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笔者认为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重点企业的带头减排行为,还是一场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革命,构建低碳型社会需要公众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因此,培养和树立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让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行动自觉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能源应用的历史。伴随着能源的应用与革新,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全面进步。但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带来了碳排放1总量的持续增加,产生了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如全球气温上升并由此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发生等。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已在全球达成共识,碳减排必须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和推动。
根据全球气候数据2,过去一百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呈现温差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变暖。IPCC3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指出,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加。相关气候变化组织的研究与报告说明,全球地表温度变化与空气中碳排放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人类活动是导致碳排放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加速了碳排放的积聚。
(1)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人类开始反思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二十世纪中后期,全球范围兴起了对“增长极限”的讨论。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开展“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环保行动已由民众自发行为上升为政府的职责与义务。1983年11月,《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IPCC在1990年发布了第一份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碳排放增加,进而导致温室效应。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气候问题的紧迫性,也预示着全球合作的必要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深入解读了可持续发展,强调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性和相互依赖性。其中,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博士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本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税政策、经济增长、碳减排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分析了碳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现状,综述已有的成果与经验,对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框架、整体思路等。
1.2.1国外文献综述
(1)财税政策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理论研究
碳减排由于具有外部性,市场主体作为理性人,缺乏碳减排的动力。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能够激励其碳减排。Samuelson(1948)对公共物品进行定义,指出公共物品主要由政府承担。碳减排是全球公共物品,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Pigou(1920)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财税政策——征税。随后英国等国家选择了“气候变化税”“燃油税”“环保税”等措施实施碳减排。Coase(1960)并不认可政府的参与,认为只需对产权进行界定,通过补偿或自愿原则解决问题。这一思路促使了“碳交易市场”8出现。OECD(1972)首次提出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强调污染者承担碳减排责任。这些研究为各国实施碳减排的财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2)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很多。Lee et al.(2013)考察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关系,经济增长为正相关,旅游业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为负相关。Levine等(2008)对中国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的原因加以分析,得出中国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煤炭依赖与国际贸易。Narayan(2010)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关系符合倒U型曲线。Kahouli(2018)利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分析了1990年到2016年数据,得出研发投资有助于碳减排。Chenget al.(2021)认为是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碳排放影响较大。Fernandez al(2018)、Lee.(2011)认为技术创新是碳减排的重要催化剂。
.........................
第2章财税政策促进碳减排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2.1财税政策支持碳减排的基础理论
2.1.1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即该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在碳减排的情境中,当个人或组织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例如通过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或者改善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行为的效益不仅仅局限于采取行动的个体,而是可以被其他人共享,而且其他人不需要额外付费。因此,碳减排行为与公共物品属性相契合,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而无需付费。
碳排放空间是全球性的公共物品,市场机制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有效提供。首先,碳减排的收益是共享的,全球所有国家都可以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获益;其次,碳减排的成本是分散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家庭的减排成本是不同的;第三,碳减排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长期的全球协调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政府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主体,其财税政策是助力公共物品提供的最佳手段。
公共物品理论是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基础。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而其带来的损害,不仅影响到排放者本身,还影响到全球所有人。西方经济学中,“完全理性”的国家、集团、个人都具有“免费搭车”的动力,市场不会自动而提供所需类型和数量保护大气的成本和努力,因而全球实际排放量往往大于最优排放量。
.........................
2.2财税政策促进碳减排的作用机理
2.2.1财税政策-经济增长-碳减排:作用机制
财税政策、经济增长和碳减排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机理。三者间的联系基于3E理论,即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和经济(Economic)三方面的联系,能源虽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其开采、利用、排放都对环境造成影响。过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造成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高碳经济模式,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本文站在政府视角,选择合理的碳减排政策,力图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美丽中国建设的构想。
根据图2.1可知,传统能源的使用伴随着碳的排放,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面对碳排放空间的国际公共产品,尤其需要财政政策引导与扶持。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在经济增长方面,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碳排放方面,经济增长的推动和财税政策的引导都有助于实现碳减排。总之,财税政策、经济增长和碳减排质量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合理调节财税政策,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实现碳排放的减排目标。
同时,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关系可以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解释。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碳排放量也会不断增加,在一定阶段后,由于政府加强了环保监管和投资清洁技术的应用,企业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碳减排工作,逐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从而促进了碳减排质量的提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和环保治理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质量的双赢。
...............................
第3章 中国碳减排的现状、挑战及实现路径 .................................... 39
3.1 中国碳排放的现状 .......................... 39
3.1.1 碳排放的统计 ................................... 39
3.1.2 碳排放量的变化的趋势 ........................ 40
第4章 中国碳减排的财税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65
4.1 促进碳减排的财税政策现状 ................................. 65
4.1.1 促进碳减排的财政政策现状 ............................. 65
4.1.2 促进碳减排的税收政策现状 .................................... 74
第5章 中国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总体效应分析 .......................... 88
5.1 财政政策碳减排总效应分析 .............................. 88
5.1.1 问题的提出 ........................... 88
5.1.2 模型设定 ....................................... 88
第6章中国财税政策对碳减排的门槛效应分析
6.1问题的提出
大量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的关系(林伯强等,2009、沈能,2012、包群,2013、Halkos、2013)。冯海波和方元子(2014)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的碳减排效应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熊波等(2016)的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朱小会和陆远权(2017)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财政政策对碳减排产生更显著的效果。除经济发展水平外,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还会受到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秦昌波和王金南等,2015)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的影响(朱小会和陆远权,2017)。
综上所述,财税政策的碳减排门槛效应意味着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碳减排效果会发生变化。中国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本小节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了解和把握这些门槛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财税政策来推动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以及碳减排需求都需要被充分考虑,以确保财税政策能够在有效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博士论文参考
...........................
第7章完善促进碳减排的财税政策建议
7.1财税政策总体设计思路
碳减排的财税政策应提升政策立法层次、注重政策可持续性与可操作性,依照公平公正过渡的准则,完善政策安排适应调整。近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逐渐步入减污降碳的关键阶段,纵观中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为提升财税政策效能,建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未来应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路来设计和健全政策体系。
7.1.1提升政策立法层次
在推进碳减排工作的过程中,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政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目前来看,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律建设存在缺失,许多属于规章制度层面的低碳政策也有待提升到法律高度,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构建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应当重点关注相关法律及配套法规的工作,切实提高低碳的约束性和财税政策的法律地位,同时有必要明确具有法律效力的惩罚机制,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倒逼企业增加对绿色低碳能源的使用,进而从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注重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相关的监管措施和执法程序,确保征税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并建立惩罚机制对违反碳减排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以保障税收法定原则的有效实施。明确碳排放作为征税对象,建立科学严谨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根据排放量大小设定不同的税率档次,确定征收方式,鼓励减少碳排放。
7.1.2注重政策公平与效率
碳减排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统筹考虑财政资源,基于全局视角谋划一域,强调从整体与更高层次出发来统筹规划,通过包括预算投入、政府采购在内等工具的协调,加强政策间的衔接统筹,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中各领域的碳减排工作。同时,碳减排的财税政策依照公平公正过渡的准则。
公平性原则:碳减排的财税政策应确保公平性,即对不同企业和个人实施相同或相似的减排要求和税收机制,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和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过渡性原则:考虑到碳减排需要时间和资源,财税政策应具有过渡性,即合理设置阶段性的减排目标和税收优惠措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逐步转型的机会,避免突然增大成本压力和经济波动。效率原则:财税政策应基于效率,通过合理的税收激励和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加经济高效的碳减排技术和措施,提升整体减排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