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步到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它是帮助企业和国家获得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被对手超越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重视对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专利技术的保护。又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演进,国家之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主要基于本国资源和能力独立取得的突破与进展,更不能忽视的是对他国甚至全球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借鉴。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除了依靠自主 R&D 投入以外,也离不开对国外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
OFDI 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渠道。已有国内外理论研究证实了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并有大量研究对 OFDI 能否促进母国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进步进行了实证检验。一些前人的研究表明,许多发达国家之间 OFDI 的目的在于借鉴并吸收当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以促进母国管理体系的优化及改革、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等,从而提高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生产率。以获得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为动机的 OFDI 被称为“技术寻求型OFDI”,它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现有的许多研究肯定了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借此突破自身发展状况的局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发达国家所控制的已经过实践检测的成熟核心技术,以合理的方式获取东道国的核心科技资源化为己用,提升本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自 2007 年和 2010 年 GDP 先后分别超越德国和日本,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取得如此骄人进步的代价是采用严重依赖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高消耗、高成本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此以往,我国不但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在国际分工以及世界价值链中的地位,还将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毁损的危机。因此,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在传统发展方式逐渐丧失优势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将在其中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 R&D 溢出的研究
外部性也叫溢出效应,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由马歇尔在 19 世纪末提出。最初它是基于专业化、技术发展以及工匠与工程师互动产生的收益。Griliches(1979)首次将研究外部性的生产函数运用于研究 R&D 溢出效应,基于研发资金存量的定义和计量构建模型,并通过企业和行业间技术距离的概念,提出了可能测量这种效应的建议。此后,Jaffe(1986)基于 Griliches(1979)的研究构建 R&D 溢出效应模型检验一个企业周边其他企业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是否对本企业的研发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周边有大量进行研发企业的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会获得更多专利,企业间积极互动产生的溢出效应使得研发密集的企业受益。Goto和 Suzuki(1989)运用日本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数据构建一系列研发资金估算研发投入的回报率,并试图通过质量得到提高的中间电子产品的交易量和新技术知识的扩散反映电子技术对其他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此可知,R&D 溢出不仅存在于地域之间,也存在于行业之间。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 R&D 溢出的研究
外部性也叫溢出效应,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由马歇尔在 19 世纪末提出。最初它是基于专业化、技术发展以及工匠与工程师互动产生的收益。Griliches(1979)首次将研究外部性的生产函数运用于研究 R&D 溢出效应,基于研发资金存量的定义和计量构建模型,并通过企业和行业间技术距离的概念,提出了可能测量这种效应的建议。此后,Jaffe(1986)基于 Griliches(1979)的研究构建 R&D 溢出效应模型检验一个企业周边其他企业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是否对本企业的研发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周边有大量进行研发企业的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会获得更多专利,企业间积极互动产生的溢出效应使得研发密集的企业受益。Goto和 Suzuki(1989)运用日本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数据构建一系列研发资金估算研发投入的回报率,并试图通过质量得到提高的中间电子产品的交易量和新技术知识的扩散反映电子技术对其他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此可知,R&D 溢出不仅存在于地域之间,也存在于行业之间。
Griliches(1991)系统性地回顾了此前关于 R&D 溢出的文献,并对研究 R&D 溢出效应的基本模型进行综述,多数研究都认为 R&D 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且规模可能相当大,所产生的社会回报远高于私人盈利。R&D 溢出的影响不仅是对总成本的影响,还包括对劳动力和中间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Grossman 和 Helpman(1991)着眼于贸易与地方知识资本之间的关系,认为地方知识资本可能会随着国内代理商和他们国际上的研究和商业团体的同行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积极的变化,并且接触的次数随着商业交流水平的提升而增加。Sinani 和 Meyer(2004)选用爱沙尼亚境内公司1994-1999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FDI 产生的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受到 FDI 的方式和本国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行业定位的影响。Coe 和Helpman 等(2009)认为制度上的差异是影响研发溢出效应程度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的商业环境、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强有力的专利保护以及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国家从研发溢出中受益更多。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即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缩写为 OFD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以在国外企业的管理中施加显著影响为目的,一国投资者为获得持久利益而在其他国家进行的长期投资。由我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于 2016年 12 月颁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中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是:我国企业、团体等(以下简称境内投资者) 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我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 OFDI 概念的表述是相似的。我国国家统计局在对 OFDI 进行统计时遵循国际上公认的、通用的标准,本文采用的 OFDI相关数据是由中国商务部统计公布的。此外,本文是站在本国的角度研究本国在其他国家的投资,是资本的流出,对于 OFDI 这一行为而言,我国是母国,也叫投资国,接收我国资本流入的国家为东道国。
根据投资动机可以将 OFDI 分为:市场拓展型、技术获取型、自然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等。而根据投资方向 OFDI 又可被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水平型 OFDI 是指母国的企业作为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将生产资本输出至东道国,从而将某种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等环节全部转移到东道国。垂直型 OFDI 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专业化或是利用他国的廉价劳动力,将某种产品某一部分的生产环节进行拆分,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这一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东道国。
......................
2.2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
2.2.1 技术差距理论
2.2.1 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 Michael V. Posner 于 1961 年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差距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当一个国家发明了某项新技术或是对原有的某项技术进行了改进,则这个国家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在与这项技术相关的行业中会产生技术差距,进行技术革新的国家在这一行业中暂时拥有比较优势,由技术革新所引起的这个国家的创新产品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将持续到其他国家可以模仿这项技术、自行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此时这个国家不再拥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失去了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其他国家重新夺回国内市场。
一项新技术被创新国成功发明至这项技术被模仿国完全掌握的时间被称为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模仿时滞可进一步分为国外反应时滞、国内反应时滞和学习期三个阶段。这三个时滞是从模仿国的角度而言的。国外反应时滞是指从创新国运用高于他国的新技术生产出
新产品到模仿国意识到国内某种旧产品的需求将被转移至这种新产品。国内反应时滞是指从模仿国国内的某一生产者开始生产出仿制品到国内其他生产者由此感到威胁普遍决定仿制。学习期指的是从国内生产者决定仿制到可以自行生产出同样的新产品。国外反应时滞、国内反应时滞与产品的竞争性有关,学习期与新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有关。若模仿时滞比技术创新所需时间短,即模仿速度比技术创新速度快,则技术创新国家的利益受损,故技术创新国家会采取一定的技术保护手段。
2.2.2 N•R 关系假说
N•R 关系假说也就是需求与资源关系假说,N 指需求(Need),包括国家、社会、市场、企业、个人及其他需求,R 指资源(Resources),包括原材料、资本、劳动力、信息、设备等等。它围绕需求和资源的关系解释国际技术转移,由日本学者斋藤优在 1979 年出版的《技术转移论》中首次提出,于 1986 年的专著《技术转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将此假说完善升级为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受该国国民需求与资源关系的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的需求与资源关系的状态决定着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行为。当需求与资源关系存在矛盾、无法互相适应时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动力,也会导致国家(或地区、企业)之间技术的转移。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意味着可以提高原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或是以其他较丰富的资源代替稀缺资源得到相同的产出,从而协调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当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导致的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后,随着国民经济需求的进化,两者关系中新一轮的矛盾又将逐渐展现,促进下一轮的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如此循环往复,使得需求与资源不断在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上得到协调。
.........................
第三章 R&D 溢出视角下 OFDI 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 14
3.1 R&D 溢出视角下 OFDI 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 14
3.1 R&D 溢出视角下 OFDI 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 14
3.2 R&D 溢出视角下 OFDI 对母国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机理分析 ................. 16
第四章 我国 OFDI 和技术创新水平的现状分析 ...................... 22
4.1 我国 OFDI 的现状 ...................... 22
4.1 我国 OFDI 的现状 ...................... 22
4.1.1 我国 OFDI 的发展概况 .................... 22
4.1.2 我国 OFDI 的特点 .............22
第五章 R&D 溢出视角下我国 OFDI 对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5.1 模型的设定及变量选取 ............... 32
5.1 模型的设定及变量选取 ............... 32
5.2 变量测算、样本选用及数据来源 ....................... 32

.........................
参考文献(略)
第五章 R&D 溢出视角下我国 OFDI 对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的设定及变量选取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对 R&D 溢出视角的 OFDI 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综合以上理论阐述及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OFDI 是我国获取国际 R&D 溢出的重要渠道,我国通过 OFDI 获得的国外 R&D 溢出与 R&D 经费投入和 R&D 活动中投入的人力资源这两项自主 R&D 投入共同作用提升本国技术创新水平。我国通过 OFDI 获取的国外 R&D 溢出显著推动了国内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但与自主 R&D 投入相比,其正向影响较弱。对此可能的解释是:(1)根据“分工论”和“瀑布效应论”,较早开展 OFDI 的发达国家已经控制大部分世界品牌及其研发、生产和销售渠道,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的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产业和领域被发达国家掌控,而 OFDI 起步较晚的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生存与进步则举步维艰。(2)2015 年中国 OFDI 流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二,而至 2015 年末我国 OFDI 存量仅占世界的 4.4%。中国 OFDI 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未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故在提高本国技术创新水平上发挥的推动作用尚有限,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我国 OFDI 的发展还有不少可挖掘的潜力。
二、我国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通过 OFDI 获得的 R&D 溢出对当地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西部地区通过 OFDI 获取的国外 R&D 溢出对当地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生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通过 OFDI 获取的国外 R&D 溢出与自主 R&D 投入相比对当地技术创新水平没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有:(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人才储备及科技发展环境等都具有较大的差距,对国际 R&D溢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部分东道国,因而东部地区通过 OFDI 获取的 R&D 溢出中高于自身技术创新层次的科技和知识相应占比会较小,故东部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更多倚仗自主 R&D投入的成功转化。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本身较为落后,所以正好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学习和利用他国的先进知识产生强大的助力,在通过 OFDI 获取国外 R&D 溢出从而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上有更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