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通过交响乐作品《红旗颂》为研究对象,对交响乐作品改编的电子管风琴曲创编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具体论述了声部的合并与省略,音色的选择与其他乐器的叠加问题。
一、《红旗颂》作曲家及作品简介
(一)作者简介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安徽无为人,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始终践行入党誓言。在创作中,始终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用音乐表达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热爱。先后创作了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上百首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声乐作品,谱写了无数经典乐章。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
(二)《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
1.创作背景
《红旗颂》是吕其明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是其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以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为创作背景,以国歌首句旋律作为主导动机。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成就热情讴歌。通过运用音乐的形式,传递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
2.风格特征
整部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的风格大气伟岸、结构紧凑,加上丰满的配器与音响效果,令聆听者无不心中澎湃,这是我国管弦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首先,作品名称中的“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取得胜利成果,也体现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其次,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如二胡、笛子等传统的中国乐器,并且涵盖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并在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上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元素,通过对传统交响乐形式的重新诠释,使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的气息,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与创新精神。最后,整部作品的旋律气势磅礴,在庄严肃穆的感觉中又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
二、电子管风琴《红旗颂》曲谱的改编
(一)声部的改编
交响乐总谱包含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弦乐组音色,其织体与声部极其复杂,记谱法、演奏法也不尽相同。如何把总谱里所有乐器和旋律移植到乐谱中,是我们这一章研究的主题。电子管风琴乐谱不能直接对交响乐总谱进行完全的呈现,因此在演奏交响乐作品时,就要对总谱进行改编、重组,在不影响作品整体音响效果的前提下,对交响乐作品的声部进行一定合并和省略。
在交响乐作品《红旗颂》乐谱中(见谱例5)1-4小节的总谱中引子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装饰层、引子主题层、和声色彩层、低音旋律层。音区最高处可称为装饰层,由木管组完成,由长笛、双簧管以八度的形式共同演奏了f2f3颤音,同时单簧管演奏了e2的颤音,形成了五声性的混合音色;中间为引子主题层其为bB三和弦的分解式旋律进行,伴随号角式的节奏,由三只小号奏出;和声色彩层由弦乐组一二提琴以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形式奏出,五声性的民族化和声,塑造了引子部分的和声色彩;低音旋律层由铜管组的低音乐器及弦乐组的低音乐器形成混合音色,共同演奏了bB大调的属-主音的四度跳进。
音乐论文怎么写
............................
(二)音色的合并与省略
电子管风琴具有音色叠加功能,它可以实现几种不同音色同时发声。只需要运用一组键盘就可以同时演奏多个声部的音色。这就需要对总谱进行改编,将旋律相同而音色不同的乐器声部,合并到一起进行演奏。这是对演奏者音色选择和处理的专业性的考验。
在交响乐作品《红旗颂》乐谱中12-15小节(见谱例7),进入主部主题。弦乐组一提琴(Violin1)、二提琴(Violin2)、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演奏的是相同旋律。相同旋律的分布先是第一提琴从c3开始,第二提琴从c2开始,中提琴从c1开始,相同旋律、相同乐器但形成的是八度的不同音色。
电子管风琴ELC-02C中搭载着AWM音源,所有的声音都是使用AWM音源制作的,是通过现场对真实乐器的录音采样完成制作的。每个音源都有其独特风格特点,OctaveStrings:两个八度的弦乐演奏;Strs2&Vla是由Strings2和Viola叠加而成,Strings2:厚重感很强的弦乐,音头柔和,扩张感很强;Viola:音色柔和(音色自带颤音)。这两种音色叠加后使音色既柔和又有张力;Strs7&Vln5是由Strings7和Violin5叠加而成;Strings7:富有表现力的弦乐,其特点是升起音的扩张感很强;Violin5:颤音较多。也可以用来演奏和弦(音色自带颤音),这两种音色叠加后使其弦乐音响效果更加逼真。其中的2个八度弦乐器音色,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乐句中弦乐组相同旋律,但形成八度的不同音色这一问题。第二个八度弦乐器音色的混响效果(REVERB)值为24,使音色更加饱满,增加音乐厚度。同时,选用的音源中自带的颤音和音色自带的扩张感可通过演奏使其更接近原本真实音效。
.........................
三、交响乐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模拟应用...........................10
(一)弦乐组音色的应用模拟..................................10
(二)铜管组乐组音色的应用模拟................................12
(三)木管组乐组音色的应用模拟...................................14
(四)打击乐组音色的应用模拟.................................15
结论.......................................17
三、交响乐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模拟应用
(一)弦乐组音色的应用模拟
弦乐组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组成。合理运用弦乐组可以使音乐的每一个段落更加丰富,同时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前后交替使用,可以使音乐更具层次感,更接近于现场演奏时的真实感。充分感受小提琴旋律的悠扬,大提琴音色的深沉浑厚,饱满,低音提琴音色的柔和绵延。
1.连奏技巧处理
当乐句是较长的歌唱性旋律时,在原作中使用连弓的奏法,使各声部在气息和节奏上都达到统一的效果。旋律由弦乐组演奏,弦乐组的音色特点是音域宽广且表现力强,所以作品中用弦乐来表现此处旋律的柔美、细腻。同时依靠弦乐的演奏方式达到音量上的张力,强弱的递进与交替变化,完美的诠释旋律的内涵。演奏这样具有力度变化较频繁的乐句时,需要手腕放松,将力道控制在指尖部分,按照强弱程度的要求落键,下键力度均匀以保证乐句演奏的连贯性。在演奏中通过力度控制,使音与音之间没有空隙,以确保力量均衡。通过强弱控制弹出起伏感,便于演奏出渐强的效果,让声音听起来更饱满,使演奏效果更加真实(见谱例10)212-215小节。
音乐论文参考
.......................
结论
电子管风琴作为传播音乐的媒介,规范、清晰的演奏是电子管风琴表演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了能够更好的演奏电子管风琴,演奏者也必须对电子管风琴乐谱改编有一定程度的实践。本文通过交响乐作品《红旗颂》为研究对象,对交响乐作品改编的电子管风琴曲创编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具体论述了声部的合并与省略,音色的选择与其他乐器的叠加问题。在对乐谱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本文又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具体论述不同音响效果下的技术处理等问题以及部分基础演奏技术。该论文是笔者在学习期间演奏作品时的一些感悟,力求能为电子管风琴演奏者在编、演的实践技能上助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