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黑山头镇边民季节性流动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在职硕士毕业论文 On-the-job master's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525 论文编号:sb2023122214301951619 日期:2023-12-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本文基于对边境村镇黑山头镇的田野调查,以季节更替为切入点运用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叙述该镇人口流动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描述季节性流动发生的过程及原因,解析边民的流动选择,探究当流动空间在黑山头镇重合时边民的季节性流动对边民生活、村镇发展和边疆社会发展层面产生了何种影响。
第一章 作为流动空间的黑山头镇
第一节 黑山头镇概况
黑山头镇是内蒙古东北部的中俄边境村镇,也是国家一类口岸黑山头口岸的所在地。虽然是边境口岸村镇,但受黑山头口岸发展状况影响,黑山头作为口岸城镇的存在感并不强,反而以“养牧大镇”和“骑马游最佳区域”闻名呼伦贝尔。
一、历史及地理
黑山头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黑山头最初被人们用蒙语称为“哈日乌拉陶乐盖”,因在该镇东北2公里处有一山,雷雨来临前山头有黑云笼罩,山呈黑色,故名。1920年黑山头自然屯隶属室韦县,1932年日军占领黑山头后,把黑山头自然屯划归陈巴尔虎旗管辖,1952年划归额尔古纳右旗管辖,1981年撤社建黑山头人民公社,1985年撤乡建黑山头镇,1992年,镇址由额尔古纳河岸迁到其东部10公里处新镇址。1现在的黑山头镇辖梁东村(又称新镇)、梁西村(又称老镇)两个行政村,这两个村庄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据当地人说,当时黑山头镇只有一个行政村,后来要把村子一分为二,便抽签来决定谁们家搬去另一个新的村子,因为两个村子之间确实由一个梁相隔,加上原有的村子被叫做梁西村,新村子就自然而然地被简单命名成梁东村,两个村子同时也被称作新镇和老镇。但新镇、老镇之称只在外地人口中比较常见,对外地人来说,“新、老”之称比“东、西”之称更能区分两个村镇,但对于黑山头镇的本地人来说,更多时候将其称为梁东、梁西。

在职硕士论文参考
在职硕士论文参考

..............................
第二节 黑山头镇的传统生计方式
边民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的传统生计方式是其在边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黑山头镇的传统生计方式是与黑山头镇现在发生的季节性人口流动下的边民边境生活相对比的,主要描述黑山头镇还未发生大规模的季节性人口流动时边民的生活。描述这种传统生计方式有利于更直观地认识该镇边民季节性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此本章将以黑山头镇边民的生计方式入手,对黑山头镇的传统边境生活进行描述。
一、富足的养牧生活
黑山头镇边境线长130公里,总面积1056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52.7万亩,耕地面积11.8万亩,有肥沃的草场,畜牧业的发展便有了天然优势。全镇有天然草场52.7万亩,属天然草甸草原区和林缘草原区,是额尔古纳区域内最好的放牧场和打草场。牧业主要以放羊、牛、马为主。黑山头镇的养牛户以养奶牛为主,肉牛较少,一般收入来源为卖牛奶和卖牛。奶牛一年四季均可产奶,产奶高峰期和淡奶期分别可产25公斤到5公斤不等,平均每天约产奶15公斤,奶价最贵时可按4元/斤的价格卖至奶站,除去养牧户买牛犊、买草料、买挤奶机器等成本,总体来说养牧户通过养牛可以赚到相对较多的钱,生活相对富裕。
黑山头镇位于我国东北部,夏季时凌晨四点就可受到第一缕阳光的照耀,勤劳的黑山头镇养牧户也伴随着阳光开始了劳作。首先要做的便是挤奶,以黑山头梁东村的LXQ家为例,她家共有12头奶牛,挤奶在十年之前便已实现了电动化,基本上养牛的家庭人人都有电动挤奶机,LXQ只需要每天清晨打开电动挤奶机,便可将一桶桶牛奶收集满,再装车到电动三轮车上,接着就拉着几个大奶桶前往奶站送奶,送奶时夫妻二人有时一起行动,一路上以并排的形式在穿镇公路上和认识人热情洋溢地聊天,有时则只有LXQ一人去送奶,丈夫LF则留在家中打扫牛圈、给牛喂草料,偶尔还需处理一下病牛。送奶是黑山头镇养牛户每天的头一件大事,接下来便是喂牛、放牛出圈。
.............................
第二章 流动记忆与流动现状
第一节 流动记忆:历史上的人口流动
中俄边境地区边民的人口流动,早在边界形成以前便已存在。受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的限制,位于边境的黑山头镇本不是个流动频繁的镇子,只在历史上经历过几次较为集中的流动。
一、越界流动的俄罗斯人
1689年以前,中俄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俄罗斯人可以随意越过黑龙江、额尔古纳河,自由垦荒放牧、建造房屋、组建村落等。《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正式确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界河,左岸归沙皇俄国、右岸归中国。清政府为了防止俄罗斯人越界,在额尔古纳河沿岸设立边防卡伦,但由于中方无人监管,仍有大量俄罗斯人越过额尔古纳河,来此放牧、狩猎、打草等,此种越界流动的行为呈季节性的特征,“至秋初,刈割羊草,或乘马,或驾车,裹十数日之糇粮,前往山沟河甸,直与内地秋收无异”1。此时的流动并不频繁,规模也有限。19世纪后期,额尔古纳河流域发现金矿之后,俄罗斯人的跨江流动逐渐多了起来,1860年到1884年间俄罗斯人每年越境达15000多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人向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流动开始。1897年,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先后有大批俄国勘察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筑路工人进入中国境内。铁路修成后,留下一批维护人员及家属,众多工商业者也随之涌入铁路沿线。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大批俄罗斯人借机来到额尔古纳河南岸采金、垦荒放牧。至1907时,中东铁路西线内蒙古呼盟(今呼伦贝尔市)境内就有俄罗斯人19790人。此后,“民国初年呼伦贝尔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边务废弛,这引发了俄国人较以前更大规模的流入。”3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向中国迁移达到高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进行了三年的国内战争,一部分边民为避匪患,越境来到中方定居。一部分则带有政治流亡性质,贵族、官僚政客、资本家及富农等也涌入中国。此后,中苏于1924年建交,但1925年后围绕中东铁路问题发生了多次纠纷,终于酿成了发生在1929年7月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即中东路事件。这一事件使额尔古纳周边村庄和苏联村庄都处于战乱状态,许多人流离失所。此时有许多苏联人冒禁潜入,来到额尔古纳河对岸,企图逃避战争。
............................
第二节 边民流动的现状
一、季节变化中的边民流动
在对于流动的各种讨论中,不同情境下,流动的形式亦不同,并有不同的概念来反映,历史上有迁徙、流徙、迁徙、移民等概念反映人口和牲畜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以获得更好的自然资源或逃避战争、疾病或压迫,现在流动能够更生动准确地表达当下我国的城乡流动,与迁徙、迁移等这些概念相比,流动的概念包含了流出与流入,更反映动态的运动过程。人口流动是指越过一定地界,暂时离开常住地但不改变户口的人口的暂时性流动。人口流动的具体分类主要是从流动的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以及流动的目的和方式的差异来进行划分的,季节性人口流动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所谓季节性人口流动就是指主要受季节变动的影响以及受季节变化制约的人口流动,这类流动一般发生在农村或带有季节性行业的地区1。而黑山头镇边民的季节性流动是指该镇部分参与流动的边民在每年9月到次年4月离开镇子,从黑山头镇流出,又在每年5月到9月之间回到该镇,完成边民流入黑山头镇的过程,10月过后部分边民再次离开黑山头,开始进行新一周期的人口流动,详细时间以及与流动相关的特征及活动见下表。

在职硕士论文怎么写
在职硕士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边民季节性流动的原因 ..................... 38
第一节 冬出的原因 ....................... 38
一、传统生计的困境 .............................. 38
二、家庭收入的需求 ......................... 40
第四章 边民季节性流动的影响分析 ......................... 53
第一节 流动对边民生活的影响 ................................... 53
一、家庭收入不增反降 ............................... 53
二、家庭矛盾凸显 .............................. 54
结语 ............. 69
第四章 边民季节性流动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流动对边民生活的影响
一、家庭收入不增反降
在黑山头边民参与季节性流动的过程中,原本是其为了生活和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在外出务工和流动的各种流向及历程中,他们为了现金而奔波,均试图增加家庭收入,寻求新的生活,虽然流动能够提高一部人增加收入的能力和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在现实的流动实践中,相比于富足的养牧生活,很多流动着的边民家庭收入不增反降。
不增反降的其中之一原因是可创造家庭收入的劳动力减少。以在边民家庭中占比多数的主干家庭来说,在边民还没有进行流动时,家庭中的可能劳动力有四个,虽说这四个劳动力都仅仅围绕养牛、放牧展开。但在一个家庭中有四个劳动力就代表养牛放牧的生活是“得心应手”的,家庭整体收入也较为可观。WP是黑山头梁西村的养牛户,今年四十五岁,在季节性流动还没开始前,他与妻子和父母二人一同住在梁西村的房子中,除了在海拉尔上高中的女儿,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围绕养牛放牧来展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WP的父母今年还不到70岁,老两口身体都比较硬朗,一般来说他们会侍弄菜园,制作黄油、列巴和稀米丹,菜园里的菜一家人根本吃不完,但是在梁西村也卖不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小菜园,所谓无公害、有机的蔬菜在梁西村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虽然菜园里的菜卖不上钱,但黄油、列巴和稀米丹却是牧民家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制作好的列巴可以卖到拉布大林、海拉尔以及周边其他县市,且因为是纯手工制作,销售的价格也要更高一些,一般来说,一个大列巴可以卖到30元,而一瓶酥油则更贵,可以卖到60元。WP和妻子二人则在专注于养牛、挤奶、接牛犊等事宜的同时考虑怎么把自制特产卖到网上去。不过这个主意真要实践起来也不易,从制作、保存、营销、发货开始,哪一个环节都有好多问题。还要拿到相关资质,还要保证列巴不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变质,快递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网上售卖的方式本身更是让这两个不太会用电脑和手机的人也退缩了。于是虽然没有开启网上的销路,但养牛和卖牛奶仍旧让他们衣食无忧。
..............................
结语
总体来说,发生在黑山头镇的边民季节性流动是受季节影响的、边民关于生活和生计理性选择的结果,具有阶段性、季节性等特征,这也反映了边民在边境地区社会生活的节奏和边疆社会发展的节奏。在该种流动中,黑山头镇既是人口流入地又是人口流出地,使得其与其他北方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略有不同,与我国目前边疆研究中的相关观点如空心化等也不甚相符。尽管黑山头镇部分边民“冬出夏归”的季节性流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边民流失,但与因外出务工全年都生活在中心城镇“只出不进”的单向型传统边境村镇人口流动相比,黑山头镇边民在这种季节性流动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安边、守边、固边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随着季节变化的冬季空虚与夏季充实中,流动中的多元主体以及其经济行为、文化互动和戍边行为均是边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的连通性和流动性也是边疆社会发展中所期望的,伴随着流动而来的多元族群、多元职业群体以及文化和生计的多元是对边疆发展有所裨益的。
此外,虽然这种季节性流动归根结底是围绕“以生为计”的生存策略的理性选择的行为结果1,是牧民因为生态退化、奶价下跌、鱼量减少等客观因素所做出的无奈之举,但我们不可否认气候在其中的影响程度。关于地形和气候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在早期学术研究中受到强烈关注。拉策尔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人类历史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变更居住地的人群运动。”2拉铁摩尔认为生态显然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根本的单个决定因素,生态给人们施加了一种“长期的塑造性影响”,地形和气候在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中提供了决定性因素,而生态和经济共同形成了“整个文化综合体”3。虽然此后西方社会科学界展开了对环境决定论的激烈辩论后逐渐摒弃了这一观点,气候决定论也被认为是为一种偏狭的理论,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在职硕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