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研究创新之处:其一,依据脓毒症患者代谢特点分期,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持续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可对发现存在高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干预;其二,本研究采用了代谢车监测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可精确测量患者实际需要的能量,可应用于临床指导能量摄入。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在2020年10月1号-2021年12月30号期间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心脑血管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1.2纳入标准:
(1)年龄≥18岁; (2)符合脓毒症 Sepsis3.0诊断标准[19]:感染+SOFA≥2分;
1.3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 (2)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3)严重肝病、肾病的患者; (4)合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 (5)入住ICU时间小于7天(包括转科、出院、死亡)。
............................
2.方法
收集纳入研究的102例患者一般资料、营养学指标、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感染部位、营养干预情况等临床资料。本研究属于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整个过程不干预临床决策。
2.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BMI、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他慢性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入ICU前运动情况(≥8小时/周、<8小时/周)。
2.1.2临床资料
收集入ICU患者D1、D3、D7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见附表1)、SOFA评分(见附表2),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行机械通气、合并危重病相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主要感染部位、是否手术等。
2.1.3营养学指标
收集D1、D3、D7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绝对值(LYM)、胆固醇(TC)、尿素/肌酐(UCR)
医学论文参考
............................
结果
3.1研究对象的资料
3.1.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02例脓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58.82%),女性42例(41.18%);年龄在31岁~91岁,平均年龄(66.3±11.32)岁;BMI大于等于24(kg/m2)最多,为59例(57.84%);合并糖尿病为38例(37.25%),不合并糖尿病为64例(62.75%);合并高血压为45例(44.12%),不合并高血压为57例(55.88%);合并冠心病为22例(21.57%),不合并冠心病为80例(78.43%);合并其他慢性病有30例(29.41%),不合并其他慢性病为72例(70.59%);纳入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医学论文怎么写
...........................
3.2 研究对象D1、D3、D7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变化
3.2.1研究对象D1、D3、D7血清蛋白变化情况
对D1、D3、D7血清蛋白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绘制趋势变化图(见图3-6)。与D1相比,D3、D7天前白蛋白升高,D7转铁蛋白升高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D3相比,前白蛋白在D7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铁蛋白在D7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蛋白和总蛋白在D1、D3、D7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医学论文参考
............................
结果 .............................. 8
讨论 .................................. 22
结论 ...................................... 27
讨论
脓毒症患者在经历了创伤、感染、重大手术、烧伤等打击后,使得机体处于高应激、高分解、高消耗代谢状态,而这些变化是由于机体内环境紊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交感系统及垂体肾上腺轴等被激活导致的[22]。严重应激后营养状况迅速下降是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营养需求增加,但脓毒症患者往往不愿(因为厌食症)或不能(因为脑病、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食,这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23]。因此,对于脓毒症,临床营养是综合治疗的基本要素之一,精心策划并实施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24]。正确的营养治疗始于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充分评估和通过间接量热法结合其他监测工具进行的代谢评估。本研究评估患者在D1、D3、D7营养状况及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为合理的脓毒症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在患者入ICU D1、D3、D7分别测量其清蛋白,经过治疗后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入ICUD1增加。前白蛋白(PA)是急性时相蛋白, 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其半衰期约1.9天,在肝细胞合成。PA 在机体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当机体肝脏功能受到损害时,体内的前白蛋白合成减少,同时 PA 能够迅速地反映人体内蛋白-能量的改变情况,也是机体内蛋白自主转换更新的良好指标之一,因此 PA 是目前国际上常常用以监测患者营养支持效果以及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5]。转铁蛋白蛋白半衰期为8天,在肝脏内合成,人体储存量较少 也可较敏感的反应患者营养状况变化[26]。白蛋白和总蛋白在脓毒症患者D1、D3、D7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如下:其一,白蛋白更新较低,半衰期15天,每天更替3%,重症患者低白蛋白主要是血管内向细胞外液再分布或者大出血丢失的结果[27]。其二,当患者血清蛋白降低时,补充外源性人血白蛋白,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血清蛋白的水平;其三,当患者补充不同剂量的蛋白质、补充方式的不同也可影响患者血清蛋白水平。
................................
结论
1.脓毒症患者在急性期早期、急性后期、恢复期均存在高营养风险;
2.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PACHEⅡ评分≥15。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