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国有企业效率的不断改善是打造高质量企业的关键,同时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也是维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x。由此,国有企业效率改善与否便成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数据提供了各类企业详细的财务信息,来自于该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98-2007年,国有企业利润率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在2007年国有企业利润率甚至超过了其他企业的利润率y,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出口强度却呈现出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如图1.1所示)。上述统计事实是否表明国有企业效率出现了显著改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出口竞争是否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相比民营企业是否出现了显著的改善?1.1 问题的提出
国有企业效率的不断改善是打造高质量企业的关键,同时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也是维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x。由此,国有企业效率改善与否便成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数据提供了各类企业详细的财务信息,来自于该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98-2007年,国有企业利润率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在2007年国有企业利润率甚至超过了其他企业的利润率y,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出口强度却呈现出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如图1.1所示)。上述统计事实是否表明国有企业效率出现了显著改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出口竞争是否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问题:
第二,若国有企业效率出现改善,国有企业效率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作为推动企业效率变化的重要途径,出口竞争对国有企业效率是否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
第四,不同制造业企业为购买来自国有垄断服务部门的服务而支付的交易费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别,上述现象对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和生产率是否存在影响?该问题若成立,将意味着垄断国有服务部门间接影响制造业企业效率,从而可以用于解释国有企业效率演进的宏观特征。

...........................
1.2 背景与意义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此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被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可以看到,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效率表现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有必要系统回答国有企业效率变化情况及其效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国有企业在面对出口竞争时的效率表现等问题。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此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被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可以看到,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效率表现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有必要系统回答国有企业效率变化情况及其效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国有企业在面对出口竞争时的效率表现等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诸多成绩,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贸易和引进外资规模迅速攀升,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首先,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面临的诸多贸易壁垒出现下降,参与全球化程度加深,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却面临附加值低,“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问题,贸易模式背后隐藏着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其次,中国在鼓励企业参与全球化分工过程中,习惯于大量运用税收和补贴优惠,造成企业易被贸易伙伴国指责倾销和补贴出口。再次,中国参与贸易的主体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主导企业,这类企业往往享有进口中间品关税优惠,同时与国内市场相对隔绝,这一方面导致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效应有限,另一方面使得低生产率企业易主动选择低成本产品加工组装环节参与出口,中国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限、本地市场效应欠佳与“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并存。还有,中国经济内部大量存在的有关产品、要素以及政治制度安排抑制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地位,典型的如中国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欠佳,这导致中国企业,一不能有效参与全球分工,二不能形成区域内分工。最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英国脱欧,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贸易政策扑朔迷离,中美贸易争端中国有企业和政府补贴问题不断被提及,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进出口贸易开始低迷,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结构低端化、服务贸易壁垒居高不下,债务问题凸显,各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挑战正不断积累,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矛盾正在加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阻力。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国有企业效率的研究
2.1.1 关于国企效率的争论
3.1 效率指标和数据说明 ························· 26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国有企业效率的研究
2.1.1 关于国企效率的争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上全面效仿苏联模式,尽管并不完全相同,但计划经济体制将相当部分的权利交给了中央、省和地方的计划部门(Brandt and Rawski,2008),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利弊参半的效果,在1950-1970年间,中国企业几乎很难像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正常运作,但这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收益。据世界银行统计,这段时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4.2%,在77个非工业国家中只有10个超过了中国x ,中国的经济表现明显超过其他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埃及、印尼和墨西哥。此外,中国的计划经济还对人力资本积累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这些成就并存的是巨大的失误。1959-1961年,中国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低迷,经济迫切需要重组,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就体现出了新老中国企业的新技术能力(Brandt and Rawski,2008)。20多年的计划经济使中国遭受了普遍的低效率发展。城乡之间市场分离,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流通受到阻碍,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上的差异,全都表明可能存在对资源大范围的错误配置,这是静态低效率的表现。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遭受了现实和潜在产量之间持续存在的巨大差异,即“x低效率”,各行业普遍存在生产者工作激励不足,工作懈怠情绪弥漫。中国各单位的创新激励严重不足,生产单位创新几乎等同于依靠政府行政计划,各类单位过度追逐短期物质产出(短期计划),社会生产边界的增长落后于已有知识和资源决定的生产潜力,结果造成了动态的低效率。这种结果在单个企业内部随处可见,做为中国首个制造商之一的“一汽”,在计划经济时期30多年的停滞不前后发现自己的设备和模具早应该被淘汰。
...............................
2.2 出口竞争与国有企业效率相关研究
这类研究集中于对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时生产率变化的研究。这一类研究探讨市场上竞争压力的来源之一,即出口竞争的作用机制,这一现象也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企业异质性理论所关注的焦点,代表性研究如Eaton and Ko-rtum(2002)和Melitz(2003)等。异质性生产率理论重点讨论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和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假说,并且这一类文献与贸易自由化和对外开放这一主题紧密相连。Van Biesebroeck(2005)和 De Loecker(2007)指出相当多的研究均认为,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出口自选择效应,发现存在出口学习效应的研究十分少,而Van Biese-broeck(2005)和 De Loecker(2007)分别使用非洲和斯洛文尼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个国家企业存在出口学习效应。
...............................
2.2 出口竞争与国有企业效率相关研究
这类研究集中于对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时生产率变化的研究。这一类研究探讨市场上竞争压力的来源之一,即出口竞争的作用机制,这一现象也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企业异质性理论所关注的焦点,代表性研究如Eaton and Ko-rtum(2002)和Melitz(2003)等。异质性生产率理论重点讨论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和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假说,并且这一类文献与贸易自由化和对外开放这一主题紧密相连。Van Biesebroeck(2005)和 De Loecker(2007)指出相当多的研究均认为,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出口自选择效应,发现存在出口学习效应的研究十分少,而Van Biese-broeck(2005)和 De Loecker(2007)分别使用非洲和斯洛文尼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个国家企业存在出口学习效应。
现有文献指出,贸易的促进竞争效应由来已久,但是受到的关注其实并不多。Feenstra(2018)和Feenstra and Weinstein(2017)指出竞争加剧会降低企业价格加成,从而产生贸易的促进竞争效应,但是该效应在近年的研究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对进口竞争的促进竞争效应进行了较多的检验,但是对出口的促进竞争效应关注还相对较少。
大多数贸易自由化的文献指出贸易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其中的潜在机制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Amiti and Konings(2007)指出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带来竞争效应(如Helpman and Krugman,1985)、溢出效应(如Keller and Yeaple,2009)和资源再配置效应。
大多数贸易自由化的文献指出贸易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其中的潜在机制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Amiti and Konings(2007)指出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带来竞争效应(如Helpman and Krugman,1985)、溢出效应(如Keller and Yeaple,2009)和资源再配置效应。
相关研究关注了企业出口市场参与对生产率的影响。这一类文献认为更大的出口市场给予企业投资新技术,扩张和增加劳动雇用的机会,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可能会迫使企业参与创新,从而对企业生产率产生影响。支持出口参与增加企业生产率的文献有Baldwin and Gu(2003)、Melitz andCostantini(2007)、Atkeson and Burstein(2010)和Bustos(2011)。Mayer etal.(2016)和Aghion et al.(2018)重点从理论上阐述了出口目的地需求变化与企业出口竞争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实证检验了出口竞争对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利用法国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出口竞争会使得企业创新和生产率显著提高。出口目的地竞争程度的增加可以促使企业改变自身资源配置方式,比如企业集中资源生产自身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Mayer et al.,2014、2016)、或者加强研发创新(Aghion et al.,2018),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
................................
................................
第 3 章 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演进:直接效率 ················· 26
3.1.1 企业效率指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 ····························· 26
3.1.2 数据说明 ······················ 27
第 4 章 出口竞争与国有企业效率:直接效率 ······················· 52
4.1 理论机制 ······························· 52
4.2 模型设定和内生性处理 ································· 53
第 5 章 铁路机构改革出口效应:间接效率 ······················· 69
5.1 引言 ···························· 69
5.2 理论机制 ································· 71
第 5 章 铁路机构改革出口效应:间接效率——国有垄断服务部门改革的制造业企业间接效率损失
5.1 引言
已有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扭曲对企业生产率造成了显著的抑制作用(Hsieh and Klenow,2009),而中国服务部门长期供给和开放不足,国有垄断服务部门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是否起到了促进?实际上,我们很难获得制造业企业使用服务部门服务的微观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具体服务部门的全国性改革作为突破口,结合企业层面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识别具体国有垄断服务部门改革影响企业出口,从而维持国有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这一路径,从而一方面说明国有企业间接效率的存在,另一方面解释国有企业效率相对民营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因。具体来说,本章利用铁路机构改革识别国有垄断服务部门对制造业企业造成的出口效应,以及通过出口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通过识别上述影响,进一步回答中国国有制造业企业相对民营企业生产率快速提高的原因。
一国内部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企业出口,乃至企业效率的作用不容忽视。已有研究表明,贸易和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设和维护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本巨大,并且是一国成本最巨大的政策举措之一(Duranton et al.,2014)。已有研究还指出,在交通基础设施的配置上,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dding and Turner,2014),同时,关于一国运输系统的变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证据还相对缺乏(Cosar and Demir,2016),由运输服务部门的改革造成的出口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更加缺乏。
................................
6.1 研究结论
自20世纪90年代起,制造业国有企业利润率出现了显著的上升,甚至超过了民营企业,上述现象是否意味着制造业国有企业生产率相对民营企业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呢?与此同时,出口在国有企业销售中的占比在逐渐下降,
这一特点是否意味出口竞争对国有企业效率未能产生显著影响?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角度,以企业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数据,以及CEPII-BACI国家-产品层面进出口数据,研究了国有企业效率,及出口与国有企业效率间的关系,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1998-2007年,国有企业生产率经历了快速增长,其相对同等规模民营企业的生产率也快速缩小。2011-2013年,无论从平均生产率还是加权平均生产率,国有企业生产率均超过了民营企业。尽管国有企业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生产率大幅增长,但是2007-2013年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特别是出口国有企业,出口国有企业生产率增幅仅为非出口国有企业的50%左右。
第二,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对平均生产率分析的影响后发现,1998-2007年国有企业生产率水平并未超过相同规模的民营企业,2011-2013年相同规模国有企业生产率超过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加权劳动生产率超过民营企业主要源于,大型、高生产率的央企和出口国有企业。
第一,1998-2007年,国有企业生产率经历了快速增长,其相对同等规模民营企业的生产率也快速缩小。2011-2013年,无论从平均生产率还是加权平均生产率,国有企业生产率均超过了民营企业。尽管国有企业在1998-2007年间,呈现出生产率大幅增长,但是2007-2013年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特别是出口国有企业,出口国有企业生产率增幅仅为非出口国有企业的50%左右。
第二,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对平均生产率分析的影响后发现,1998-2007年国有企业生产率水平并未超过相同规模的民营企业,2011-2013年相同规模国有企业生产率超过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加权劳动生产率超过民营企业主要源于,大型、高生产率的央企和出口国有企业。
第三,1998-2013年间,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对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过度依赖企业自身成长和低效率企业退出,企业进入效应和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十分有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