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创业活动大致包括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创业行为的实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其中创业意愿的形成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都有关系,创业行为的实施也与这两者直接相关。此前,大量研究都侧重于分别研究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这几个课题,但把创业教育、创业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两者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这二者如何影响创业意愿的形成到真正实施创业行为这个过程的文献较少,结合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创业课题,因此创业相关的研究变得炙手可热,但大多数的文献、研究并没有具体阐明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这四者的关系,对这四个课题的实证研究更是稀少。本文拟将这四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协同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其中,创业意愿即为潜在创业者为获取更具价值的商业机会,而选择倾注个人能力、资源、努力的意向。创业教育指的是发起者(一般为国家或高校)采取一系列手段,比如创业大赛、高校课堂等,对参与者(一般为高校大学生或企业职员)进行能力培养、素质内化教育并使其在未来活动中更有竞争力的过程。创业能力指的是创业者实施创业行为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创业者所需具备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创业行为是潜在创业者为了实现创业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过程的总和。
1.1.2 实践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GDP 排名全世界第二,然而我国日益增长的大学生毕业数量与目前市场工作的供应数量极不匹配。据经济日报的报道,在 2018 年的秋季招聘活动中,供需关系已经到了 31.9 个白领共同竞争一个岗位的水平。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以暂时躲避就业压力。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在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平衡供需关系,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以增加市场中的工作供应量。因此,创业就成了国家推行的一大课题。然而,目前中国创业人数依旧总体偏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GDP 排名全世界第二,然而我国日益增长的大学生毕业数量与目前市场工作的供应数量极不匹配。据经济日报的报道,在 2018 年的秋季招聘活动中,供需关系已经到了 31.9 个白领共同竞争一个岗位的水平。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以暂时躲避就业压力。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在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平衡供需关系,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以增加市场中的工作供应量。因此,创业就成了国家推行的一大课题。然而,目前中国创业人数依旧总体偏少。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创业活动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大范围的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比如研究创业动机、自我效能感等等,目标群体广泛而不具备代表性。本文通过将研究课题锁定为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以及创业行为,缩小了研究范围,使研究对象更加具体。此外,此前少有研究将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来论证其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关系的作业机制,因此本研究在某一层面来讲是对创业相关研究的补充和拓展,且能够为后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具备参考意义。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将论证以下几点内容:
1.2.1 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创业活动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大范围的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比如研究创业动机、自我效能感等等,目标群体广泛而不具备代表性。本文通过将研究课题锁定为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以及创业行为,缩小了研究范围,使研究对象更加具体。此外,此前少有研究将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来论证其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关系的作业机制,因此本研究在某一层面来讲是对创业相关研究的补充和拓展,且能够为后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具备参考意义。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将论证以下几点内容:
⑴ 创业意愿如何影响创业行为。
⑵ 创业教育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何种作用。
⑶ 创业能力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何种作用。
1.2.2 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对象锁定为高校 MBA 学员,包括在读的和已经毕业的学生。MBA学员作为更偏重于实践的专业的同学,本身既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拥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可谓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俱全,是理想的创业活动的中坚力量。此外,他们中的部分人在接受 MBA 教育所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之前已经具备了创业意愿,但不是每个具备创业意愿的人都实施了创业行为。在接受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后的创业行为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认为把 MBA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解析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四者的关系意义重大,理清这四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界乃至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推动全国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术界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学术内容改革,有效支持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好地推行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学术内容。
............................
......................
2.2 创业教育文献综述
2.2.1 创业教育的概念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创业蕴含着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在商业圈内的实质形态。[39]基于德鲁克的理论,本文将分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双创教育”统称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宁德鹏(2017)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创业教育即是创业教育发起者对创业教育接受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培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为发出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同时也能为行为接受者创造机遇的教育活动 。[17]通过查阅国内外创业教育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的主要定义如表 2-4:
根据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教育的不同定义的总结归纳不难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还普遍限定为高校提供的创业相关知识活动的范围,这种看法显然是很片面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那么这个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群体、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因此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创业教育概括为:发起者(一般为国家或高校)采取一系列手段,比如创业大赛、高校课堂、创业经验分享活动等,对参与者(一般为高校大学生或企业职员)进行能力培养、素质内化教育并使其在未来活动中更有竞争力的过程。根据这个概念,由个人、家庭或社会所提供的相关活动如创业经验分享活动也归属于创业教育,这样一来创业教育的概念就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
⑵ 创业教育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何种作用。
⑶ 创业能力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何种作用。
1.2.2 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对象锁定为高校 MBA 学员,包括在读的和已经毕业的学生。MBA学员作为更偏重于实践的专业的同学,本身既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拥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可谓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俱全,是理想的创业活动的中坚力量。此外,他们中的部分人在接受 MBA 教育所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之前已经具备了创业意愿,但不是每个具备创业意愿的人都实施了创业行为。在接受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后的创业行为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认为把 MBA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解析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四者的关系意义重大,理清这四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界乃至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推动全国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术界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学术内容改革,有效支持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好地推行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学术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业意愿文献综述
2.1.1 创业意愿的概念
2.1.1.1 创业的概念
“大众创业”是以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促进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激发和发扬人民群众潜能的目的。[1]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点,我们首先得弄清创业的含义。
朱仁宏在《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一文中对创业做了如下定义:创业即为商业行为发出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动员资源、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的活动。[2]通过对有史以来的创业相关文献的总结,他发现目前创业学并没有在学术界确立自己的地位,但理论的完善势必包括相关概念的明确,相关框架的界定以及研究内容的清晰。因此,众多学者不遗余力地开发相关理论,试图对创业的概念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张帆、姚福喜在《创业管理的西方主流研究范式——浅谈对创业理论研究的启示》一文中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三个方面对创业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他们认为 Schumpeter 的观点更为重要,后者认为无论是利用新发明或者未经试验的技术来生产新产品还是用新方法生产老产品都属于创业的范畴。[3]表2-1 是部分学者对创业的概念界定:
2.1 创业意愿文献综述
2.1.1 创业意愿的概念
2.1.1.1 创业的概念
“大众创业”是以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促进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激发和发扬人民群众潜能的目的。[1]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点,我们首先得弄清创业的含义。
朱仁宏在《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一文中对创业做了如下定义:创业即为商业行为发出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动员资源、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的活动。[2]通过对有史以来的创业相关文献的总结,他发现目前创业学并没有在学术界确立自己的地位,但理论的完善势必包括相关概念的明确,相关框架的界定以及研究内容的清晰。因此,众多学者不遗余力地开发相关理论,试图对创业的概念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张帆、姚福喜在《创业管理的西方主流研究范式——浅谈对创业理论研究的启示》一文中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三个方面对创业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他们认为 Schumpeter 的观点更为重要,后者认为无论是利用新发明或者未经试验的技术来生产新产品还是用新方法生产老产品都属于创业的范畴。[3]表2-1 是部分学者对创业的概念界定:
......................
2.2 创业教育文献综述
2.2.1 创业教育的概念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创业蕴含着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在商业圈内的实质形态。[39]基于德鲁克的理论,本文将分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双创教育”统称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宁德鹏(2017)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创业教育即是创业教育发起者对创业教育接受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培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为发出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同时也能为行为接受者创造机遇的教育活动 。[17]通过查阅国内外创业教育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的主要定义如表 2-4:
根据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教育的不同定义的总结归纳不难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还普遍限定为高校提供的创业相关知识活动的范围,这种看法显然是很片面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那么这个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群体、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因此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创业教育概括为:发起者(一般为国家或高校)采取一系列手段,比如创业大赛、高校课堂、创业经验分享活动等,对参与者(一般为高校大学生或企业职员)进行能力培养、素质内化教育并使其在未来活动中更有竞争力的过程。根据这个概念,由个人、家庭或社会所提供的相关活动如创业经验分享活动也归属于创业教育,这样一来创业教育的概念就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
3.1 理论模型...............................31
3.1.1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 31
3.1.2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32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9
4.1 调查问卷设计...................................39
4.1.1 调查问卷目标对象.................. 39
4.1.2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39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4
5.1 信度分析....................................44
5.2 效度分析.........................44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信度分析
此部分是为了进行研究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分析。通常来说,若该研究数据所得信度系数值大于 0.9,
5.1 信度分析
此部分是为了进行研究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分析。通常来说,若该研究数据所得信度系数值大于 0.9,
则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91]本研究利用 SPSSAU 对相应量表依次进行信度分析,各量表分析结果详见表 5-1 各量表信度分析结果。
根据表 5-1 各量表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这四个量表的标准化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 0.905、0.958、0.956 和 0.943,数值都大于 0.9。因此,创业意愿量表、创业行为量表、创业教育量表和创业能力量表都呈现出很高的信度水平,说明这四个量表可在本研究里用作进一步分析。
..........................
根据表 5-1 各量表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这四个量表的标准化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 0.905、0.958、0.956 和 0.943,数值都大于 0.9。因此,创业意愿量表、创业行为量表、创业教育量表和创业能力量表都呈现出很高的信度水平,说明这四个量表可在本研究里用作进一步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高校 MBA 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回收 481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 453份。利用 SPSSAU 数据分析软件,本研究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以及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在两者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意愿正向影响创业行为。
第二,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不起调节作用;个人因素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学校因素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不产生调节作用。
第三,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机会利用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第四,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不同参加工作的年限样本对于创业意愿、机会发现行为、机会开发行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传记特征都对某些变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于创业意愿、机会发现行为、机会开发行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父母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都对创业意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发现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开发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个人因素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学校因素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年龄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识别能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利用能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略)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高校 MBA 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回收 481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 453份。利用 SPSSAU 数据分析软件,本研究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以及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在两者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意愿正向影响创业行为。
第二,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不起调节作用;个人因素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学校因素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不产生调节作用。
第三,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机会利用能力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第四,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不同参加工作的年限样本对于创业意愿、机会发现行为、机会开发行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传记特征都对某些变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于创业意愿、机会发现行为、机会开发行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父母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都对创业意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发现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开发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个人因素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学校因素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年龄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识别能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样本、不同出生地样本、不同亲友曾经或正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样本、不同有无创业经验样本、不同创业状态样本对机会利用能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