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文以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系统动力学等理论方法构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建议。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铁路作为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交通方式,推动铁路持续发展,对于稳经济、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导致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近些年来,为了有效减轻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压力,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万亿元。截至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计15.0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共计4.0万公里,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可达16.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预计可达5万公里。如图1-1所示。铁路客运量总计26.1亿人,占旅客运输量的31.5%,铁路货运量总计47.7亿吨。如图1-2所示。因此,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铁路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铁路网络建设,对于完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管理论文参考
............................
1.2研究意义
通过引入系统性思维,全面认识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本质,探究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理论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建筑行业或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效率,对于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不足。本文从环境、技术、资源、科技和管理因素五个方面,构建了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模型,全面识别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探究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以全面、系统地研究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项目活动。
同时,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探究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通过模拟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影响,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关键路径,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2)现实意义
本文对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揭示影响因素对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对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认识,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助力铁路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推动铁路行业的发展升级。
.......................
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复杂艰险地区
复杂艰险地区是指具有地质环境复杂、地势高低起伏、自然灾害频发、气候环境恶劣等特征的区域。我国地形总体轮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从西到东的地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呈阶梯状下降,如图2-1所示。超过2/3地区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不足1/3。因此,复杂艰险地区在我国主要是指西南地区。
从行政区域划分来看,包括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广西等,总体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主要地形特征为高原、山地和盆地,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四川盆地、渝东山地及以及广西盆地等。宏伟雄壮的山脉、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群山间深邃陡峭的河谷和盆地共同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复杂艰险的地形环境。
工程管理论文怎么写
西南地区位处欧亚板块的东南边缘,相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板块,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相差甚远,发展历史各不相同,区域地质各具特点。不仅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色的地区,还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我国大陆范围内,西南地区作为地壳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具有活动断裂规模大、分布密集、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地震破裂带长、位移量大等主要特点。据地震资料统计,西南地区历史上共发生189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161次6~6.9级地震、21次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西藏、云南、川西地区因为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所有强震发生频度较高。
..............................
2.2复杂产品系统理论
在早期,对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Winch发现以往的研究通常假设所有行业的创新活动都遵循产品开发模式[72]。产品开发模式是指企业跟随市场变化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并将新产品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推广到大众市场中。产品开发模式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产品通常拥有一个明确的生命周期,创新的机会逐渐从生命周期前期阶段的产品自身向后期阶段的产品生产过程转移;二是这些新产品所包含的新技术往往来自R&D活动的结果;三是可以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新产品;四是此模式下的创新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内部问题。由于创新活动与行业的特点和行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行业的创新不同,使得产品开发模式不能完全解释所有行业的创新[73,74]。
1995年,Mogermiller等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Systems,CoPS),它是指大型的、个性化的、工程聚集的、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产品[75]。Hobday将复杂产品系统定义为研发成本高、工程密集型、小批量生产的产品、系统等,并且这些产品通常涉及一些新技术要素,这些技术要素被一个或几个特殊用户需求,其范围包括大型通讯系统、航空航天系统、电力网络系统、高速列车和军事系统等[76]。复杂产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杂产品系统的行业结构具有“双寡头”特点。在复杂产品系统的供应侧,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大等特点,在行业中只有少数集成供应商可以提供完整产品。在复杂产品系统的用户端,对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购买行为来说,通常会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还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监督,因此大多是大型专业用户或政府组织部门能够购买和使用复杂产品系统的产品。
(2)采用项目制形式,对复杂产品系统进行研发、生产和运作。该方式既可以满足用户具体的需求,又可以提供定制化产品[77,78]。在复杂产品系统中,以项目制形式将供应商、用户、监督部门等多个主体组成一个临时性组织,就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3)非线性和突发性。在复杂产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一个要素的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其它要素的巨大变化,甚至对整体产生巨大影响。
(4)用户参与度高。复杂产品系统的产生源自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依赖于复杂产品系统,所以用户在复杂产品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参与度。
........................
第3章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 18
3.1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分析 ........................ 18
3.2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 18
3.3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19
第4章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模型 .................................... 35
4.1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5
4.1.1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边界及假设 .............. 35
4.1.2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因果关系分析 .................. 35
第5章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模型仿真模拟 .................... 47
5.1 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 47
5.1.1 系统边界检验 .................................... 47
5.1.2 运行检验 .............................. 47
第6章促进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建议
6.1强化技术创新保障机制
6.1.1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应根据铁路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和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铁路技术创新政策。对于目前尚不具备技术创新条件的项目,要为其创造条件。对于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的技术创新项目,要优先给予安排和资金支持。对于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项目,要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首先,完善铁路工程技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筹集铁路技术创新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投资建设铁路项目。同时,完善金融机构支持铁路建设发展的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其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铁路领域投资建设铁路项目,设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铁路科技创新基金”。再次,强化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铁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铁路建设和经营管理。最后,强化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实行“开放、流动、竞争、择优”的运行机制,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铁路工程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技术创新的发展虽然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但同时也使得铁路工程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技术创新资源无法协调、创新成果难以共享和传承等。本文以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系统动力学等理论方法构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建议。最终梳理全文,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在分析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特征及其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识别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具有环境、技术、资源、科技和管理5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的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指标体系。
(2)在影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利用敏感性分析和关键路径分析确定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和关键路径。关键影响因素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产品需求、配套产业基地、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R&D资金投入;关键路径为:技术创新战略-理论基础研究-技术发展水平-技术环境适宜度,技术产品需求-R&D资金投入-组织规模-组织协调度和R&D资金投入-组织规模-组织协调度。
(3)根据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影响指标体系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结合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对复杂艰险地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分为强化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和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两个部分,包括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强化技术创新战略引领、强化理论基础研究、加快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开拓良好的学习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运用合理的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