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世界上规模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总量增长超过 3000 倍,曾经一度逼近 4 万亿美元,后经回落都也始终保持在 3 万亿美元左右,外汇储备总量约占 28%,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所以,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如何动态控制外汇储备对我国未来外汇储备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会对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协调宏观经济过程中投入很多精力之处。因此,构建一个外汇储备规模和外汇储备相关因素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研究采用计量模型来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研究和测算,其中解释变量为对外汇储备规模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构建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的 VAR 模型,并且利用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是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这对于我国外汇管理部门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通过调控把实际的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测算出的目标值附近,展开常态化的预测和控制,从而使其能够长久的保持适度有序的状态。
(2)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贸易扩大、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这种状况下,一国的外汇储备无疑会更大程度上的肩负协调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的责任。
(2)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贸易扩大、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这种状况下,一国的外汇储备无疑会更大程度上的肩负协调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的责任。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2.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分析
1.关于外汇储备具体数额的模型选择
大体上国外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需求函数分析法。Frenkel(1979)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相关要素,并检验了其相关性,为确认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大小,推导得出了外汇储备的需求函数。他指出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外汇储备在受到平均进口倾向加剧和国际收支变动率变大的冲击时,其变动程度是不同的[1]。Barro 和 Gordon (1986)指出外汇储备的波动值等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差,虽然缺乏合适的指标范畴,在实践中没办法量化具体的外储规模大小,但他提出了一国内部的货币供给量对于外汇储备规模是起决定作用的 [2]。
第二,比例分析法。R. Triffin(1960)提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由进口值与外汇储备的比例来决定。在用 12 个国家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测算后,他认为外汇储备和进口的比例最小值是 20%,即外汇储备量要能够弥补三个月内的进口规模[3]。
第三,成本收益法。Heller (1966)提出某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运用成本——收益法来计算。模型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量一国的收益最大化问题,从而计算出适合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小[4]。Agarwal(1971)进一步的在“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两个层次上综合考量了能够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的成本收益模型,依照该方法对于外汇储备数额的规模大小做出综合评判[5]。Rodrik (2007)不仅界定了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还利用成本测度方法测算出了 2006 年印度超出均衡额度的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6]。
.......................
第 2 章 我国外储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引言
由于中国外储规模的适度性作为对象来进行测算与研究,所以本章首先界定我国外汇储备数度规模,并结合国际经济学相关知识与外汇储备规模的相关机制,利用出口导向机制、短期套利理论以及长期利益分享理论,分析得出外储适度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第三章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 3 章 我国外储适度规模预测的实证分析 .............................. 212.1 引言
由于中国外储规模的适度性作为对象来进行测算与研究,所以本章首先界定我国外汇储备数度规模,并结合国际经济学相关知识与外汇储备规模的相关机制,利用出口导向机制、短期套利理论以及长期利益分享理论,分析得出外储适度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第三章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国内外学者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就开始科学全面的对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外储的合理性范围进行分析,但是各国学者对于何种规模是“适度”规模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经过上一章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梳理,将外汇储备的适度性规模总结为以下四种情况。
(1)当外汇储备保持在一定的适度规模下,若其在适度区间中的增长可以最大化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以一国社会资源以及一定水平的外汇储备规模作为基础,如果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量可以保持在适度的外汇增长率之内,那么此时的外汇储备额就可以最大化的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1)当外汇储备保持在一定的适度规模下,若其在适度区间中的增长可以最大化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以一国社会资源以及一定水平的外汇储备规模作为基础,如果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量可以保持在适度的外汇增长率之内,那么此时的外汇储备额就可以最大化的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2)适当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对逆差起到弥补作用。如果所持有的外储能最大化对其起到“缓解”作用,此时外储规模以及外汇储备增速就是处于最佳规模。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国家选择外储而不是采取削减支出、支出转换以及对外融资借款等政策手段,而“缓解”程度就是缩小逆差时外储的弥补程度。
(3)储备该规模国际资本的成本最小。在调节国际收支时,使支出削减政策、支出转换以及对外融资借款等手段时,其成本达到“最小化”的外汇储备规模即为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
2.2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变化趋势
表面看中国所持外汇储备逐渐增加代表着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有各种决定机制共同影响着外汇储备的扩大,这些不同决定机制的共同影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所以,厘清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变化十分重要,尤其我国经济增长当前正面临着转变期,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外汇储备的来源问题是研究外汇储备规模变化情况、更好预测外汇储备来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影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重要依据。
2.2.1外储与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余额
图 2-1 为我国外汇储备上世界 90 年代以来的历年变化额。尤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连续的快速走高,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而这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大量的出口,使得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并且此阶段主要国家的产业的第二次转移,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将产业转到韩国、日本,然后再由韩国日本转移到中国等欠发达国家,这主要因为国内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即转变为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国家。这使得我国的货物贸易即经常项目由于低附加值产品而造成了过大的贸易顺差。而在受次贷危机的冲击过后,国内的货物出口需求大幅度下滑,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余额下降明显,而此时,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大幅度走高,对外储量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外汇储备随着其大幅度增长而迅速走高。


...........................
(3)储备该规模国际资本的成本最小。在调节国际收支时,使支出削减政策、支出转换以及对外融资借款等手段时,其成本达到“最小化”的外汇储备规模即为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
2.2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变化趋势
表面看中国所持外汇储备逐渐增加代表着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有各种决定机制共同影响着外汇储备的扩大,这些不同决定机制的共同影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所以,厘清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变化十分重要,尤其我国经济增长当前正面临着转变期,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外汇储备的来源问题是研究外汇储备规模变化情况、更好预测外汇储备来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影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重要依据。
2.2.1外储与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余额
图 2-1 为我国外汇储备上世界 90 年代以来的历年变化额。尤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连续的快速走高,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而这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大量的出口,使得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并且此阶段主要国家的产业的第二次转移,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将产业转到韩国、日本,然后再由韩国日本转移到中国等欠发达国家,这主要因为国内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即转变为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国家。这使得我国的货物贸易即经常项目由于低附加值产品而造成了过大的贸易顺差。而在受次贷危机的冲击过后,国内的货物出口需求大幅度下滑,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余额下降明显,而此时,资本与金融项目余额大幅度走高,对外储量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外汇储备随着其大幅度增长而迅速走高。


...........................
3.1 引言 ..................................... 21
3.2 变量定义与数据选择 ........................... 21
第 4 章 保证我国外储规模适度的建议 ........................................... 37
4.1 引言 ............................. 37
4.2 关注进出口收支与资本的流动 ................................ 37
第4章 保证我国外储规模适度的建议
4.1 引言
结合上文的实证分析,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民币汇率,这些均会影响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并且,外汇储备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波动幅度存在差别,也就是说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同时也存在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其中外汇储备自身是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最大贡献因素,其次是我国出口额和人民币利率,然后是外商直接投资,最后是人民币汇率。从我国的资本金融项下以及经常项目长期来看双顺差的现状会逐渐减弱,导致外汇储备规模不断缩小。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关于稳定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的建议。
由于中国体量巨大的外汇储备主要由进出口产生的贸易顺差以及资本流入构成,因此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采取措施。首先,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上以质优价廉而闻名,我国每年巨大的出口总额一直是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引以为傲的优势所在,而这些商品一方面可以在对外贸易中作为出口产品为国家带来外汇收益,另一方面也足以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降低中国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并且,由于消费习惯以及观念上的原因,国内居民大都会将收入花费在相对更加优惠的高性价比产品上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将收入投入到银行进行储蓄与理财,这就使得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不高,进口量更倾向与低于出口量,在短期内中国有很大机会维持外贸顺差,这就意味着净出口会为我国的外汇储备提供相对稳定且持续的供给。而从净出口顺差对外汇的贡献这件事情的性质本身来说,创造出来的外汇储备本身可以看做是资产,因此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投入较大精力稳定出口方面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外汇,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增加利润空间,创新出口方式,力求高质量的出口条件。
.........................
结论外汇储备规模一直是我国金融资本界关注的焦点,外汇储备关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且其有着弥补国际收支、稳定人民币汇率、提高国际信誉、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本国货币信誉的作用。但外汇储备规模过低会使对外贸易风险增大,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又会使得资源大量浪费并产生巨大机会成本。对于外储量合理性研究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可以令我国有保持较强的对外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能保持外汇储备资产增值保值,国内经济保持内外均衡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对中国外储量合理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从定性分析的结果来看,首先,根据国内外学者成果以及我国现实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界定了外储合理量,即能够保持出口额与进口额较为平衡,对短期过国际收支逆差其弥补作用的;国际资本能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分享成果的;能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外汇储备量,即为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其次,我国的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人民币利率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出口导向机制等外储合理量的决定机制,而其又分为长、短期不同的波动影响,为实证分析中解释变量的选取作了巨大贡献。
(2)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较为直接的、短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出口总额,长期决定要素是外商投资与汇率,而人民币利率既是其短期要素又是长期要素。从幅度上来看,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振幅最大,即外储量对其十分敏感,汇率、利率的幅度偏小。所以,外储规模既具有结构性有存在显著的长短期走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