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钢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创作探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633 论文编号:sb2023103014583351289 日期:2023-11-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选自陈其钢于2017年首演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进行创作探析,作品取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作曲家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到西方协奏曲体裁及西方乐队配置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以及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第一章陈其钢及作品《悲喜同源》介绍
第一节陈其钢简介
陈其钢①,当代著名华裔作曲家,1951年8月28日出生于上海。高中时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单簧管,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师从罗忠镕先生。1983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国家教育部留学硕士,第二年赴法国进修,留法期间被音乐大师梅西安②破格纳为关门弟子。1988年,获取巴黎大学硕士学位和巴黎音乐师范学院高级作曲文凭。自2015年起,陈其钢于浙江遂昌躬耕书院创办音乐工作坊,与青年音乐家共同思考、探讨音乐创作的基本问题。
陈其钢的作品不仅在取材上偏爱使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例如:《水调歌头》(宋词苏轼《水调歌头》)、《五行》(中国传统五行哲学理念)、《逝去的时光》(古曲《梅花三弄》)、《京剧瞬间》(京剧元素)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烙印,是陈其钢让这些音乐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和谐与平衡的点;从陈其钢许多民族音乐作品来看,在调性选择上更偏爱使用中国传统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在音高组织手法上也多运用来源于五声调式的五声纵合性和声方法;在曲式结构上也多以传统曲式结构作为作品的基本划分方法;在乐器的选择上也多用西方乐器来模拟中国乐器的音色,或用西方乐器来演奏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陈其钢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将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合,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又传播和发扬了中国民族文化,正如他称自己为“一棵移植在法国土地上的中国树”④。
...........................
第二节《悲喜同源》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①由北京国际音乐节(BMF)、墨尔本交响乐团、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和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创作。作曲家于2014年收到委约邀请,在2016年开始构思,最终历时7个月于2017年1月完成该部作品的创作,并于同年10月29日在第20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由中国爱乐乐团进行首演,指挥余隆,小提琴独奏Maxim Vengerov。全曲时长约24分钟,乐谱由英国Boosey&Hawkes出版社出版。主题取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曲谱由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就。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一经首演就获得了热烈反响,至今仍活跃在各大著名乐团音乐季当中。当前,《悲喜同源》的小提琴协奏曲版本被收录在陈其钢个人网站中,该部作品还被改编成二胡协奏曲版本于2022年9月9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进行首演。
..........................
第二章核心材料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核心材料分析
笔者将全曲材料共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古曲《阳关三叠》中所提取的材料,第二类为生长性动机材料。
一、古曲材料
《悲喜同源》中的主题材料取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阳关三叠》由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就,将同一曲调进行反复叠述,共三次,称为“三叠”。图2-1为古曲的“一叠”部分,古曲曲调主要以大二度和小三度为核心音程结构,A羽调式,叹息式的旋律,情绪伤感、悲凉,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惜别之情。

音乐论文怎么写
音乐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音乐结构分析
根据对作品的音乐材料、音乐速度、节奏节拍等方面的分析,该作品的结构为二部性结构,全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起承转合结构,共234小节;第二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变化反复,也为起承转合结构,共226小节。(如表2-1所示)

音乐论文参考
音乐论文参考

引子:(1-35小节)引子作为酝酿情绪、预示内容的导入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作品的引子就是浓缩了全曲的核心素材在开始部分做出了预示,在乐器的选择、音乐材料的使用以及音高结构上,都有精心的设计。作品一开始就由独奏小提琴“苍凉的”奏出古曲《阳关三叠》的引子,前5小节完全沿用了原曲的音高和曲调(图2-1),D商调式,开篇就确定了本曲的基调。接着由“羽音-变徵-商音-羽音”的大跳后,音乐开始逐渐恢复活力,独奏小提琴快速演奏连续的下行七和弦,和逐渐扩展的多连音大跳音程,由三连音发展到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八连音,最后在小七度音程上戛然而止,逐渐引出其他声部进入。第13小节,在弦乐组的和声铺垫下,独奏小提琴慢慢奏出古曲旋律。第22小节又转换为大提琴演奏旋律,乐队其余声部以长音持续音铺垫背景,为后面古曲材料的正式出现作了准备。
.......................
第三章多声部手法的运用..........................19
第一节和声技法..........................19
一、和弦结构..........................19
二、和声进行.............................20
第四章配器手法的运用................................27
第一节乐队编制与配器布局...............................27
一、乐队编制..........................27
二、配器布局..........................29
第五章《悲喜同源》创作风格总结.............................39
第一节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与发展........................39
第二节东方文化意蕴的体现...........................................39
第五章《悲喜同源》创作风格总结
第一节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与发展

音乐论文参考
音乐论文参考

《悲喜同源》在艺术特色上无一不体现出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和发展。从其音乐主体来看,该作品的核心音高材料取自古曲《阳关三叠》,陈其钢从其中提取出一些传统音乐元素,将其以“完整性呈现”和“片段化呈现”的形式贯穿于整首作品中,使全曲在重复和变奏手法的运用中保持了传统音乐材料的高度集中,并使整首作品被赋予上了独特的中国意蕴。
从音乐结构来看,《悲喜同源》采用了单乐章的结构模式,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是陈其钢创作协奏曲过程中非常常用的手法,单乐章的音乐结构与西方协奏曲中常见的三乐章套曲范式不同,更符合传统音乐元素的音乐表达需要和叙事表达需要。所以陈其钢在创作该作品时,运用了二部性结构,内在又遵循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将其运用到西方协奏曲体裁当中,成功地体现出了“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音乐结构特点,使该作品呈现出了“多元融合”的特色结构。
从和声技法来看,《悲喜同源》主要以三度叠置和弦为主,整首作品不仅使用了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高叠和弦这类三度叠置和弦,还使用了带有附加音的和弦和五度音程叠置的开放排列法,在满足古曲材料的基础上,也使整体音响协调,具有较高的可听性。从复调技法来看,《悲喜同源》中使用了对比复调、模仿复调等技法,这样的复调技法不仅丰富了《悲喜同源》的和声层次,还让音乐表达内容更具深刻性和细腻性。
从配器手法来看,《悲喜同源》选择了传统的三管编制管弦乐队,使用了异质性织体结构、音响的呼应、回声与转接等手法突出了整首曲子的音色对比变化。用小提琴的微分音装饰性滑奏,来模仿古琴的揉弦和滑音音色,也是将西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体现,将古曲《阳关三叠》的古韵情趣彰显无遗。
...............................
结语
本文选自陈其钢于2017年首演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进行创作探析,作品取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作曲家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到西方协奏曲体裁及西方乐队配置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以及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作品以“悲喜”情感作为该作品的创作理念,用音乐来描述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最后回归“同源”,上升到人生哲理。
笔者主要通过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核心材料、音乐结构布局、多声部手法以及配器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最后从创作风格层面总结了该作品对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与发展、东方文化意蕴的体现,以及作曲家去繁从简的创作思维。
在主题材料方面,作曲家主要以两类核心材料进行发展:第一类为《阳关三叠》中所提取出的古曲材料,将其以“完整性呈现”和“片段化呈现”的形式贯穿于整首作品中;第二类为动力性极强的生长性动机材料。但在对两类材料进行深度剖析后发现,二者音乐形象虽截然不同,但结构内核却相一致,取自同一个“源头”,正呼应着主题“同源”。
在音乐结构方面,该作品采用二部性结构,内在又遵循了中国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将其运用到西方协奏曲体裁当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结构特点。
在和声技法方面,他并不回避三度结构的和声方法,偏爱使用七和弦、九和弦等高叠和弦,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附加音,以及五度音程叠置的开放排列法等技法,在满足古曲材料的基础上,也使整体音响协调,具有较高的可听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音乐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