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散结颗粒联合消瘀软膏治疗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221 论文编号:sb2023101315493051193 日期:2023-10-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课题通过试验设计、系统的临床观察与归纳整理分析,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和治疗方案。
文献综述
1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1.1中医病名探源

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怎么写

乳癖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华佗所著《华氏中藏经》第八卷中,“治小儿乳癖,胸腹高喘急吐乳汁”[4],然此处“乳癖”二字和乳房疾病并无关联,而是指小儿不知饥饱,食奶过多造成胸腹高、喘急吐乳汁等症状。隋代巢元方著作《诸病源候论》中有“乳结核候”[5]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有“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之将理,冲任不和……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的论述[6],但都尚未以“乳癖”独立命名本病。明代龚居中在《外科活人定本》中首次将“乳癖”一词与乳房肿块相联系,并且将“乳癖”作为独立篇章进行论述,“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阴、阳明之经所属也……何谓之癖,若硬而不痛,如顽核之类”[7]。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乳癖描述如下,“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至此,对乳癖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已论述十分清晰和详尽,这对于乳癖的定义起到一定规范作用。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论》中对乳癖的描述为:“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从名乳癖”。
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乳腺增生在古代中医早期并无专属病名,多与乳岩相混淆。直至明代,乳癖一词才首次与乳房肿块相联系,并对乳癖的临床特征有详尽的描述—乳癖是指乳房疼痛、胀痛或伴有肿块,并且和天癸、情绪等相关性较强。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乳腺增生与“乳癖”的对应性较强,应归属于中医学“乳癖”的范畴。
.......................
2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为女性常见的以乳房周期性疼痛或伴有乳房肿块为主要特征的非炎症、非肿瘤的慢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由于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由于大家对本病的认识不同,故而存在多种命名,例如乳腺小叶增生症、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
2.1乳腺增生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李芳芳[43]等研究发现肥胖可以通过影响脂肪含量而影响血清中雌醇含量,是乳腺增生的诱因。张满[44]等研究广东顺德地区1625例健康体检患者,其中乳腺增生患病率为37.4%,对乳腺增生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次、文胸材质、母乳喂养是影响乳腺增生的相关因素。G.H.L[45]等从2012年到2017年共招募了1881例新诊断的乳腺增生病例和1900名健康对照者,收集了包括女性生殖因素和癌症家族史在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采用无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子降维法和交叉方法相结合的多因素分析策略,系统地识别乳腺癌症家族史和生殖因素对乳腺增生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中,高学历、母乳喂养时间短和癌症家族史之间存在高阶交互作用。同样,在交叉分析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短、有癌症家族史等患乳腺增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推测高学历、母乳喂养时间短和癌症家族史可能会协同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于慧会[46]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辽宁省城市妇女健康体检资料10000例,发现该地乳腺增生患病率为61.1%,对乳腺增生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婚姻状况中的离异、年龄为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绝经、低文化程度为乳腺增生的保护因素。张永红[47]等在西安市某社区服务中心选择303名女性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业者、已婚者、低收入者、高中以下学历者居多,控制混杂因素后对乳腺增生健康风险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流动时间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风险无相关性,而与该样本乳腺增生相关。
.......................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及分组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一科门诊,且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诊的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批号为:HZYLLKT202215101。
1.2入选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乳腺增生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华乳腺外科学会实践指南2021》[52]来制定:
(1)临床表现:
①乳房疼痛: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可向肩背部或腋下放射,时间可连续三个月或间断三个月不缓解,多与月经周期、情绪改变有关。
②乳房结节状态或肿块:乳腺结节状态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以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增大、缩小或变硬、变软。
③乳房溢液:部分患者合并乳头溢液,伴乳头溢液者占3.6%~20%,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血性溢液少见。
(2)辅助检查:乳腺超声提示回声增粗、增强,内部可见低回声结节,其边界不规则、不清晰,或后方回声无衰减或轻度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仅显示少量点状或短杆状血流信号。
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
........................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2.1.1随机数字法
通过使用SPSS27.0软件产生69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并利用可视化分箱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将69个随机数分别写在小卡纸上并塞进信封中,避免暴露数字;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门诊顺序随机抽取信封,根据卡纸上数字对应的分组分别纳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分组结果详见附录1。
2.1.2药物来源
(1)药品名称:乳腺散结颗粒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延胡索、炮山甲、夏枯草、丹参、桃仁、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陈皮、浙贝母、清半夏功效:疏肝理气,消瘀散结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准文号:黑药制字Z20100395规格:10g×6袋/盒
(2)药品名称:消瘀软膏药物组成:木瓜、栀子、大黄、蒲公英、关黄柏、姜黄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制批准文号:黑药制字Z20110136
............................
讨论 ...................................... 29
1 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的证型选择依据 ........................... 29
2 乳腺散结颗粒联合消瘀软膏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理论依据 ...................... 30
结论 ............................. 38
讨论

1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的证型选择依据

医学论文参考
医学论文参考

乳腺增生的本质是乳腺小叶的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和变性,从而引起乳腺结构的数量和形态异常,而这是由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引起的。乳腺增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少数人可见乳头溢液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乳腺增生属于“乳癖”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有关。《医学入门·妇人门》载道:“盖妇人凡事不得专行,多忧思愤怒,忧思过则气结而血亦结;忿怒过则气逆而血亦逆,甚则乳硬胁痛。女病皆因气血郁结……”《柳州医话》中提出:“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以上医书无不在指明妇科疾病和乳房疾病与肝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即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主藏血,血能养肝,使肝阳勿亢,保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若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气滞血瘀,血不能正常归藏于肝;若肝不藏血,肝血不足,血不养肝,又会导致肝失疏泄,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肝主疏泄正常,乳络气血通畅,乳房结块无以为聚。足太阴经上膈,过乳房外侧,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气运化可助肝之疏泄条达,脾失健运,脾虚生痰,阻滞气机,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乳络不畅,痰浊、瘀血两者相互为病,气机不畅,乳络不通而痛,凝结于乳房而出现肿块。《妇科玉尺》中“盖妇人多郁怒,郁怒伤肝”,指出女性容易出现情绪失调,累及肝脏,因此肝郁痰凝型在临床中多见,具有研究价值。
........................
结论
1.乳腺散结颗粒联合消瘀软膏能有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并且疗效优于单用乳腺散结颗粒。
2.乳腺散结颗粒联合消瘀软膏在改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分布范围、硬度)、善郁易怒、胸闷胁胀等症状方面优于单用乳腺散结颗粒。
3.患者在内服乳腺散结颗粒外用消瘀软膏过程中,身体未出现明显不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