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组态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研究多倾向于数据资源和能力以及单一维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桎梏,将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联系起来,采用回归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研究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清晰构建并检验了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实现数实深度融合的关键微观基础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及,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化发展的热潮,推动传统产业和经济不断转型提升(Guo等,2023),数字经济成为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着力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阶段数实融合发展的重点(夏杰长和苏敏,2024),以产业数字化为主要载体有助于加速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任保平和巩羽浩,2024),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增长(祝志勇和李亚男,2024)。然而,在数实融合背景下,微观主体如何跨越从传统生产力到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跃迁鸿沟尚需深入探索(高昕,程露和康宇航,2024)。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数字经济新常态,能够有效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刘利平和李佳辉,2024),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关键微观生产力(Bodrozic和Adler,2018),同时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田秀娟和李睿,2022;肖土盛等,2022)。这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我国数字经济重大战略需求、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方向,是具有现实和时代意义的重要研究议题。现实中,从数字原生企业到传统非数字化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
不仅如此,由于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各国及国际组织相继出台系列战略和政策,以期布局并领跑数字化转型。如亚太经合组织发起“中小企业数字化”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德国出台《数字化战略2025》,践行“工业4.0”;欧盟制定《产业数字化新规划》、《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英国发布《英国数字战略》、《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等。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各国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点,更鉴于数字经济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中展现出的顽强韧性和后疫情时代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的卓越表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然位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之巅。
.........................
1.2 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聚焦于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新兴热点话题,试图以数据战略为起点展开分析,以填补现有研究空白。具体而言,本文围绕“数据战略对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遵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框架构建思路,从“分析直接效应—揭示过程机理和边界条件—探索复杂中介机制”三个层次依次拆解子研究问题,如图1.1所示。
博士论文怎么写
1.2.1 研究问题1
本文的第一个研究问题为:数据战略对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有什么直接影响?这是破解核心问题的关键点。
鉴于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单一维度变量对于全面理解其本质、深入揭示实现过程造成阻碍,已有研究开始关注双元数字化转型,但尚存在大量实证研究空白。伴随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要素和战略性资源,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兴热点话题,尽管有研究分析了数据洞察力对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Zhu和Li,2023),但尚未有研究从战略本位出发,系统分析并检验数据战略对双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影响,难以解释如何战略性治理并使用数据以实现数据驱动的双元数字化转型。因此,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探究数据战略对双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组态理论为理论基础,本节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梳理,厘清各理论的发展脉络,阐述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在本文中的具体应用,为更好地挖掘研究问题、理解变量间的作用关系奠定重要基础。
2.1.1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是管理学研究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基于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探索企业竞争优势和绩效的来源问题。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从战略层面系统构建关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而且有助于揭示实现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机制(陈冬梅,王俐珍和陈安霓,2020;谢康等,2024)。
(1)战略管理理论核心思想
战略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被用于军事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企业层面,而后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在对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进行动态地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战略计划或经营决策方案(Ansoff,1965;李海舰和聂辉华,2002)。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对于企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是该研究领域一以贯之的核心议题。该理论主要聚焦于研究企业的战略选择行为,以及它们如何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生存环境,进而实现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Andrews,1971;马浩,2019)。
(2)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战略管理理论可谓成绩斐然,历经时代转变依旧朝气蓬勃,在管理学领域发挥重要价值。关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展主要可以从西方主流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中国情境下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数字化情境下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西方主流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西方战略管理理论从1960年代应用于企业管理发端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如图2.1所示。第一阶段:经典战略理论阶段(1960s-1970s),也即探索阶段(谭力文和丁靖坤,2014;马浩,2017),该阶段主要形成了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为初步形成战略管理理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奠定了基础。设计学派以安德鲁斯(Andrews,1971)为代表性人物,创立SWOT分析框架,强调企业经营战略在于外部市场机会、企业内部实力(资源与运作)、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和偏好、企业社会责任与预期四者之间的契合。计划学派以安索夫(Ansoff,1965)为代表性人物,首次提出“企业战略”的概念,强调战略需要有意识、有控制地正式计划。第二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1980s-1990s),也即融合阶段,该阶段包括产业结构学派形成和全面理论整合两个时期(谭力文和丁靖坤,2014;马浩,2017)。产业结构学派以波特(Porter,1980)为代表性人物,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将S-C-P(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分析范式引入战略管理研究,并在后续研究中演化为S-C-P(战略—行为—绩效)逻辑分析范式,创造性建立了“五力模型”,强调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和卖方议价能力、产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五种竞争力量之间的作用,这一学派奠定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学科地位。
...............................
2.2 文献综述
本节通过对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的关键概念进行梳理与述评,明晰已有研究的进展及空白,为后续的理论探索及推演奠定基础。具体包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双元数字化转型、数据战略、知识重构、能力重构、认知柔性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
2.2.1 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本文的研究情境,也是核心议题。鉴于这是一个复杂、多维、具有挑战性的长期发展过程,本文基于双元视角聚焦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这一新兴概念,以期细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现象的理解和认知,但考虑到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较少,本文首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及梳理,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本小节主要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维度及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
数字技术不断冲击传统经济,给传统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新常态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实践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已经涌现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报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不胜枚举,但相关定义表述各有侧重且研究视角不一,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仍是一个模糊不清、尚未明确的概念。本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如表2.2所示。其中,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分别是:Vial(2019)通过总结23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定义,将其界定为“通过结合信息、计算、通信和连接技术,触发实体属性的重大变化,进而改进实体的过程”;黄丽华等(2021)综合学界和业界的思想,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连接技术的组合应用,触发企业组织特性的重大变革,并重构组织结构、行为及运行系统的过程”。
...............................
第3章 数据战略对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影响研究 ................ 81
3.1 引言 ......................... 81
3.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83
第4章 数据战略与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 .......... 119
4.1 引言 ................................. 119
4.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121
第5章 数据战略、重构行为组态与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复杂中介机制研究 ................ 169
5.1 引言 ................. 169
5.2 理论模型构建 ....................... 171
第5章 数据战略、重构行为组态与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复杂中介机制研究
5.2 理论模型构建
企业实施数据战略,通过对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实现双元数字化转型(Horng等,2022)。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挖掘了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在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指出基于知识与能力视角的重构行为对于双元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现有研究,知识重构包括知识深化重构和知识拓展重构两方面(Karim和Mitchell,2000;叶江峰,任浩和郝斌,2016),能力重构包括进化式能力重构和替代式能力重构两方面(Lavie,2006;Xie等,2022)。为了进一步厘清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的关键作用,填补数字化转型研究中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研究的匮乏,为转型企业加速新旧动能转型从而促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见解,本文基于组态理论,提出组织重构行为可能是由不同知识重构维度和不同能力重构维度构成的复杂系统,可以形成驱动效率转型或价值转型的多元路径。目前研究中缺乏对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的细粒度分析,也尚未见探讨多元重构行为组态的复杂中介效应,对数据战略能否通过影响多元重构行为组态间接促进双元数字化转型缺乏进一步探索。一方面,鉴于知识资源禀赋、能力禀赋、转型路径、转型目标等存在差异,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不同步,可能涌现出不同的知识与能力重构组态,以“因地制宜”,更好地更新组织惯例、构建组织边界,实现双元数字化转型(王琳,陈志军和崔子钰,2024),即存在驱动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多元重构行为组态。另一方面,数据战略作为能够影响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进而促进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战略,能否对这些多元等效路径产生影响进而加速双元数字化转型实现尚不得知。因此,需要对数据战略、重构行为组态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复杂中介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基于组态视角,从以下方面构建复杂中介模型,分析重构行为组态驱动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关系以及数据战略通过驱动重构行为组态进而影响双元数字化转型的复杂中介机制。
博士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组态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研究多倾向于数据资源和能力以及单一维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桎梏,将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联系起来,采用回归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研究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清晰构建并检验了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首先子研究一从战略本位出发厘清不同数据战略对双元数字化转型不同维度的直接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和框架;其次子研究二进一步从知识观和能力观视角系统地探索攻守数据战略影响双元数字化转型的中介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同时整合知识观和能力观,根植于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揭示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在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的连续中介作用;最后子研究三在发现两个多维度中介变量的基础上,基于组态视角探索数据战略、知识重构、能力重构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和潜在复杂作用机制,从而全面地解释了如何从战略层面实现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议题。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针对“数据战略对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有什么直接影响?”这一研究问题,本文的回答是:数据战略积极影响双元数字化转型,具体而言,防御性数据战略和进攻性数据战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促进效率转型和价值转型。从战略视角出发,子研究一(第3章)通过理论推演提出关于数据战略对双元数字化转型直接影响的1条主要研究假设和4条细分研究假设,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数据,基于207份两时点配对的有效问卷,通过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进行无应答偏差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与检验,验证了不同数据战略对双元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与提出的假设一致。此外,结果讨论部分的补充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数据战略在影响双元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差异,具体而言,效率转型和价值转型都同时受到防御性数据战略和进攻性数据战略的显著积极影响,相较于防御性数据战略,进攻性数据战略的正向影响更强。
第二,针对“数据战略如何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化转型?有什么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这一研究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知识重构、能力重构和认知柔性是影响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转化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在数据战略与双元数字化转型之间起中介作用和连续中介作用,认知柔性是影响数据战略与知识重构或能力重构关系的边界条件。整合知识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子研究二(第4章)通过理论分析与推演提出关于知识重构和能力重构中介效应及链式中介效应的12条研究假设,结合认知视角在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理论分析认知柔性的权变作用,并提出相关假设4条,继而通过来自342家转型企业的两时点配对问卷样本数据,采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进行无应答偏差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拔靴法、简单斜率分析等数据分析与检验,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大多与提出的假设相一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