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博物馆文创设计案例、河北博物院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完成对博物院“河博游礼”文创品牌的初期探索与研究,总结归纳博物院文化资源使用和开发的经验。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依据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艺术论文参考
文化经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相比肩的重要支柱。社会的变革也在不断影响文化经济的发展,在全球文化浪潮的推动和我国政策不断的引导下,文化经济在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影像书报类产品的生产、扩大其他行业的文化附加值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在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追求非物质生活的行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创作源泉。近几年,人们对历史文化关注度普遍增高,各地政府推出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遍地生花,其中各省市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博物馆及其藏品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和记忆,成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1]
(2)研究依据
在新博物馆学理论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逐渐开始改变自身的传统职能,不断更新自己的职能和服务范围,让博物馆不再是独立且具有精英概念的传统博物馆,而是积极寻求开放且具有人民性和普惠性的大众化的博物馆。同时,我国也在不断颁布新的政策,普及社会文化发展的新价值观,以此鼓励博物馆文化的发展与变革,如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中所言:“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条例的颁布为博物馆未来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划指导,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至文化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此外,在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四章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扩大了该产业的发展空间。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在“新博物馆学”理论的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兴概念在西方被率先提出,并且逐渐转变成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新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实现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展示,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实现文化价值输出[4]。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心不断从“版权产业”转移到以开发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创意产品为发展中心。在西方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间接“刺激”下,我国21世纪初,也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创产业发展道路。在探索初期,为了改变大众对博物馆文创设计等同于旅游纪念品的传统想法,从业者在作品实践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同时,学术研究人员也在向社会不断普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设计理念,引导大众学习和了解全新的设计形式与设计概念。此外,我国政府还不断地出台新政策来鼓励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改变博物馆文物单一的展览状态,实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政策。
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为我国各地的博物院与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延伸出许多优秀的文创设计案例,拓宽了文创产品设计学术研究的道路,这些都为本课题的设计实践和论文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在文献研究方面,根据课题研究方向,通过网络调研、搜索和整理了博物院院藏文物文创设计的相关文献、书籍和各项资料。梳理总结后,明确了博物馆和博物院的概念,了解了当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院文创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综合学习和总结。截止到2023年1月,在中国知网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博物院”和“文创产品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筛选出相关文章2331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1787篇,硕士论文543篇,博士论文1篇。在此关键词检索下的硕士论文中与河北博物院相关的论文共3篇,但只有一篇谈及河北博物院相关的文物文化,其余2篇都是对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讨论与研究。以“文物文创设计”为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章174篇,其中学术期刊78篇,硕士论文96篇,硕士论文中与河北博物院相关联的文章1篇。以“河北博物院”和“文创”为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章5篇,硕士论文3篇,关于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的文创设计学术研究文章较少,多数文章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文创设计上,而对文物与文创设计的联系和延伸研究相对较少且相对分散。
............................
2 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文创设计的调研与分析
2.1 文物在文创设计中的调研与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也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在新博物馆学的影响下,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成为除博物馆研究、收藏、保护、教育和展览职能之外的发展内容,博物馆开始注重文化的演绎和文物的激活。由于各国社会属性和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各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起步时间和模式也大不相同,但其设计实例和研究现状对本课题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1.1 国内博物院的调研与分析
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政策,还陆续提出加强文化整合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让文物“活起来”的政策计划。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火爆,历史文物爱好者陡增。这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到历史文化和博物馆文创产品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生根发芽,让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和丰富文物资源的博物馆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运营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博物馆新的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博物馆增加了日常运营的收入,还拉近了群众与文物的距离,更好地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敦煌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坐落于甘肃省敦煌市,在丰富的壁画资源的依托下,博物馆的壁画研究在我国文化研究中占据领导地位,并且敦煌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敦煌壁画进行设计创作。敦煌石窟壁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创作形式多样,它不仅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壁画的发展也展示出敦煌历史和敦煌文化的发展。博物馆在文创创作方面对敦煌壁画进行分类归纳,主要分成“飞天系列”“佛系系列”“极乐系列”“伎乐天系列”“九色鹿系列”“纹样系列”和“再创敦煌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敦煌博物馆-丝路手信文创品牌,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且线下销售不只局限于博物馆内售卖,还在市内各大景区和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等设立博物馆文创产品店,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扩大文创产品的销售范围,还提高敦煌壁画和敦煌文化的影响力。
................................
2.2 院藏文物在河北博物院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调研
对国内外博物馆一些优秀的文物文创设计案列进行调研后,了解到文物和产品的多种创作结合方式,为后期河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许多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并且在前期调研结果和相关学术研究的指导下对河北博物院进行实地调研,分发与博物院文创设计相关联的问卷,通过问卷获取更加实际且有效的调研数据,能够更好地帮助完成课题设计和课题论文的撰写工作。
2.2.1 关于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于1952年4月在保定成立,并在1982年搬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年经省政府决定,在河北省博物馆的基础上对馆体本身建筑进行扩建工作,并且整合河北省博物馆等4家文博单位组建“河北博物院”。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完成揭牌工作,正式对外开放。
河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院内总藏品资源约为24万余件,拥有一级文物340件。河北博物院内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主要陈列展示的为河北古代文明,从上到下三层共设有八个不同时期和不同主题的常设展馆,分别是“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名窑名瓷”“北朝壁画”“曲阳石雕”。而北区主要是承接各种短期展览的临时展区,但北区也仍设立了两个展示河北近现代文化的常设展览,分别是“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和“‘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河北博物院文物藏品资源精美且丰富,像被观众誉为“镇馆之宝”的“长信宫灯”,还有极具特色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文物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错金银四龙四凤桐方案座和错银铜双翼神兽等,除此之外,“燕赵故事”展馆和“非遗会客厅”展馆中展出的文物都彰显着鲜明的河北地域文化。从河北博物院的十个常设陈列中不仅可以看到河北省的地域发展历史,甚至可以看到华夏文明的文化发展历史。
..............................
3 “河博游礼”博物院文创设计实践 ........................... 23
3.1 河北博物院文创设计的学理基础 ......................... 23
3.2 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 25
3.3 河北博物院院藏精品文物与设计元素的梳理 ......................... 26
4 “河博游礼”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应用 .................... 67
4.1 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纸艺灯设计与应用 ...................... 67
4.1.1 纸艺灯的制作方法 ........................... 67
4.1.2 常设展馆主题纸艺灯设计与应用 ................. 68
5 结论 ................................ 97
4 “河博游礼”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应用
4.1 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纸艺灯设计与应用
艺术论文怎么写
在初期探索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和现售文创产品的过程中,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河北博物院中“灯”这个文化符号并没有被广泛地运用于其本馆的文创设计当中。遂即对博物院内的灯具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在初步构思文创纸艺灯时,根据现行文创产品市场和河北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特征做了线上问卷调研,目的是帮助笔者确定文创纸艺灯研发的可行性,与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用户范围和受众定位。在开始制作河北博物院文创纸艺灯后,首先对院藏文物进行可利用精品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对精品文物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进行设计提炼,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元素创意性地融入纸艺灯和其他衍生产品之中,这不仅延伸了博物院的展览功能,也实现了公共文化教育的社会职能[37]。在本章节对纸艺灯的创作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将灯面插画实际产出为纸艺灯文创产品。除常设陈列主题的纸艺灯具外,还以北朝壁画为创作主题,绘制神兽题材的填彩画文创产品,并且还利用常设陈列中的特色文化资源,制作生活和文具类文创产品。
4.1.1 纸艺灯的制作方法
在本课题文创设计前期,首先以“灯”为思维发散起点,并在结合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灯”做了源发性思考,设定纸艺灯、亚克力灯、立体灯、创意动画灯和功能性的木质灯5种产品创意出发点,但经过对河北博物院的文化背景和文物艺术特征的综合考量后,决定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的纸艺灯为最终的文创产品创作形式。
本课题纸艺灯的制作方法共分为选题、手绘绘制、上机绘制、选纸、雕刻、封主题,并从中梳理出可利用的精品文物资源。第二步是手绘绘制,根据归纳出的精品文物资源,对文物的外观造型和装饰图案进行提炼总结,选择契合各时代特点的装饰纹样与提炼的图案进行插画的融合绘制。第三步是上机绘制,在绘制完成平面纸艺灯插画后,在正式上机雕刻前,需要将平面图转绘成矢量雕刻稿,雕刻稿需要画面保留部分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线条分割。
...................................
5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随着近几年文化市场发展的变化,也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和鼓励下,国内许多博物馆已经乘上了这列高速跑动的列车,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产品开发的热潮,但也因这股热浪产生了许多机械化与模式化的产品,文化资源的适配度和设计的创新点也逐渐在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中消失了身影。本文以河北博物院为例,通过对河北博物院现有文创产品的调研,同时结合优秀的博物馆文创设计案列,在归纳研究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有创意、有文化、有整体的适合河北博物院“河博游礼”文创产品开发的道路。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博物馆文创设计案例、河北博物院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完成对博物院“河博游礼”文创品牌的初期探索与研究,总结归纳博物院文化资源使用和开发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设立调查问卷,结合问卷图表结果将数据可视化,转换为“河博游礼”文创产品开发的市场支撑,确定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的用户定位、设计定位、文化定位,从而通过运用适宜的文物文化资源,开发用户群体感兴趣的“河博游礼”文化创意产品。
其次,在河北博物院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对河北博物院在展院藏精品文物资源的梳理,并对相关文物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通过前期对优秀设计案例的研究,发现品牌的设立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博物馆需要为文创产品建立品牌进行整体管理,本文设立“河博游礼”品牌,通过品牌管理文创产品的开发,对品牌内的产品做系列化的开发设计,增强文创产品内在文化资源的互联性,从而创作出文化相关性高、设计连接性强的文创产品。
最后,本文通过“河博游礼”品牌的引导,对各展厅不同时代的装饰图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前期文物设计元素提炼的基础上,将文物元素与装饰图案进行融合创作设计,绘制完整的灯面插画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依托激光雕刻技术,完成具有美观与实用性、文化性、系统性和市场化的“河博游礼”纸艺灯文创产品,除主系列产品之外,本文还以“北朝壁画”为创作主题完成填彩画设计和其他文创衍生品设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