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研究为基于X项目的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实例研究,将合同策划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分包合同管理问题,推进了合同策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绪论
1.1.研究背景、意义、创新点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逐渐增加[1]。在这个过程初期的40多年中,囿于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建设活动出现了浪费严重、投资不可控、工程经验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借鉴国外经验,“确定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为工程建设管理四项基本制度”[2]。奠定了后续30多年工程建设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基础。随着“十四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等我国顶层战略对工程建设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合同管理制倾向于管理的理念应有新的发展和衍生。
合同管理制颁布之初的基本内容为“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违约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其意义也旨在确定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目标、责任以及处罚,更加侧重法律约束层次。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出现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合同管理制需要在管理层次上进行研究以实现更高的经济目标,分包合同策划在此形势下作为合同管理新的发展和衍生出现。
总包以分包合同策划为纲领来完成分包行为,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由于建筑行业分包活动的系统性,如果不完成有效的分包合同策划而直接进行分包活动,那么无异于盲人摸象,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由此难免导致分包范围遗漏和重复、总分包之间权责不清、大宗材料急促间高价采购等诸多问题。其次总承包方必然会有多个工程项目同期施工,缺乏分包合同策划作为各项目分包活动的大纲和指导,各项目分包活动必然各行其是。不免导致总承包方合同风险上升、各项目成本对比分析难度增大、集权授权不清等问题。
工程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文献综述
1.2.1.分包合同策划
总承包企业实行分包是目前建筑市场的普遍情况。王希智[3]运用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战略柔性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分析了分包的必要性,确定分包策划的三个核心部分为分包率确定、分包商选择、分包合同策划。华冬冬[4]提出分包的基本逻辑是分工与交易,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但产生激励问题和协调问题会发生成本。
合同策划包含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杨高升[5]认为合同策划由合同总体策划和合同具体策划组成。合同的总体策划内容包含工程发包模式的选择和分标策划,合同具体策划包含合同类型选择,合同重要条款的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划分、风险分配和激励条款的设置),各合同的界面管理(内容、时间、组织、技术方面的衔接和交叉),有关工程招标问题的决策。代春泉[6]认为合同策划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是对整个项目合同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分解和选择确定的过程。成虎[7]提出合同策划重要内容是合同间关系的安排及协调,包含了确保工作内容的完整性、技术上的协调、价格上的协调、时间上的协调、合同管理的协调。
每个项目的约束条件、目标、参与方不尽相同,导致合同策划中必然有部分内容重要于其他部分。陈树建[8]认为国际工程中分包模式的选择在分包策划中举足轻重,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决策树模型对阿曼项目的最优分包模式进行了计算。李蕾[9]通过AHP方法对合同策划各方面的各种组合方案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任雪云[10]认为合同策划应当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可能的损失来源来确定合同策划中的分险分配、计价方式等。李慧[11]运用WBS方法建立合同体系,提出将进度计划与合同体系结合以形成合理有序的招标采购计划。李少如[12]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分包商选择进行了研究。钟珊珊[13]采用数据包络法构建多属性决策模型对GFZ高速公路分包商选择进行实例研究。
........................
2.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
2.1.分包合同策划理论
2.1.1.分包相关理论
我国建筑业的空前发展引发激烈的行业竞争,背靠质量、安全两道红线,总承包方越来越低的利润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逼迫着总承包的管理需要升级和破局。这样的背景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需要得到更多关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基本可以说总承包管理重点就是分包管理,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分包合同。
建筑业分包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分工的生产效率相比于总承包自行施工更具有经济优势。苗长青整理的分工理论足以说明此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交易产生分工,分工会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认为分工之所以能够提升劳动生产力是因为分工组织能够产生协作力;以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分散,联系在于前者以后者为前提,后者会对前者产生反作用并扩大前者。马歇尔从工业布局、企业规模生产、企业经营职能上分析分工对报酬递增的积极作用之后。杨格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是递增报酬实现的机制,以及市场大小和分工存在的正反馈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杨小凯认为分工演进不仅会产生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还会产生个人及组织间依存度上升以及经济组织的结构性转变等现象。贝克尔和墨菲对分工有更深的认识,认为分工不仅受市场容量的限制,更受到协调分工的成本以及社会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知识积累可以让协调成本降低,将会导致分工进一步演进。”
.........................
2.3.网络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决策者通过自身知识和经验对相关元素进行判断,从而构建比较矩阵以做出决策的过程。运用层次分析法能够解决大部分系统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亦有不足,层次分析法要求各层次元素之间相互独立且底层元素完全受高层元素支配。对此,Thomas L Sat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加入了元素间的反馈机制,提出了网络层次分析法以解决元素间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结构系统。
ANP将系统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包括必须存在的目标层和可有可无的准则层,网络层包括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以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元素,共同形成系统网络结构。ANP计算过程中涉及到超矩阵的运算,一般会选择使用软件或是计算程序来协助计算。无准则的ANP模型如图2.1所示,网络分析法的计算过程与步骤如下:
(1)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分析需要决策的问题,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元素集,要素集又分解为若干个元素。通过ISM层级拓扑图的输入,使原本依靠主观判断的不同元素反馈关系和依存关系更加可靠。
(2)构建ANP网络结构
Super Decisions、Yaanp均可以构建ANP网络结构。按照先控制层,后网络层的顺序进行构建。构建ANP网络的核心工作是根据FISM层级拓扑图得到的元素间反馈关系和依赖关系建立元素间的联系。
......................
3. 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5
3.1 评价指标的识别和筛选........................................... 15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15
3.1.2 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筛选 ................................... 15
4. X项目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 22
4.1 评价指标层级结构分析...................................... 22
4.1.1 专家组及工作流程 ................................... 22
4.1.2 确定λ水平划分值域及计算可达矩阵和层级拓扑图 .......... 22
5. X项目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 .................................. 40
5.1 构建灰色聚类评价矩阵......................................... 40
5.1.1 确定评价样本 ................................... 40
5.1.2 计算灰色评估系数 ................................. 41
5.X项目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
5.1.构建灰色聚类评价矩阵
将X项目分包合同策划质量和单个要素指标质量分成5个的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合格,待改进,不合格,低劣,分值范围从高至低用1至0之间的数值表示,则X项目分包合同策划质量等级划分如表5.1所示:
工程管理论文参考
............................
6.总结和展望
6.1.研究总结
分包合同管理质量评价是伴随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出现的迫需解决的新问题。分包合同策划以控制分包管理活动的有序性而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影响。如果能有效控制分包合同策划质量,那么必然会使总承包商的分包活动的管理水平出现质的提升。因此,本文以分包合同策划的成果性文件为质量评价对象对其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并以X项目为实例予以应用和论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专家访谈、经验总结以及文献梳理,从初步识别到得76个影响因素筛选出26个影响分包合同策划质量的因素,以此构建了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套评价指标体系在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基本空白的情况下首次建立,可以供工程实践中有分包合同策划评价需要的项目参考借鉴。文章以普适性为原则识别影响因素,扩大识别面吸取尽可能多的项目经验,减少了指标体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每个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如果项目差别很大,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删后使用。
(2)思考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模型的要求,对比各类评价研究文献,选择了FISM-ANP-灰色聚类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厘清了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体系广泛适用的两个基本特征:能概括各项目普遍存在的共性,能体现各项目独特的个性。各项目普遍存在的共性,本文以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概括。在能概括共性的前提下,各项目独特的个性,绝不是新的内容,凭空出现的内容,而是共性内容在组成上的多寡和联系上的有无。FISM根据项目特点可以反馈评价指标间独特影响关系,ANP可以根据评价者的关切诉求体现评价指标不同权重。
(3)本研究为基于X项目的分包合同策划质量评价实例研究,将合同策划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分包合同管理问题,推进了合同策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