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剧《金子》对曹禺《原野》的改编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636 论文编号:sb2023082614290750903 日期:2023-08-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认为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展优良传统,同时拓宽创作题材,贯穿现代创作理念,最大程度丰富表现形式,方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贴合现代观众审美理想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第一章《原野》的各种版本改编比较
第一节《原野》戏剧戏曲版本流变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自曹禺的《原野》于1936年写成之后,便曾被多次搬上舞台及荧幕,本文着重探讨舞台上的改编。而舞台上的改编主要分为戏曲和戏剧(包括歌剧、舞剧、音乐剧等)两大艺术形式,形成各有千秋的改编样式。由于曹禺在戏剧界中的地位以及《原野》极高的艺术价值,近百年来国内外无数次排演该剧,这里无法一一统计罗列,因此本节着重挑选具有研究价值的剧目进行分析。
一、话剧改编
1937年的8月由应云卫导演、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排演,首演于上海卡尔登大戏院的话剧《原野》,是曹禺《原野》面世以来第一次被搬上舞台,但由于战况紧急,1937年8月13日出现的“八一三事变”,而8月14日《原野》最后一场演出才结束。在如此危难的国情之下,很少还有观众有心思去欣赏一部刚上演的话剧,因而遭遇冷遇也是情理之中。同时在这战争火热的革命年代,曹禺剧中的象征与表现主义等思想与大的艺术环境格格不入,也就造成了艺术界对此的评价都不高。
1984年,张奇虹在青年艺术剧院导演的《原野》在全国多地演出共百余场,连演三年,并于1986年被邀请参加第14届香港国际艺术节的演出,获得艺术节主席邵逸夫、美国奥尼尔戏剧中心主任乔治·怀特的高度赞扬。该版《原野》是导演与曹禺探讨修改而成,并获得了曹禺的大力支持。张奇虹导演着重刻画仇虎和金子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并且删掉小黑子这一人物,将焦母打死小黑子改为打死焦大星,更增加了悲剧色彩,也加重仇虎内心的负担与悔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
第二节川剧《金子》改编背景
川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川剧诞生于四川的土壤和环境之中,它既有四川的音乐风格,又有其语言的特点,既有四川的民俗风情,又能充分体现四川人的性格,是一种符合四川人的审美情趣的戏曲艺术。在分析一部作品之前,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地位和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川剧《金子》曾荣获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大奖、文华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三十余奖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作为教材纳入中国戏曲学院。二十年后的现在,《金子》依然是现代川剧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重庆川剧院的保留剧目,常演常新。
一、《金子》的创作背景
《原野》自1926年被曹禺创作出来,至今近百年时间,被改编过无数版本,其中也不乏戏曲的改编。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戏剧,从原始歌舞、巫傩祭仪发展到汉代百戏,再到杂剧、南戏的出现,中国戏曲已延续数千年,具有古老的历史底蕴。川剧原名川戏,是我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其分布在川、渝、云、贵地区,受众广泛。但随着电影电视等新艺术的兴起,传统戏曲的受众面越来越窄,传播也越来越困难。1982年,《关于振兴川剧的请示报告》由四川省委批转四川省文化局党组,清楚地指出了要对具有优秀传统的川剧艺术进行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八字方针。戏曲需要创新,观念也需要随之转变,这时,现代戏《金子》被创作出来。
..............................
第二章从《原野》到《金子》的叙事比较
第一节叙事媒介比较
无论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还是综合艺术,即使艺术形式不同,但相互又有联结,古有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就说明了诗画同源的问题,诗是一门语言艺术而画是造型艺术,我们能在王维的诗中体悟到画,也能在其画中感受到诗,这就是不同艺术形式的相通性。同理可见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都是既可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也可作为剧本搬上舞台的。因此戏剧的双重性使其将语言艺术与综合艺术相联结,戏剧艺术的文学性与综合性相交融。曹禺的《原野》是作为一个剧本被创作出来,经过导演、演员们的二度创作搬上舞台,才得以将一个语言艺术作品转化为综合艺术作品,实则这是两种艺术形式,而改编为戏剧戏曲或电影电视的《原野》总也离不开本体也就是曹禺创作的《原野》文本。二者虽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在叙事方面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同时也有差异性。
一、《原野》与《金子》叙事媒介的相通性
戏剧剧本与戏曲虽然是两种艺术形式,但二者都依托媒介传达情感。从话剧剧本《原野》到川剧《金子》,其中不乏相通的叙事方式和手法。其中戏剧性与戏剧的线性叙事性为《原野》和《金子》叙事的相通之处。
(一)戏剧性
曹禺的《原野》与川剧《金子》虽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在戏剧性表达上又各有风格。戏剧性的三个特征是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原野》的第一个戏剧性冲突出现在序幕,戴着镣铐的仇虎在原野上遇到了白傻子并令其将斧头给自己,从而牵扯出事件,交代仇虎这一人物背景以及行动目的;而《金子》中第一个戏剧性冲突也是开场第一幕——即剧作家隆学义的独创——金子与焦大星结婚当日场景,随着一阵鞭炮声,身穿红色婚服的金子慌忙跑上,左顾右盼,周围人为她盖上盖头,金子自己掀开,想要逃跑,但被人群围堵住,不得已牵上焦大星的红绸。焦大星懦弱大喊“妈”,而金子喊“虎子哥”,冲突就此体现出来,一场并不合适的婚姻,两个各有所想的人,也就延伸出后面更大的矛盾冲突。仇虎杀星无疑是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集中点,在《原野》中为其铺垫了仇虎给焦大星讲故事、焦大星恳求金子留下不成,拿起刀欲杀之却又不敢等,凸显了焦大星的懦弱,因此在等他睡着以后,仇虎进屋将还在睡梦中的焦大星杀死;反观川剧《金子》,直接把杀星的场景搬到台前,且加入焦大星恳求仇虎留下金子的情节,因此在遭拒后,焦大星终于下定决心与仇虎决斗,并在二人打斗中中刀身亡。《金子》的戏剧冲突由此被推向了高潮。不论《原野》还是《金子》,每一场都有不同的戏剧性冲突,并且随着人物之间矛盾的揭露以及内心情感的发展,将矛盾冲突直接展现出来。
................................
第二节叙事内容比较
就《原野》这一作品来看,可以大致概括为:文本的叙事内容更广,而戏剧的叙事内容更深。这是由于文本有更少的限制,剧作家可以构建一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与关系来同时表达多种主题思想,而一旦将剧作搬上舞台后,其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多数改编者会选取剧本中主要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或另辟蹊径,如川剧《金子》就刻意淡化仇虎复仇这一主题,而主要表现金子这一人物在面对事件时的思想感情及行动,这一主题的置换无疑是一大创新点。
一、故事:从面面俱到至化繁为简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①故事是叙事作品中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展现了与人物生活相关的主题。无论是小说、剧本还是搬上舞台的戏剧戏曲,只要有叙事就有故事。《原野》的主要故事为仇虎为向焦家复仇,逃狱出来找到初恋情人焦花氏并与其偷情,待时机成熟后将曾经好友、无辜的仇人儿子焦大星杀死,又因目睹焦母失手打死焦大星的儿子小黑子而陷入心智错乱,最后在逃不出的黑森林边自刎而死。《金子》脱胎于《原野》,其故事走向与人物也并未做大改动,但却从一个每个人都兼顾的反映原野上人们的挣扎、丑恶与迷茫转变为着重笔墨刻画花金子一人。从《原野》到《金子》,可以说是修建枝蔓,保留主干。主干的故事也是中心故事,而一个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就是人物、事件与场景。
.................................
第三章从《原野》到《金子》的意象创造比较…………………29
第一节人物意象……………………………29
一、《原野》对各人物的塑造………………………29
二、《金子》对女性塑造的突出………………………32
第四章从《原野》到《金子》的语言比较……………………46
第一节语言的戏剧性…………………46
一、《原野》正面交锋的文本台词…………………………4
二、《金子》诙谐凝练的川剧唱词………………………48
结语………………………60
第四章从《原野》到《金子》的语言比较

第一节语言的戏剧性戏剧
艺术的戏剧性是其审美的集中表现,也集中体现于剧中人物的戏剧性冲突,其中包括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语言、动作、心理等造成的内外冲突引起的情节的波折。在传统的戏剧当中,人物语言的戏剧性最能体现戏剧冲突,在曹禺的剧本里尤甚,人物在语言上的冲突往往都是正面表现在观众面前。川剧《金子》由于主题的移位,使得冲突随之弱化,加之川剧特有的地域性特征,为唱词与台词增加一层诙谐幽默之感;此外川剧还有入乐的限制,因此唱词往往更加精炼。
一、《原野》正面交锋的文本台词
曹禺的戏剧语言都有强烈的张力。在展现不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开场就是仇虎与白傻子的碰面,仇虎作为强势方不断逼迫白傻子,但在谈起焦家时,仇虎显然得到了致命打击,仇人已死而所爱之人也嫁入仇家,这时虽白傻子只是回答仇虎的话,但语言具有强烈戏剧性,“他死了,埋了,入了土了。”这交代焦阎王结局的短短几个字,何尝不是预示着所有人的人生,无论生前是好是坏做过什么事,死后都归为尘土。并借此交代出本戏的重点,即仇虎围绕焦阎王之事的复仇。
第二个人物间的戏剧冲突在接下来金子与焦大星在铁轨旁的对话中展现,对婆婆有怨而不敢发的金子只能拿焦大星撒气,逼迫他说出“两人同时掉进河里,只救我,不救妈”这等对焦大星来说大逆不道的话,以泄心头之恨,而焦大星是一个懦弱听话的人,不断想要岔开话题逃避回答,二人对话具有极大反差效果: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结语
任何艺术作为社会现象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者林克欢有言,“一切舞台表现都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对感情生活的需要,都在于探寻模型表象背后的意义。”①戏剧来自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戏剧只是截取生活的一角,却又能给我们展示出广阔的世界。川剧《金子》之所以能在曹禺创作出《原野》的六十余年后大获成功,也正是说明戏剧戏曲艺术给观众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思考,即使《原野》本身的故事已经陈旧、时代已然过去,甚至“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这样出自曹禺的经典台词在现代已经又火热过一次、逐渐沉寂下来,川剧《金子》却依然散发着魅力。这与故事本身的关系不大,而主要在于作品传达的思想与情感。爱与恨、复仇与救赎,这类永恒的经典命题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没有被时间与欣赏者淘汰。归根结底,欣赏者作为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在艺术作品中看到人的生存处境,看到极致的情感。川剧《金子》修改后的版本结局中,仇虎当着金子自刎倒下,金子一个人孤独地走进雾中。这样的结局比起曹禺原本开放式结局更具有悲剧色彩,似乎预示着金子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枷锁。
《金子》能在众多《原野》改编版本中脱颖而出,并且成为现代川剧的一座里程碑,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用川剧艺术改编曹禺的《原野》,还在于其突出刻画的女性形象与川剧现代戏的革新上。川剧艺术是人们审美理想、生活态度和伦理认知等多种复杂因素凝聚的产物,因此川剧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川剧艺术背后潜藏的各种因素。川剧艺术的幽默感则是川渝人民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的反映,由于川渝地区长期的文化浸染以及川渝人民性格的乐观开朗、随遇而安,才得以反映在艺术领域,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金子》是隆学义的大胆尝试之作,他将川剧注入现代化意识,力求革新与突破,让川剧在当下戏剧戏曲艺术环境中找到适合的前进方向,拓宽了川剧的题材与新程式化。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曾评川剧《金子》“能够突破传统的程式,但又不像话剧那样写实”。这对于现代川剧来说是极不容易难能可贵的,因为现代川剧比较容易突破革新传统的程式,但不落于话剧那般写实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因此在川剧《金子》中既突破了原有的戏曲程式,又保留戏曲的写意,对于现代川剧来说的确实属不易。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攀枝花苴却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