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非老年人上矢状窦的头CTA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656 论文编号:sb2024040215282252122 日期:2024-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次研究借助头部CTA对上矢状窦进行解剖学研究,其临床现有的样本量丰富、可以观察到其与颅骨的位置关系、解剖学数值测量更加准确,可操作性强,不需要额外的有创操作。
第2章  综述
2.1  脑静脉系统概述      脑静脉起始于皮质和髓质内的小静脉,逐级汇合形成较大的静脉干,在软脑膜内走行短距离后,穿过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和硬脑膜的内层注入硬脑膜窦。脑静脉系统与其他静脉系统不同,脑静脉没有静脉瓣,且不与动脉相伴行,管壁缺乏平滑肌和弹力组织,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缺乏弹性。
..........................
2.5  上矢状窦的解剖学基础
2.5.1  上矢状窦的起源
上矢状窦起源位置不是固定的,可能起源于盲孔,也可能起源于盲孔后方一段距离[2],这就导致一些人的上矢状窦前部发育不全,因此上矢状窦长度可能与上矢状窦沟长度不一致[4]。当上矢状窦前部发育不全时,通常较大的额上静脉代偿性的引流静脉血并在冠状缝处汇入上矢状窦[5]。
2.5.2  引流到上矢状窦的血管和桥静脉
上矢状窦的引流血管变异较大,平均每侧的引流血管数量在13-19个之间,每个个体的双侧引流静脉的数量通常是相等的。一般而言,额叶前区有6条引流静脉,额叶后区有3条引流静脉,顶叶区有4条引流静脉,枕区有1条引流静脉,这些引流静脉流入桥静脉,最终汇入上矢状窦[6-8]。桥静脉的直径一般为0.1-1.0mm,在额叶前区和枕区最粗可达3.0mm,在顶叶区最粗可达3.5mm,在额叶后区最粗可达5.0mm[6]。上矢状窦最大的桥静脉为Rolandic静脉,该静脉与Trolard静脉相吻合[9]。
由于这些粗大的引流血管和桥静脉对脑组织血液回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相应部位手术时需要注意保护其解剖学功能,一旦损伤可能造成静脉引流障碍而出现脑水肿等严重手术并发症。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行头部CTA检查但未发现颅内异常病变的成年汉族人,共500名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1)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行头部CTA检查的成年(年龄≥18岁)汉族人;
(2)颅内未发现明显器质性异常病变;
(3)上矢状窦及其周围结构显示清楚,经过CTA图像清晰度评价为“2分”的(评价标准见3.3)。
3.1.3  排除标准
(1)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上矢状窦血栓或者狭窄等);
(2)先天性上矢状窦异常的患者,如开窗、重复等(见图3.1); 
(3)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疾病等可能影响脑血流导致上矢状窦相关参数异常的患者。

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怎么写

........................
3.2  CTA检查方法及参数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i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A检查。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s,层厚1mm。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预先埋置的耐高压粉针通过团注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 50ml及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度为4.5m/s,自主动脉弓层面至颅顶扫描,层厚为1mm。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12
3.1 研究对象 ............................................. 12
3.1.1 病例来源 ....................................... 12
3.1.2 纳入标准 ........................... 12
第4章 结果........................................ 18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18
4.2 上矢状窦相关参数的结果 ............................ 18
4.3 上矢状窦的位置及偏移的结果 ............................ 19
第5章 讨论.............................. 25
第5章  讨论

上矢状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了解上矢状窦的解剖结构对于上矢状窦区域的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至关重要[10],由此可见对上矢状窦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对上矢状窦及其邻近结构的研究,通常借助的手段有尸体解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计算机断层静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CT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V)[6,11,16,35]。本研究总结了先前研究的上矢状窦解剖学相关参数,具体见表2.1。
我们发现这些关于上矢状窦解剖学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不同研究所得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测量方法、血管状态等原因造成的,此外种族不同也可能是不同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Han等人借助尸体解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方法对中国人上矢状窦及桥静脉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一致[15],然而另外两个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具有差异 [17,36]。这可能是由于尸体标本的血管填充较差,导致尸体解剖所测得的上矢状窦及其邻近结构的数值小于血管造影检查中获得的数值[17],例如在Brockmann等人的研究中,通过CTV测得上矢状窦长度为25.6±1.6cm,大于尸体解剖测得的上矢状窦长度19.2±1.4cm[17]。




医学论文参考
医学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论
(1)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上矢状窦长度、宽度和高度无差异,即上矢状窦的解剖学参数不随年龄增高而改变;
(2)以颅骨中线为基准,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上矢状窦位置偏向右侧的概率更大;
(3)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相比下矢状窦缺如类型占比增加,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矢状窦可能会变细甚至缺失;
(4)Rolandic静脉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变细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