量约占该组织国家碳排放总量的13%。高凤林(2010)通过了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其他实证分析方法,证实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与碳排放互为格兰杰因果,具有稳定线性关系。任力和黄崇杰(2011)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外贸易密度、人均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碳排放与贸易密度之间存在同步增长的关系,且中部、西部的边际碳排放量比东部大。潘雄锋和杨越(2013)在对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将随对外贸易上升而上升,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的作用。
.................................
第三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测算模型构建与测算结果 ...................... 19
第一节 投入产出原理与碳排放系数法 ................ 19
一、投入产出原理 ..................... 19
二、碳排放系数法 ............................ 21
第四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影响因素结构分解 ............................ 30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30
一、规模效应 .......................... 30
二、结构效应 .................................. 31
第五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 38
第一节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影响因素整体分解结果 .................... 38
一、保留交叉项算法整体分解结果 ................................... 38
二、中点权算法Ⅰ整体分解结果 ....................... 39
第五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第一节 中国外资碳足迹影响因素整体分解结果
一、保留交叉项算法整体分解结果
表5.1结果显示,首先,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技术效应值分别为-47.41Mt,--11.02Mt和-8.50Mt,贡献率分别为-18.57%、-5.30%和-3.41%,显著抑制了中国外资碳足迹的增加,且贡献率较高。在第四阶段技术效应的贡献率大幅度下降,效应值为9.54Mt,贡献率为5.48%,总体来看技术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抑制作用效果在不断下降。其次,结构效应包含生产结构效应和外资结构效应,其中生产结构效应是指由中间品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引致的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变化;外资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某行业的值占该地区全部外资流入的比重变化导致的外资碳足迹的变化。第一阶段生产结构效应值为-8.17Mt,贡献率为-3.20%;第二阶段生产结构效应值为14.91Mt,贡献率为7.17%,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碳足迹;第三阶段生产结构效应值为-11.90Mt,贡献率为-4.78%;第四阶段生产结构效应值为-23.02Mt,贡献率为-13.23%。总体来看,生产结构效应基本表现为抑制作用(第二阶段除外),且在第四阶段生产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相关,1978年至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4.6%升至51.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47.7%降至40.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7.7%降至7.9%2,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化引致商品生产过程更加低碳清洁,30省域间的商品流动结构更加倾向于碳排放系数低的行业产品流出,进而总体上抑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增加,在第四阶段生产结构效应成为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增加的第一阻力因素。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30省域外资直接投资碳足迹的测算模型,运用投入产出法、SDA结构因素分解方法及LMDI分解方法,测算了中国30省域2007—2017年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并就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2007-2017年30省域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平均总量为214.33 Mt,外资碳足迹总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外资碳足迹总量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则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十年间外资碳足迹总量下降;从外资碳足迹的构成来看,由最终需求引致的外资碳足迹平均占比为74.5%,其中本省域最终需求引致的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平均占比为56.0%,外省域最终需求直接引致的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平均占比为18.5%,出口引致的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的平均占比为27.8%;分区域来看,外资碳足迹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西部和北部的外资碳足迹较少,东西南北差异较大,呈现由南至北递减、由西向东递增的整体趋势;从行业视角来看,外资碳足迹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以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行业为主要来源行业,且十年间第二产业的外资碳足迹总体呈递减趋势,第三产业的外资碳足迹虽然较少但总体呈递增趋势,其中以交通、运输与仓储为外资碳足迹的主要来源行业。第一产业的外资碳足迹总量较为稳定。2007-2017年30省域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总量减少了70.14 Mt,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其次,结构分解法得出的分解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最终产品需求对中国外资碳足迹变动的影响效果最大,且在四个阶段均表现为促进外资碳足迹增加的作用,相比之下,代表能源消费效率的碳排放系数变化的技术效应基本表现为抑制外资碳足迹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效应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效应基本表现为抑制外资碳足迹的作用。区域分解测算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碳足迹影响效果较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外资碳足迹的变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和外资规模效应为抑制外资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在各区域也显著促进了外资碳足迹的增加。行业分解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碳足迹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效应、外资规模效应和外资结构效应,第二产业外资碳足迹在技术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外资结构效应、外资规模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这4个方面的变动幅度较大;
最后,保留交叉项算法的分解结果带来的余项与其他3种算法相比差异较大,中点权算法和两级分解法的区别在于权重的选择,两级分解法是完全分解,但由于权重取值不同可以综合2种中点权算法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影响外资碳足迹变化因素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构分解分析带来的结果不一致的缺陷。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